语文古代诗文审美化教学对策

2015-02-14 10:48王艳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窦娥荆轲诗文

王艳红

语文古代诗文审美化教学对策

王艳红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美感。古代诗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古代诗文的审美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升美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古诗文的审美学习中,从中感受到审美乐趣,进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1.创设古诗文审美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化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浓厚的古诗文审美氛围,在审美环境中感受古诗文的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创设古诗文审美氛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初始阶段就进入到审美状态中。例如,在学习古文《窦娥冤》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下预习让学生复述窦娥被斩前的氛围。窦娥在被押赴刑场时周围充满杀气腾腾的气氛,【端正好】一曲诉说了窦娥的冤屈,可谓是惊天动地,【滚绣球】一曲中窦娥唱出了绝望和无奈,她用一句“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揭露了世间的不公平,用“怕硬欺软、顺水推舟”等来指责天地。通过对窦娥冤屈的复述,充分渲染了窦娥被斩前肃杀可怕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产生了情感共鸣,对窦娥表示同情,同时又愤慨社会,进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通过优美的语言来感动学生,创设审美氛围,例如,在讲授《雨霖铃》时,教师需要渲染一种离别氛围:“同学们,我们在之前学过很多关于离别的诗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离别是古代诗文中的永恒主题,透过一首首离别诗,我们能感受到朋友间的真情,家人间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爱情的离别诗《雨霖铃》。”通过离别氛围的渲染,学生已经进入了浓厚的离别场景中,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和锻炼,在高中语文古代诗文审美化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能够充分唤起学生经验、兴趣与情感等主观活动。

例如,在学习古诗文《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幻灯片,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月夜主题,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朗诵诗歌,激发学生对“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感触,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其中诗人使用大量的比喻来描写音乐,将抽象的音乐特征形象化,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首诗歌描写声音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审美感知能力。诗人用“急雨”来比喻急促的大弦声音,用“细雨”来表现小弦的声音,用“珠落玉盘”来比喻大小弦的交错之音等,多种悦耳的声音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对这些声音的想象感知能力,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到美妙的音乐。

3.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高中语文古代诗文审美化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审美教学的前提是学生拥有浓厚的审美情感。只有在强烈的审美情感状态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许多古诗文作者都是因为自身拥有浓厚的情感,才能创作出凝聚生命特征的作品。例如,在讲解《荆轲刺秦王》时,讲到“易水送别”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这一段的情感节奏,这是荆轲刺秦王的前奏,充满了悲壮氛围。送行的人们用凄厉的歌声来传达自己的苦情,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颂歌,荆轲满怀着仇恨的心情悲壮地赴死。在这首诗歌中我们能感受到荆轲的壮士形象,从“皆垂泪涕泣、皆瞋目、皆白衣冠以送之”中三个“皆”字,充分烘托了送行现场的壮烈气氛,表现出了送行者的强烈反应。教师通过这首诗的讲述,要让学生体会到荆轲的沉着勇敢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古诗文审美化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每个古诗文篇目的思想感情,在课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审美氛围。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优美的语言讲解中让学生感受到欣赏古诗文的乐趣,进而启发审美想象能力,达到审美化教学的目的。

王艳红,教师,现居内蒙古敖汉旗。

猜你喜欢
窦娥荆轲诗文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窦娥冤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文言实词小课堂
“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荆轲刺秦王
谁杀死了窦娥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