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地位及角色转变

2015-02-14 19:30黄龙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编校办刊学术期刊

黄龙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昆明650092)

[编辑出版]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地位及角色转变

黄龙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昆明650092)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地位;角色转变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由于多方面原因,扮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因此,为适应高校学术期刊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需要,传统学术期刊编辑角色亟须向学术型编辑转变。要解决好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人事制度的瓶颈问题,实现编辑群体自身的自觉更新转变,提升编辑的地位。

在当代全球网络信息化所带来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时期。目前,在中国9 821家各类期刊中,高等学校所办期刊共有2 500多种,约占全国期刊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大学学报共1 700种,约占高校期刊总数的67%,平均下来,每所高校办有1.26种①王玉梅,李冬冬.高校学术期刊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EB/OL].http://www.gapp.gov.cn/cms/21/1017/200912/695712/.html [2011-01-28]。高校学报庞大的体量,独特的学术影响力,使其作为专业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核心部门,在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传播学术成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随着2007年《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印发,高校学术期刊群体内部以人事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和创新工作开始萌动。因此,高校学术期刊一方面面临新一轮改革和创新的内呼外唤,一方面其长期被边缘化、功利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缓解,造成高校学术期刊新时期进一步发展阻滞不前。

高校学术期刊在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培养科研人才以及提高高校社会综合影响力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编辑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方式,其自身的角色和劳动仍饱受社会的偏见和误解,加上编辑岗位设置长期以来的制度性缺失,造成编辑当前社会地位仍相对偏低,角色承担上略显保守、倦怠。事实上,不论处于什么语境,学术期刊的发展和竞争,核心要素都是学术期刊编辑。“现在期刊社之间的竞争早已变成了人才的竞争,编辑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②李艳.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编辑素质借鉴与启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所以,如何使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顺利实现角色转变,促进高校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地位

按照《辞海》的定义,编辑指“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专业性精神生产工作,是传播媒介工作的中心环节。”①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17.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是对学术期刊实施有效策划、选题、组织与传播,对学术论文实施审稿、择取、编校、加工、刊发与传播等专业技术性人员。高校学术期刊的正常化办刊,以及充分发挥其学术以及学科发展的推进剂作用,完全取决于期刊背后甘于奉献、志在撩拨科研星火的学术编辑队伍。但即使在过去主要依靠纸质投稿的时期,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主要是一种“办公室工作”(office work),加上社会对编辑性质及其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偏见与误解,因此,编辑最大的作为和评价充其量也就是个助人为乐的“幕后英雄”。

社会地位,指社会成员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处一定的位置,其内涵主要指社会威望和社会荣誉的高低。影响社会地位的因素很多,一般而言,法律、社会规范与习俗是最主要的因素。在当前国内科研评价体制下,特别是核心期刊“一稿难发”“奇货可居”的发稿、办刊幻象,使手握“生杀大权”的学术期刊编辑的地位表面上看去很风光,事实上,学术期刊编辑难当。于内于外,学术期刊编辑都长期扮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处在一种相对偏低的社会地位。

从外部来看,由于历史上的传统遗念作祟,整个社会、学术界包括一些所谓“资深”学者,仍对编辑特别是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工作性质及其价值认识不清,存在既定的偏见和较深的误解。“社会上有些人认为,‘编辑无学、编辑无业、编辑无术’,编辑是干一些收收发发“没有多大价值”的工作。”②宋才发.略论学术期刊编辑的社会效益观[J].编辑学刊,1990(1).直到中国现代教育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持这种先入为主传统看法的大有人在。在他们的眼里,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就是一个老幼病残职工“收容所”,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谁都能当一个“小小”的编辑,因为编辑的工作无非就是“来料加工”,对文字“修修补补”。目前在中国学术期刊量化评价体制下,很多高校学术期刊的策划、来稿和刊发,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长期依靠向各类名家约稿、靠学术期刊掮客③学术期刊掮客:也往往是某一领域颇有成就的专家,掌握大量学术(含期刊)资源的隐形办刊能人。组稿,导致这些名家、掮客在策划、组稿、审稿、编校、刊发等环节获得决定性话语权,使学术编辑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丧失了对来稿进行判断、评价、取舍甚至编校的综合能力,导致学术期刊编辑角色越来越弱化,处在一种驻户等待各路英豪“送菜下饭”的被动境地。这种将学术期刊编辑定位为“文字修补匠”的传统观念,使得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长期以来专业人才匮乏,自培人才队伍流失,影响了高校学术期刊的正常化办刊,阻碍了高校学术期刊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从内部来看,对高校学术编辑外在的社会评价,以及高校内部编辑人事体制弊端,使“当前社会上有一种很强烈的呼声,这种呼声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我们学术期刊编辑部内部,那就是‘编辑的地位太低了’”④颜帅.论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J].编辑学报,1994(4).。一方面,社会对高校学术编辑长期存在的职业偏见,认为学术编辑主要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编辑的付出和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使编辑自身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也形成偏差,自视为一种非教学、非科研、非管理的“三非”边缘人,对编辑工作缺乏一种专业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目前很多高校内部编辑人事体制及其管理,编辑人员往往被统一定为教辅岗,而日常实际上则依照行政岗进行管理,这就造成工作考核不科学,绩效福利待遇也不合理,从而泯灭了编辑群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总体上使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岗位及其管理不清晰,自我评价低下,主体性迷失。在如此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内外交织的影响下,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队伍自身建设得不到长足发展,很显然直接影响了高校学术期刊在面对当前科学研究新常态下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学术期刊为了提高整体办刊质量,提升综合学术影响力,引进了一定数量的高层次青年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不仅在一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上历经专业训练,而且往往在某一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专长。更令人鼓舞的是,他们背后携藏有庞大而精深的学术资源网络。这些都是当前高校学术期刊创新发展所亟需的新鲜血液与能量。新时期顺利实现高校学术期刊改革和创新发展,不论传统型编辑和学术型编辑群体,在新语境下如何重新认知自身社会地位,如何积极转变角色,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二、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转变

长期以来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社会地位偏下,固然与有失偏颇的社会误解与社会评价有关,但与编辑队伍自身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也有关。高校学术期刊面对志在学术创新的学术界日新月异的一系列前沿学术成果时,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知识的更新显然跟不上学术界学术成果的创新,尤其在面对海量数字化投稿时学术编辑缺乏应有的从容和自信,这与长期以来不良社会评价、工作评价机制对编辑主动性积极性的消弭有关,但传统编辑“画地为牢”式的工作模式,使其知识更新缓慢,学术历练缺乏,导致对专业性、前沿性文稿的学术价值难以把握,于是不得不“唯名家至上”,或大量依靠外审,既影响了办刊时效,长此以往也容易丧失办刊主动权。当前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要实现转型、创新与发展,相应地,要求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及其角色的转变。

相比过去纸质投稿、纸笔编校的传统时代,现在电子化投稿、电子辅助编校人机合一,信息化、数字化办刊等高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办刊的速率和效率,也进一步提升了刊物的社会影响力。事实上,不论是传统全纸质审稿、编辑的过去,还是全面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审稿、编辑的现在,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并不在于编校本身,而在于栏目、专题策划以及组织高质量优秀稿源等源头性工作。高效快捷的数字化在线审稿平台,减轻了学术编辑当前审稿工作量。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可以技术性规避来稿的学术不规范问题。而黑马软件则在稿件的具体编校实施过程中解决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所以,学术编辑对稿件的具体编校工作,本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只要加强责任意识,在编辑岗位上历经足够的锻炼和积累,认真细心地对稿件进行加工、编校,即可有效避免出错、差错,保证稿件的整体编校质量。如果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仍然仅仅满足于当一个少出、不出差错的编辑,那么,其角色仍不过被定位为一个文稿编匠、“文字裁缝”。要改变社会对学术期刊编辑地位的整体评价,传统“被动等料”的修补匠式传统编辑不仅要以阅读者、审稿者的视角,对稿件从格式、文字等形式上把关,更为重要的是,还要转变为“主动找料”的学术型编辑,以肩负社会责任感的学术媒体的眼光,积极策划、组稿、审稿、雕琢、编校稿件,将每篇文章学术价值最大化,第一时间推进知识生产与信息传播。

那么,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如何转型,学术编辑如何实现角色转变?

从编辑部内部结构进行互补性重构,即传统型老编辑和复合型新编辑通力互补协作。从栏目和选题策划,约稿、组稿、审稿到编校,严格按照质量规程实施每个环节,保证每期刊物质量,提高办刊水平。“诚如编辑学家郑俊琰所说:不平等地位下的编辑不能当,只有与学者平行,才能当好编辑。”①郑俊琰.大出版的视野[M].北京:中国奥林匹克出版社,1996:236.对于传统老编辑来说,建议尽快更新、补足所涉学科、领域相关知识,充分发挥老编辑的经验和技巧,逐步恢复和收复对来稿学术价值的判断能力,重新占据在栏目专题策划,约稿、组稿、审稿、编校中应有的话语权,收获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应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专业化和学术化合一的学术型新编辑来说,一方面要向老编辑学习和借鉴办刊特别是编校各环节中的宝贵经验,尽快适应从学者到编者、从科研专家到学术媒体人的转型。另一方面,结合自己所受学术训练和研究积累,及时追踪所属学科和领域国内外最新学术动向,全面关注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建立以学术名家和青年新锐为核心的作者资源库,增强与他们就刊稿进行学术对话的综合能力,逐步培养起超敏锐的学术嗅觉和传媒眼光。同时,要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各类课题,“走出去”参与各种相关高端学术会议和论坛,在高校学术期刊界和学术圈奠定自己的地位,为建构学术型编辑与编辑型专家的两栖身份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学校内部来看,要全面提高高校学术期刊的办刊水平,快速提升其综合学术影响力,如何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首先应考虑的问题。目前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编辑结构已跟过去大不相同了,这表现在新老结合编辑群体身份的多元性,既有传统型老编辑,也有科研型、科研教学型新编辑,所以人事制度上教辅岗设置以及日常行政管理模式等不能一刀切,针对学术编辑工作方式的特殊性坚持采取弹性工作制,改变对编辑主要以考勤和工作量进行工作绩效简单考核的方式,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上可自愿选择编辑、教学或研究系列进行申报,充分发挥学术编辑的学术价值,积极吸纳那些愿意并有能力参与学校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编辑,使学术编辑为核心的高校学术期刊与高校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相辅相成,互补互利,形成一种往复式良性反哺机制。同时,加大对高校学术期刊办刊经费的持续投入,逐步提高学术编辑队伍的福利待遇,加强其对编辑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才能全面激活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活力,提高学术编辑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 语

新时期,高校学术期刊肩负着推进知识生产、转化科研成果、传播民族文化以及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重任,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和编辑角色均面临着转型和转变。从社会外部考虑,应更多地从制度化顶层设计入手,灵活多元设置学术编辑人员的岗位、职称、考核等内容,增加学术编辑人员的绩效待遇。从学术期刊内部来看,学术编辑应积极转变观念,改变过去那种旁观静候的“来料加工”传统编辑模式,尝试主动出击——“找料加工。对于新进高层次编辑人员,在不断提高稿件编校质量的同时,应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敏锐捕捉相关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最新成果,不断增强与作者就刊稿进行平等学术对话的能力,逐步提高专业化、特色化办刊的水平,从而提升办刊实力和水平,扩大其社会综合影响力。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s’Position and Role Transformation

HUANG Longguang
(Journal Editorial Offic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092)

university journal;editor’s position;role transformation

Due to multi-aspect reasons,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s play an awkward role.In order to accommodate the reform an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s,conventional roles of the editors should be recast and replaced by professionals and academics.The bottleneck issue of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dealt with properly so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ditor staff can become a self-conscious process and editors’position can be raised.

黄龙光,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民俗学、文艺民俗学。

G214.1

A

1009-9506(2015)11-0061-04

2015年9月25日

猜你喜欢
编校办刊学术期刊
ABSTRACTS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