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的作者利益驱动分析

2015-02-14 19:30郭华俊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一稿多投学报学术期刊

郭华俊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云南玉溪653100)

一稿多投的作者利益驱动分析

郭华俊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云南玉溪653100)

一稿多投;作者;利益驱动

学术评价机制中量化评价分量的加重促进了人们对学术业绩的量的追求,但是学术期刊对被引用或收录的过度强调又增加了作者学术成果发表的难度。而中国的学术期刊种类庞大、形式齐全,投稿的可选择性很强。在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获取业绩数量,一稿多投就成了一种选项。

一稿多投的现象,对一个编辑来说,是经常会遇到的事,如一些作者通过群发的方式向多家编辑部投稿,这种方式较容易发现,也较好解决。而有一些作者虽然采取作者—刊物的单向投稿,但却是面向多个刊物的单向。这一方式很隐藏,给编辑部的稿件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有的稿件在经过重重审稿(一般都有三审)后,当编辑部决定采用并告知作者时,作者却回复文章已被其他编辑部采用,或者直接不回复,等刊物印刷出来后才发现在另一个刊物中已有相同的文章发表。如《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一文,就在《医学与社会》(1998第五期)、《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第1期)、《天中学刊》(1998第6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第4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第3期)、《中州大学学报》(1998第4期)等刊物上发表①方舟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学术规范[R/OL]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http://www.cutech.edu.cn/cn/qslt/sgwz/webinfo/2005/12/ 1180054677386602.htm.。编辑们对此都显得很无奈。

对此种现象,各方人士纷纷发表不同的看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任胜利指出: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不同作者,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国际上也称该种现象为重复发表(repetitive publication)、多余发表(redundant publication)或自我剽窃(selfplagiarism)②任胜利.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而编辑部从自身的利益来考量,大多倾向于反对,这从他们的投稿须知或声明、启事等告作者文稿中可以看出。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摘取了一些编辑部的投稿须知,如:

《江苏建材》编辑部:“请作者遵守出版法规,请勿一稿多投,并在稿件上注明。”

《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本刊历来反对一稿多投、一稿多用。”

《中医药学报》编辑部:“《中医药学报》郑重声明,凡经学术不端文献系统检测,确属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抄袭剽窃、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等任何一种情况者,均不采用。”

《成人教育》编辑部:“坚持文责自负原则。坚决反对一稿多投、不当署名、伪造、篡改、抄袭等不当行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谢绝一稿多投,三个月内若收不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辑部:“一稿两投”一经发现,本刊将及时刊出相关“声明”,并在2年内拒收以该文第一作者署名的来稿。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本刊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请作者勿一稿多投,遵奉学术操守。”

但一些学者或专业人士则对此有不同的声音,如:

何家弘《从“一稿多投”谈起》认为:“一稿多投符合作者利益但不符合编者利益。”①何家弘.从“一稿多投”谈起[J].北京日报,2014-08-25(20).

詹启智《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兼论一稿多发后果的规制》认为“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符合著作权法的根本宗旨。”②詹启智.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兼论一稿多发后果的规制[J].出版发行研究,2010(2):52-55.

马睿和钟秋惠《一稿多投的著作权法分析》认为一稿多投现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与愿望,有存在的合法性③马睿,钟秋惠.一稿多投的著作权法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7(8).。

综上所述,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对一稿多投也有自己的看法。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本文中,笔者就作者利益驱动对一稿多投的形成影响做一些分析。

首先,学术评价机制中量化评价分量的加重促进了人们对学术业绩的量的追求。

学术评价实际上就是将学术研究成果所体现出来的学术水平和所作出的学术贡献进行评价,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予排名或等级划分。我国的学术评价,一开始是以同行评议为主的学术评价机制。随着文献计量法和期刊影响因子传入中国,量化评价方法引入了学术评价机制中,并和同行评议一同构成了当下的学术评价机制。但是由于同行评议制度存在不足④参见:谢海波.我国同行评议制度有效性的反思[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73.杨锋,梁棵,苟清龙,凌六一.同行评议制度缺陷的根源及完善机制[J].科学学研究,2008,26(3):569-572.郑玲玉,刘慧珍.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3(11):7-10.贾婧,高博.同行评议制度离不开学术诚信土壤[J].科技日报,2015-08-20.,量化评价在整个学术评价制度占有的分量越来越重。

量化评价是指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分析,采用数学的方法取得数量化结果的评价方法。在学术评价中主要是利用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科研课题等学术研究成果的数量、等级和关联参数来描述、分析学术成果,从而对研究者的学术能力、水平、贡献作出评价。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能使含糊概念精确化,使主观随意性的程度减弱,可操作性较强。而且,从质和量的辩证关系来看,对事物的量的完整把握是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事物的质的基础。只有把握了事物的量才能更准确地估量某一事物在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各种教育指标的量化分析对教育工作成效的评估就极为重要。

以此来看,在同行评议存在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学术成果,加大学术评价中的量化分量也是成了必然。在实际的学术评价中也确实如此,“纵观当前的大学学术活动,无论哪个层面的学术评价,无不以课题的数量、等级、论文发表的刊物等级(如SCI、EI、CSSCI、国内权威、核心期刊等)、论文数量作为标准。”⑤黄海群,林培锦.论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变迁与变革[J].教育评论,2015(1):5.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科研管理中,教师的科研工作采用累计积分的方式进行核算,而积分又以课题、专著、论文等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等级来统计,立项或发表的机构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多,累计积分就越高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师基本科研工作量管理与考核办法(试行)[EB/OL].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科研信息网,http:// web.sias.edu.cn/keyanchu/contents/724/18078.html.。此外,中国部分高校硕、博士研究生教育中也对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数量和等级作了要求。如湘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①参见:湘潭大学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规定[EB/OL].湘潭大学法学院,http://law.xtu.edu.cn/law/plus/view.php?aid =2522;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EB/OL].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http://grd.bit.edu.cn/glgd/ 20453.htm;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年修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http://gs.njust.edu.cn/a/zdlc/zd/ 20141022/1428.html;天津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和英语水平要求的规定[EB/OL].天津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tju.edu.cn/ n17397/n17586/n18371/19880.html;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暂行规定.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EB/OL].http://yjs.fimmu. com/xinxijicheng/xueweixinxi/2013-06-24/51494.html..

总之,学术评价机制中引入量化评价,一方面增强了学术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但另一方面又引发了人们对业绩数量的片面追求。而且学术业绩的取得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学术声誉、升职升薪及学业等。一稿多投就是在如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应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符合个人利益追求的行为。

其次,学术期刊对被引用或收录的过度强调增加了作者学术成果发表的难度。

如前所述,当前的学术评价,无不以课题、论文发表的刊物等级来衡量学术成果,而那些等级高的期刊大都会被国内权威学术机构收录,并被称之为核心期刊。而这些权威学术机构对期刊的遴选则又以被引、被摘率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9个评价指标②《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2年印刷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CSSCI的选刊以候选期刊前三年的他引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为指标之一。此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CAJCES)中所使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也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③“同类相聚,同级相比”出版领域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之作——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J].经济师,2014(5).。

总体来看,期刊的等级评价与被引、被摘率密切相关的。

如此一来,为了在期刊界获取或保有高等级的位置,很多期刊部不得不努力发表被引、被摘率高的文章。而被引、被摘率虽然只和被引、被摘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如主办单位的实力、刊物的名气、主编的名气、作者的名气、栏目特色、文章内容,等等。其中又以在学术界有名的专家、学者为主的作者给期刊带来的学术效应最直接、有效,如期刊关注度、投稿率、被引率、转载率等的提高,这对于期刊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过渡的对名家效应的追求,却又给广大作者带来不利的一面。我们知道,许多知名的专家、学者都有着自己的圈子,有的还担着某个报刊的编委或顾问,他或他圈子内的人发文章自然会受到编辑们的特殊照顾。而对于大部分没有“圈子”的作者来说,虽然他们的稿件占了各期刊编辑部投稿量的很大部分,如笔者所在的编辑部,2015年11月前,平均每月来稿量为150篇左右,而自由投稿量占到80%左右。但自由作者所获得的版面资源通常非常有限。如某高校学报2012年发表论文112篇,其中特约外稿占65%,校内稿④这是学报定义的内向性导致的高校学报的一种发文现象。参见:王昌栋.地方专业性高校学报的办刊定位与特色创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7(6):105.占31.25%,留给自由投稿的版面仅有3.75%⑤李艳,王庆跃.地方高校学报稿源社会化创新途径的探讨[J].成者工业学院学报,2013,16(3):61.。即使非高校学术期刊也是如此,如优秀科技期刊的稿件刊用率仅为20%左右⑥《给水排水动态》编辑部.期刊的刊用率与质量[J].给水排水动态,2006(2):9.,排除部分特约稿,自由投稿的稿件采用率则会更低。正如兼爱在《一稿多投与编辑只认“牛人”有关》一文中所说:“‘大牛’们的垄断,实是一稿多投的深因。”⑦兼爱.一稿多投与编辑只认“牛人”有关[N].中国青年报,2007-11-20.虽然此说笔者不甚赞同,自由来稿的低采用率与文章质量普遍偏低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但也反映了一稿多投这现象的一个社会原因。

可见,学术期刊对被引用或收录的过度强调增加了广大作者学术成果发表的困难。为了使自己的成果得到发表,作者们就不得不选择一稿多投,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找不到文章发表的地方。

最后,种类庞大而形式齐全的中国学术期刊阵容和相关法律的缺失促进了作者的投机心态。

中国目前的学术刊物有很多,据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反映的数据,全国学术期刊有近7600种①参见:万方数据库(http://c.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aspx.),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acad.cnki.net/Kns55/brief/ result.aspx?dbPrefix=CJFQ.,这些期刊既有省部级以上单位主办的,如《中外法学》、《哲学研究》、《数学研究》,也有地方上省市级单位主办的,如《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南方论刊》,其学术水平呈现不同的层次。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刊物,其用稿原则也不一样,有倾向于本地、本校的,有倾向于校外的,有一视同仁的,等等,而且,不同的编辑面对同一篇文章,审稿的倾向和选择的角度都不一样。由此来看,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刊物,其获得发表的机会就不一样。另外,即使同样一篇文章,在不同的刊物中,受刊物的刊期、稿源及编辑效率的影响,其发表的时间也会呈现不同,如双月刊和季刊、月刊和双月刊,前者比后者明显出刊期快。又如稿源充足与稿源稀缺相比,编辑效率低与高相比,前者发表的时间要比后者慢。

总体来说,如此种类庞大而形式齐全的中国学术期刊阵容,给广大作者提供了很大的投稿选择余地,如地域倾向明显的文章可以选择本地期刊或有相关栏目的期刊,时效性强的文章可以选择发表时间相对较快的周刊、半月刊或月刊,等等。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在作者和期刊界对等级和数量的追求下,广大作者在一个期刊中并没有太多的发表空间,而且作者发文的目的,大多为评职、结题、获取学业,有时间上的要求。但是现在多数报刊包括某些网站都规定:来稿一律不退,愈三个月未见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如此规定使很多作者不能及时得到编辑部的回复,甚至是得不到回复,一些时效性很强的稿件,如果投出去后石沉大海,作者的心血也会因为“过期”而作废。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虽然对作者的投稿时间作了一些约束:“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但却是非强制性的,而且报刊社对作品并不享有专有出版权或登载权。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利益的影响和驱动。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强烈追求是人的行为驱动力,而对效用价值的评价越高,追求的努力程度和强度就越大。对于作者来说,对学术业绩的量的追求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大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为了获取业绩数量,在不违法的情况下,一稿多投就成了一种选项。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est Drive Behind Multiple Submission of the Same Manuscript

GUO Huajun
(Journal Editorial Office,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

multiple submission of the same manuscript;author;interest drive

A heavier weight given to publications in present academic evaluation mechanism pushes learned workers to write more papers while the over-emphasis on“being cited”and“being included”makes it harder to get papers published.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are enormous in number and miscellaneous in types,which create extensive range of choice for submissions.Unde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nterest drive,in order to gain more points in academic evaluations,multiple submission of one paper becomes an option.

郭华俊,编辑,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编辑学。

G237.9

A

1009-9506(2015)11-0065-04

2015年10月22日

猜你喜欢
一稿多投学报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老年医学研究》编辑部对一稿多投问题的声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声 明
声 明
声 明
致敬学报40年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