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2015-02-14 19:30杨树琼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街道社区普法法治化

杨树琼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党校,云南玉溪653100)

□短 论□

街道社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杨树琼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党校,云南玉溪653100)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社会依法治理,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依法治区作为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和全社会参与的基本模式,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街道社区普法教育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普法是个软任务,费时、费力还不见经济效益。二是街道社区普法队伍单一,普法力量不足。街道社区面广点多,而司法行政工作繁杂又琐碎,特别是在基层,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普法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三是街道社区普法工作缺乏新的途径与方法。基层普法的方法比较单一,新的办法不是太多,大多时候还是采取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普法的触角有待进一步延伸。为此,应该进一步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畅的问题,使得基层干部群众依法治理的观念和意识与依法治理的要求相适应,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基层党委和政府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所以,必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首先是认识问题。依法治理,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项工作;既是目标,也是过程。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要依靠全社会共同的、长期不间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依法治理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所以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其次是培育公众的法治信仰,营造基层治理的良好法治环境。要以“六五”普法,“四五”为切入点,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培养干部群众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要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动员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做好社区普法宣传工作;要加强社法制宣传队伍建设,整合社区法律人才等资源,建设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社区普法宣传员队伍。

再次是落实和规范基层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重要作用。例如完善和规范村规民约,转变基层治理方式,深入组织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总结推广以往创建成功经验,全面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活动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同时积极健全完善创建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激励基层通过开展法治创建工作来提高法治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四是在法律框架内,寻求灵活执法,保证街道办及乡村依法行政的创新工作,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更不能错位。

第五是抓好制度执行落实,促进基层依法自治。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以街道司法所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全面介入街道办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防范行政法律风险,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管理法治化。同时,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夯实法治工作阵地。而且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中把握方向、模范带头、协调各方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基层工作依法开展、基层事务依法办理、基层关系依法理顺、基层问题依法解决。

2015年9月20日

猜你喜欢
街道社区普法法治化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强化分析
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普法
普法
普法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服务型政府法治化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