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失眠对心电图的影响及相应中医辨证分析

2015-02-19 03:22杜金英刘大勇张海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中医辨证心电图

杜金英,刘大勇,张海鹰

长期失眠对心电图的影响及相应中医辨证分析

杜金英,刘大勇,张海鹰

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失眠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以及中医辨证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长期失眠患者为观察组对象,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睡眠正常的5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通过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分类中传导异常发生率24.00%、异位节律发生率16.00%,心肌肥厚发生率14.00%,ST-T或T波改变发生率26.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超过90次/min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失眠患者心电图异常比例高于正常人,主要表现为传导异常、异位节律、心肌异常以及ST-T段改变以及心率过快等。

关键词:长期失眠;心电图;中医辨证

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现象,是一种常见病[1]。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又会因为滥用失眠药物而损伤身体其他方面。缓解和治疗失眠的方法很多。中医将失眠定义为“不寐”,并认为外感或内伤因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等是其病因[2]。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节奏更快,失眠症发病率急剧上升,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日常工作与生活。我国居民失眠症发病率26.27%,其中女性发病率33.15%、男性21.12%[3]。统计还发现失眠症与年龄呈正比,即年龄越大失眠发病率越高。本研究就有关失眠症与心电图的关系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3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50名长期失眠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睡眠正常的50名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35岁~78岁(46.8岁±1.2岁);失眠症持续时间(2~8)个月,平均(5.2±1.3)个月。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37岁~75岁(46.2岁±1.5岁)。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失眠诊断标准①轻度失眠患者入睡困难,一般入睡时间需要(30~60)min以上、寐而易醒(觉醒2次以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或者夜卧不实、睡眠时间不足5 h。重度失眠患者彻夜难眠。② 反复发作,持续1个月以上。③ 偶尔伴有心悸、头晕、多梦、健忘、倦怠等。④ 临床检查未发现其他异常[4]。

1.3研究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心电图监控,选择ECG-LAB3.0 心电图综合监测设备(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常规12导联进行监测。

2结果

2.1两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检出率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

2.2两组心电图异常分类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分类中传导异常发生率24.00%、异位节律发生率16.00%、心肌肥厚发生率14.00%、ST-T或T波改变发生率26.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异常分类 例(%)

2.3两组心率比较观察组26例心率超过90次/min,占52.00%。对照组8例心率超过90次/min,占16.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8,P<0.05)。

3讨论

中医关于失眠症还存在阴阳学说、营卫学说、神主学说、脑髓学说、魂魄学说等理论。《黄帝内经》中也曾提及营卫循环睡眠理论[5]。《灵枢·大惑论》中也曾论述目不暝的病机,并阐述认为“卫气不得入阴则阴气盛,故目不得暝”,所以说失眠乃是人体阴阳不交、神不安其室所导致的一种病理变化。曾在古书《内经》中失眠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张仲景提出无形邪热郁于胸膈、扰乱心神导致虚烦而不得眠,认为失眠发病机制在于邪气干扰[6]。一般认为人体正常睡眠是由心脑所主。《景岳全书·不寐》术中张景岳曾说“寐本乎阴,神其助业,神安则寐,神不安则寤”,其中神指的是心神,即人体身体活动、心理活动主宰者,而心则是人体情志发生之源和主宰,但心主神明司睡眠这个生理过程也是五脏六腑协调过程,特别是与肝脾肾胆有密切关系,肝存血、血舍魂,人卧则血归于肝、魄归其宅,心神安宁则睡眠得矣[7]。张景岳还指出神发于心,交于肾,心为君火而居上,肾为真水而居下,肾上水蒸、心火下降、水火既济,共同维持体内阴阳和谐。脾主运化、生化气血,是心主神的一个物质基础。脾气实则五脏安和、神智宁谧。胃与脾同属于中焦而司升降,是人体五脏枢纽。胃气不和则心神不宁,也就是说胃不和则不能寐。胃气平和是得以正常睡眠的关键条件。五脏六腑均取决于胆,若胆气升则万化安、五脏和。胆气强壮则决断有权。只有五脏功能协调了,才能行气,心神才得养,魂魄才得安[8]。反之,若机体外受六淫入侵,内受七情所伤,先天禀赋则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心、肝、脾、胃、胆间生理和谐被破坏,发生虚、火、痰、瘀等病理变化。五脏气血阴阳失衡导致失眠。

心乃君主器官,发挥存血、主血脉、主精神及思维意识的功效,心神失调则阳不入阴、神不守舍,表现为失眠。当然,引起心神失调原因众多,包括阴阳气血不足、火热痰浊、瘀血等病理或病邪产物干扰,肝肾、脾胃等脏器疾病传变或相兼等[9]。不管是邪热绕心、瘀血内阻、痰热忧心等心之实证还是心阳虚、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等心之虚证都可引起运血无力、心脏失养、供血不足、心悸怔忡、心跳加速、胸闷气短等表现,心电图即可反映为心率加快、ST-T缺血性改变或心率失常变化[10]。本组研究结果也表明长期失眠者的心电图主要影响在于心律失常、心率过快以及ST-T改变等。睡眠质量还受年龄、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成年人睡眠(7~9)h/d,儿童睡眠(12~14)h/d,老年人(5~7)h/d。现代医学理论认为睡眠这项生理活动是神经系统抑制状态的表现,全身生理活动减弱、嗅觉、视听觉、触觉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减缓、体温下降、呼吸下降[11]。失眠症与心律失常、胃炎、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冠心病关系密切,而其中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可通过心电图检出,长期失眠症患者心电图是临床检查的重要部分,且失眠患者心率变化及神经功能失调也能通过心电图变化观察到[12]。在长期失眠所导致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检查中心电图检查操作简便,虽然不能全面评价疾病情况,但有助于做出初步判断。

长期失眠患者心电图异常比例高于正常人,主要表现为传导异常、异位节律、心肌异常以及ST-T改变以及心率过快等,临床诊断中应综合运用心电图检查手段,做出合理判断。

参考文献:

[1]严石林,李正华.从心辨证治失眠[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0):53-61.

[2]崔美玉.中医辨证治疗失眠56例[J].中医中药,2009,16(10):77.

[3]Daniel J,Buysse MD.Insomnia,depression,and aging assessing sleep and mood interactions in older adults[J].Geriatrics,2004,59(11):2.

[4]李镤,王兰香.中老年人失眠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 41-42.

[5]雷根生,潘小娅,卢春芬.失眠的中西医防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937.

[6]Mai E,Buysse DJ.Insomnia:Prevalence,impact,pathogene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J].Sleep Med Clin,2008,3(2):167-174.

[7]侯东强,任巧玲.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况及心理控制源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6,6(2):3-5.

[8]Hajak G,Muller WE,Witrchen H,et al.Abuse and dependence potential for the non-benzodiazepine hypnotics zolpidein and zopiclone.A review of reports and epidemiological data[J].Addiction,2003,98(10):1371-1378.

[9]张欣,韩永和,刘明军.抓痧调神法推拿治疗失眠症36例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128-130.

[10]Paykel ES.Partial remission,residual symptoms,and relapse in depression[J].Dialogues Clin Neurosci,2008,10(4):431-437.

[11]赵忠新,张红菊,黄流清.失眠的治疗药物及其使用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11):851-855.

[12]Rao U,Poland RE.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leep and 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changes from episode to recovery in depressed adolescents Child A dolesc[J].Psychopharmacol,2008,18 (6):607-613.

(本文编辑王雅洁)

收稿日期:(2014-09-05)

中图分类号:R749R256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3.022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3-1531-0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海南海口 571159),E-mail:zhongyulv@126.com

猜你喜欢
中医辨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5》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分析
基于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规律及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发热56例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所致痴呆疗效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