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的升温策略

2015-02-20 09:26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
新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郑和航路讲授

□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 陶 健

历史课堂的升温策略

□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陶健

【摘要】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有效的升温策略。升温策略可以是学习内容的巧妙整合、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学习环节的精心设计。就普及度而言,前两方面更适合广大学生。

【关键词】学生中心课堂教学升温策略

近日笔者在《地理教学》杂志的一期卷首语上读到了一篇文章——《地理好课的六度》,深受启发,特别是文中提到的“好课要有温度”让我感触最大。静下心来,联系自身,如何让我们的历史课堂不出现“闷课”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笔者以为有效的升温策略是学习内容的巧妙整合、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学习环节的精心设计。下面主要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中的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为例作一说明。

一、学习内容的巧妙整合

1.课内整合。所谓课内整合,主要是指调整教科书一课时内容的知识结构,使其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生成。如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中,如果完全按照人教版教科书的课本知识的顺序,那在讲授“文艺复兴”一节内容时,就应该按照下面的顺序:文艺复兴的背景→文艺复兴的起因→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文艺复兴的含义→文艺复兴时期各国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文艺复兴的影响。这样安排授课,自然逻辑严密,体系完整。但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就发现两个问题:一是课堂讲授的都是理论知识,显得枯燥,不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二是等到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时候,因为前面已经讲授了文艺复兴的主要社会思潮,就变得纯粹是介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这些对初三学生而言显得没了难度,不需要动脑思考。这样课堂就没有了内在张力,学生也显得十分松散,课堂变得沉闷,给人有劲使不上的感觉。笔者就思考:如果把本课知识重新整合一下,可能讲授的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绷紧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在简单介绍了文艺复兴的背景、对立双方后,先跳过文艺复兴的原因、主要社会思潮和含义,直接进入到文艺复兴时期各国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或请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共同探究,完成四个小任务。(1)了解但丁及其作品《神曲》,归纳出他的主要思想:反对天主教会,不满教会对人的控制。(2)课件并列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绘画作品《西斯廷圣母》和中世纪时期的绘画作品圣母像,引导学生比较二者的差异,进而分析原因,使学生能够比较自然地得出中世纪的绘画呆板、单调、没有生命力,而拉斐尔的作品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光辉。(3)欣赏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介绍他为了准确了解人体结构,不惜违反教会禁令解剖人体的故事,学习他对人性与真理的执着追

求。(4)选取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他对封建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的批判,从中感悟人文主义精神。在完成了上述四个任务后,请学生归纳这些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共同点;然后指出这些共同点就是时代的特点,就是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最后归纳文艺复兴的原因及意义。

2.课间整合。学习内容的课间整合,是指将教科书体例中本是分课讲授的知识点,或者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联系紧密,又有一定的内在深度,放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故而整合在一起处理。例如本课第二节内容《新航路的开辟》,与中国古代史中的《郑和下西洋》是非常好的对比篇目;初中学生对这样的中西对比也都比较感兴趣,喜闻乐见。教科书因为体例的关系不可能将二者编纂在一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这方面的整合。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直接请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节内容,然后出示如下表格请学生对比。

问题:根据表格,分析郑和下西洋船队与哥伦布、达·伽马的不同点,体会郑和的伟大。

在解决上述问题后,紧接着用材料对比分析中外航海的目的——

材料一: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三: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通过对比目的,探寻郑和之后中国航海无以为继的原因,使学生更深刻地体悟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二、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

1.多感官同步调动。例如在讲授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环节中,介绍但丁和他的作品《神曲》的时候,可以准备配乐诗朗诵《神曲》片段;在介绍拉斐尔的时候,运用好不同绘画作品的图片对比;在学习达·芬奇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或者学生来讲个小故事;学习莎士比亚的时候,可以请学生欣赏好莱坞大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对话片段。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的时候,可以问地理教学组借用指南针、六分仪和三桅帆船的模型,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摸一摸,操作一下,感受一下。有了这样多感官的同步调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让学生记忆终生,历史课堂得以不断升温。

2.教与学同步展开。当然如果光有多感官同步调动,场面是热闹了,但也仅仅是“热闹”而已。一堂有温度的历史课,离不开教与学的同步展开。教与学的同步展开,首先要明晰教师和学生的定位。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做到学生和教师围绕学习目标,一齐推进。

3.学与用同步跟进。如在本课中,学生将拉斐尔的绘画作品《西斯廷圣母》与中世纪的圣母像作了对比。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后,可以请学生两人一组为单位,运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达·芬奇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最后择优挑出代表给全班同学分析讲解,归纳达·芬奇作品的特点。同样的,在《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一位开辟新航路的代表人物,然后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另外三位。

上面简要谈了谈实现历史课堂有效升温的方法——离不开对学习内容的巧妙整合、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其实也离不开学习环节的精心设计;而这一切都仰赖于教师学识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郑和航路讲授
反舰导弹“双一”攻击最大攻击角计算方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
基于Event改进模型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评估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