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心房主动螺旋电极长期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

2015-02-19 03:22吕吉元贾永平赵志强王瑞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高龄可行性

高 佳,王 睿,吕吉元,贾永平,赵志强,王瑞华

高龄患者心房主动螺旋电极长期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

高佳1,王睿2,吕吉元2,贾永平2,赵志强2,王瑞华2

摘要:目的探索主动电极在高龄患者心房起搏应用中的长期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2010年间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138例,均为右心房主动电极植入,年龄76岁~90岁,记录患者术后7 d、1月、3月、1年、2年、3年、4年、5年起搏器参数(包括阈值、感知、阻抗),观察各参数术后不同时期变化,描绘各参数变化曲线。结果高龄患者术后1月时阈值由术后7 d时(0.766 7±0.424 1)v减低到(0.671 1±0.207 8)v,后起搏阈值逐渐稳定下降,运用统计学比较术后不同时期阈值未见明显差异性。术后不同时期感知、阻抗也未见明显差异,研究过程可见电极微脱位1例,完全脱位1例,未发现心肌穿孔和心包积液。结论高龄患者植入心房主动电极术后不同时期阈值、感知、阻抗统计学分析未见明显差异,对于高龄患者心房主动脉螺旋电极植入是安全可行动,且对于部分患者存在一定优势。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房主动螺旋电极;高龄;长期起搏参数;可行性

随着我国人口发展的老龄化及老年患者生活要求的提高,起搏器植入日趋倾向于老龄化。高龄患者心脏具有不同程度扩大,心内膜不同程度纤维化,肌小梁平滑、松弛等解剖特点,使电极的嵌顿困难,电极易滑落。右心房主动电极的植入部位的可选择性及术中植入的可重复操作性为其主要优势,对于高龄患者及心房肌功能较差的特殊患者,主动电极可反复调整起搏位置直至起搏参数良好。本研究探索高龄患者心房主动电极的植入是否可行及安全。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2.1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中患者138例均成功植入右心房主动电极102例患者术中一次定位成功,36例患者因植入部位参数不理想行再次或多次定位成功,术中测试起搏参数正常。术后2 d发现1例电极微脱位,起搏阈值由0.6 V升高到1.2 V,感知减低为1.0 mV,调整电极感知为单极感知后感知上升为1.5 mV,患者无明显不适,拒绝行二次手术调整电极,因患者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与患者家属商议后同意观察治疗。术后24 h内有1例发现心房电极脱位,为术后进行起搏器参数程控时发现心房起搏波形为心室波形,急返导管室X线下观察可见心房电极脱落至心室,行心房电极复位,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起搏器程控参数未见明显异常。138例患者均未发生心脏穿孔及心包积液。

2.2术后各参数变化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参数变化是否存在差异,绘制各参数变化曲线。

表1 高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参数比较(±s)

3讨论

观察术后不同时期参数变化,高龄患者术后1月时阈值由(0.766 7±0.424 1)v减低到(0.671 1±0.207 8)v,后起搏阈值逐渐稳定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不同时期高龄患者阈值无明显变化,且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感知及阻抗术后不同时期统计学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与Kistler等[2]、Liu等[3]心房主动电极研究结果相符,对于高龄患者心房主动电极是适用的,并长期安全有效的。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因各种原因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高龄患者越来越多。因高龄患者本身特有的生理学特征,如生理性衰老,合并疾病增多,在起搏器植入过程中存在其特殊性[4-6]。主动电极头端的螺旋设计使起搏位置的选择更加方便,对于某些特殊人群电极植入可能更加稳健,另一方面,主动电极使电极后期的拨出更加的方便可行。手术中存在36例患者为非一次心房电极定位成功,比例约为18%,说明部分高龄患者术中需反复调整电极位置直至成功,因此主动螺旋电极较被动翼状电极在心房电极的定位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优势。对于心肌功能较差或年龄较大的患者,心房主动螺旋电极植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①对于此类患者,术中可能需要反复寻找较好的起搏位置,存在术中曝光时间长,手术过程长的问题;②由于此类患者心肌较差,术中及术后电极脱位可能性较大,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起搏心电图防止术后电极脱位。

相对于被动电极来说,有研究表明心房主动固定电极可能更容易导致心肌穿孔,尤其对于PCI术后、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及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的患者[7,8]。本研究过程中可见术后电极微脱位1例,电极完全脱位1例,但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现心肌穿孔及心包积液。研究表明[9,10],心房主动电极与被动电极相比,电极相关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

对于老年患者右心房电极植入,主动螺旋电极植入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选择,且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存在一定优势。

参考文献:

[1]方祖祥,江洪 ,朱中林 ,等.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修订版)[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3,5:4-21.

[2]Kistler PM,Liew G,Mond HG.Long-term performance of active-fixation pacing leads:A prospective study[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6,29(3):226-230.

[3]Liu L,Tang J,Peng H,et al.A long-term,prospective,cohort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 leads: Comparison of active-fixation with passive-fixation leads[J].Scientific Reports,2015 ,7(5):7662.

[4]臧红云,王冬梅,韩雅玲,等.80岁以上高龄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4:331-333.

[5]高磊,卢才义,王士雯,等.80岁以上老年人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随访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0,1:37-39.

[6]王学忠,章萍,王岳松,等.老年患者心脏埋藏式起搏器治疗的远期随访(附122例报告)[J].微循环学杂志,2008,2:30-33;78-80.

[7]Mahapatra S,Bybee KA,Bunch TJ.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of cardiac perforation after permanent pacemaker placement[J].Heart Rhythm,2005,2(9):907-911.

[8]Amara W,Cymbalista M,Sergent J.Delayed right ventricular perforation with a pacemaker lead into subcutaneous tissues[J].Arch Cardiovasc Dis,2010,103(1):53-54.

[9]李大品,张翼,郭莹,等.右心室主动电极起搏的临床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1:77-78.

[10]芦婷,李学文,王雄,等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2):137-139.

(本文编辑王雅洁)

收稿日期:(2015-05-12)

通讯作者:王睿,E-mail:wang-rui1976@163.com

中图分类号:R541R256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3.027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3-1542-03

作者单位: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读硕士(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1研究对象2007年1月—2010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138例,其中男97例,女41例,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心房主动螺旋电极植入;②年龄76岁~90岁;③符合《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修订版)》[1]Ⅰ类、Ⅱa指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 60例(43.0%),三度房室传导阻滞59例(43.0%),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18例(13%),病窦+三度患者1例(0.7%)。138例患者中包括冠心病54例,高血压83例,2型糖尿病66例,部分患者同时合并2种及3种合并症。本研究中,2例不明原因死亡,3例由阵发性房颤转变为持续性房颤,无法测量右心房起搏参数,存在3.6%失访率。

1.2方法所有患者起搏器选用Medtron、ST.Jude、百多力厂家,心房主动电极选用与起搏器厂家匹配的电极(如5076、1688T、1888T、S53、S60等)。所有患者均采用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15例患者因锁骨下穿刺失败改用头静脉剖开成功),在右心室电极植入成功后再次植入心房电极,具体过程为:在X线下经鞘管将电极导入下腔静脉,撤出指引导丝,根据患者心房大小及形态挑选不同弯度“J”型导丝,将指引导丝置入电极,将电极定位为右心耳,旋出螺旋,测试电极参数,术中即刻要求感知测试≥2 mV,阈值≤1.5 V,在X线下撤出指引导丝,调整电极张力,确定电极无脱位后,固定电极。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术后7 d、1月、3月、1年、2年、3年、4年、5年时进行起搏器程控,记录患者起搏器参数,包括感知、阈值、阻抗。

猜你喜欢
高龄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石台行
基于ETC卡的“多卡合一”可行性探析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