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化瘀方防治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2015-02-19 03:22李文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偏头痛

李文涛,房 晓

清肝化瘀方防治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李文涛,房晓

摘要: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以中药清肝化瘀方和西药西比灵进行治疗12周,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8周及12周观察患者头痛积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2周观察患者的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治疗后12周总体疗效。结果在治疗后不同随访时间,两组亦头痛积分、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中药组头痛积分、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及总体疗效较对照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肝化瘀方有防治偏头痛发作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防治偏头痛的方法。

关键词:偏头痛;清肝化瘀方;残疾程度评分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率高,频繁发作使患者生活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带来极大痛苦。如何更有效的预防发作,减少复发,是控制偏头痛的关键。临床中总结中药清肝化瘀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来自2011年7月—2013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就诊的偏头痛患者。

1.1.1纳入标准符合无先兆(普通型)偏头痛及有先兆(典型)偏头痛诊断标准[1],符合中医辨证为肝火上炎夹瘀型头痛[2,3],年龄16岁~65岁。

2结果

2.1头痛积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治疗后、随访1、随访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头痛积分均有显著下降。详见表1。

经多元方差分析,两组间头痛积分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 随访1、随访2,两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的头痛积分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各组头痛积分比较(±s) 分

2.2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MIDAS)积分比较经Wilcoxon检验,中药组、对照组MIDAS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治疗前MIDAS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各组MIDAS积分比较(±s) 分

2.3疾病疗效比较中药组50例,临床治愈1例,显效17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对照组30例,临床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疾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2,P<0.05),中药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致残的脑功能紊乱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与四肢瘫痪、精神障碍和痴呆并列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性障碍性疾病。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头痛严重程度对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影响较明显,在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工作与学习、婚姻与家庭方面尤为突出[5]。我国患者因原发性头痛每年花费 1 214 亿元人民币,占我国 GDP 3.9‰[6],其中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危害甚大,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偏头痛的治疗分为症状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发作期以止痛对症治疗为主,对反复发作的患者比较被动,因此对频繁发作的患者,预防性治疗是最佳策略。目前现代医学预防性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及抗抑郁剂等。由于需要至少3个月的预防性用药,其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以及有限的预防效果,使患者难以坚持用药。因此亟待研究出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没有偏头痛病名,多归类在“头痛”中,也有“头风”“厥头痛”“额角上痛”等的论述。关于头痛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头痛之病因多端,与风、火、痰、虚、瘀以及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头痛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肝,而偏头痛与肝关系尤为密切[7]。偏头痛多因情志、月经等因素诱发,肝主疏泄、主藏血,情志条畅与经血的调节与肝有密切关系;偏头痛多发生在头部偏侧,为少阳胆经循行之部位;足厥阴肝经循胁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临证指南医案头痛》云:“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诸阴寒邪不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踞,厥阴之风火乃能逆上作痛。”;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时,以视觉先兆最为常见,多为暗点、闪光和黑蒙,伴随畏光。而肝开窍于目,乃肝脏病理变化所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块、工作压力和强度较大,身心负担较重,情志因素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增加了偏头痛患者与肝的关系。肝失疏泄,易致瘀血,郁而化火;肝阳上亢,也易生风化火;另外时人饮食多肥甘厚味,痰热内生。因此在偏头痛病机中,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在病理因素中瘀血是关键,病理性质中实热为主,而虚寒较少。

偏头痛辨证多为肝经实火夹瘀血,治疗当以清肝化瘀立法。清肝化瘀方主要有龙胆、钩藤、川芎、白芍、蔓荆子、细辛、白芷组成,方中钩藤清肝熄风、龙胆清泻肝火、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芍养血柔肝,蔓荆子清利头目、疏风止痛;细辛、白芷微温,解表散寒,既可佐治寒凉药物,又可温通血脉,防经脉过寒而收引。诸药合用,以清肝泻火,化瘀止痛为主,温通血脉为辅,收到较好疗效。中药组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头痛程度积分及头痛残疾程度评分都有明显改善,而且随着时间延长无明显加重,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按照偏头痛规范的预防性治疗,西比灵应用3个月以上,多数患者难以坚持,因此本研究中西比灵只应用1个月,可能影响了西比灵预防疗效的判断。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开展双盲安慰剂足疗程的临床研究,将为中医药预防偏头痛提供更好证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头面痛学组.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5):6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6-109.

[4]Stewart WF,Lipton RB,Kolodner K,et al.Reliability of the 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ore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of headache sufferers[J].Cephalalgia,1999,19(2):107-114.

[5]赵永君,陈春富.头痛严重程度对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1):21-23.

[6]舒慧敏.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诱发因素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7]卢明,刘祖贻,周慎.偏头痛从肝论治初探[J].湖南中医杂志,1997,13(1):2.

(本文编辑王雅洁)

收稿日期:(2014-05-19)

中图分类号:R747R255

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3.032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3-1553-03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E-mail:lwt1132@163.com

1.1.2排除标准年龄16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病,精神病患者;头痛作为其他病的1个症状表现,如脑外伤后综合征、脑内器质性病变患者、高血压等;其他特殊类型偏头痛。

1.1.3剔除标准不能按要求治疗,药物依从性小于80%、大于120%。研究中服用其他可能影响本临床观察的药物。

1.2一般资料符合标准患者共96例,中药组64例,最后完成研究者50例;男性12例,女性38例,年龄39.04岁±11.47岁;10年以下病程44例,11年以上6例。对照组32例,最后完成研究者30例;男性5例,女性25例,年龄41.17岁±10.74岁;11年以下病程的28例,11年以上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625,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分组和治疗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96例,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予清肝化瘀方,组方:川芎18 g,龙胆6 g,钩藤18 g,白芍30 g,蔓荆子12 g,细辛3 g,白芷9 g。所有中药均来自上海市中医医院药剂科。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早晚分2次温服。服用4周。对照组予西比灵,5 mg睡前口服。服用4周。

1.3.2观察指标头痛疾病积分[3]。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停药后4周)、随访2(停药后8周)观察两组头痛积分,进行比较。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MIDAS)积分[4]。治疗前、随访2观察比较。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3]。

猜你喜欢
偏头痛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偏头痛的研究现状
浅析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夹虎口治偏头痛”有用吗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偏头痛吃紫菜干
“解救”妇女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