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126例的临床分析

2015-02-21 05:18饶向东徐桂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3期
关键词:癌肿分化腺癌结肠镜

张 慧 饶向东 徐桂涛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发病率世界各地差异很大,北美及大洋洲最高,亚非洲地区最低。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而发病年龄在逐年下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大肠癌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大肠癌的诊断水平。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大肠癌,其中男79例,女47例。年龄33~85岁,平均59岁。

二、方法

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大肠癌的部位形状和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分析。

结 果

一、临床表现

早期大肠癌多数无症状,往往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等。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等,症状的出现与癌肿大小、部位及浸润肠壁的深度,有无浸犯邻近脏器等有关,本报告14例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消化不良;81例患者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其中3例因下消化道大出血而休克;肠梗阻伴腹痛、腹胀20例;以腹部包块就诊3例;乏力、消瘦伴贫血就诊8例,其中1例因肝转移出现严重的黄疸症状。病程长短不一,从半年至2年不等。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CEA)检测中,37例CEA水平高,余病例检测均在正常范围。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103例见肠壁增厚或实性占位等阳性影像,其中7例见肝转移,2例见肺转移,余病例未见明显异常。

二、诊断与治疗

94例为结肠镜检查首发现,32例为X线钡剂灌肠及B超提示病变后再行结肠镜检查。共检出直肠癌有79例,其中低位直肠癌有53例,左半结肠癌28例,右半结肠19例。癌肿因发现时期早晚在结肠镜下表现各异,本组病例早期癌的息肉隆起型有14例,表面型9例;进展期大肠癌以溃疡型多见共49例,肿块型25例,狭窄型癌29例。全部病例有组织学诊断,121例由活检证实,5例由术后标本病检证实。大肠癌的病理组织分型由多到少依次为中分化腺癌,占45.6%,腺癌占21.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13.5%,低分化腺癌占12.7%,高分化腺癌占3.1%,黏液腺癌及其他少见癌占3.9%。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相对较低,其年龄最小为33岁,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

本组104例采用手术及放化疗治疗,11例采用内镜下治疗,8例患者因无手术适应证而采用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等姑息治疗,3例放弃治疗。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1例早期大肠癌疗效满意,内镜随访1~5年未见复发。经外科手术治疗的79例大肠癌内镜随访见6例复发,其中2例符合内镜下治疗适应证,ESD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讨 论

大肠癌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来且有结肠癌多于直肠癌的趋势[1]。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但有资料表明年青人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高[2],男女之比约为1.65:1。本组直肠癌占63%,其中低位直肠癌占42%,左半结肠癌占22%,右半结肠癌占15%,发病年龄以40~70岁为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6:1,结果发现大肠癌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部位以直肠癌所占的比例高,与国内资料相符。

大肠癌的癌肿根据大体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和溃疡型。常见类型为溃疡型,直肠癌的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肿块型好发于右侧结肠,腹部可扪及包块;浸润型好发于左侧结肠,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3]。本组癌肿分型:早期癌的息肉隆起型占11%,表面型占7%,表明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在增加;进展期大肠癌的分型以溃疡型多见,占39%,肿块型占20%,狭窄型癌占23%。结论为癌肿以溃疡型多见,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时,容易与痔,痢疾等相混淆,多数病例常有不同程度的延误,与文献资料报道一致。

随着内镜广泛普及应用,和对早期大肠癌的识别能力增强,本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早期大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为目前处理大肠癌的关键,直接影响预后。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国内报告的病例数不断增加,如宋育林等报道230例大肠癌[4],巨卫平等报道26l例结肠癌[5],邓美玲等报道288例结肠癌[6],王慧超等报道134例大肠癌[7]。由于内镜下各种诊疗技术的提高,早期大肠癌的确诊率亦不断提高,常用的NBI可以区分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而超声内镜有助于显示肿瘤侵犯的层次,同时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是诊断大肠黏膜下病变的最佳检查方法[8]。ESD作为微创治疗早期大肠癌的一种新方法,现已在广泛推广中,进展期大肠癌宜外科手术治疗。

回顾本组126例资料,我们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以下体会:①大肠癌好发40~70岁之间,临床表现各异,容易与痔疮、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等疾病混淆,早期大肠癌的症状更不明显,首诊诊断率低。本组绝大多数病例属于进展期大肠癌,因便血,腹痛等症状行内镜检查时而被发现,由此可见,临床上对存在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开展结肠镜检查是十分必要的。②影像学检查有一定局限性,大便潜血检查及直肠指检主要用于初筛,大肠癌经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变或可疑病变,进一步行NBI,EUS检查,在此基础上钳取活组织送病检证实诊断,可提高初诊检出率。因此,重视结肠镜检查技术的应用,对大肠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③治疗上早期大肠癌中的黏膜内癌首推ESD,复发率低,黏膜下癌是ESD治疗的相对适应证。进展期大肠癌宜外科手术加放化疗,值得一提的是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在结肠-直肠恶性梗阻的姑息治疗方法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有报道提到经肛门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疗效亦较好[8]。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0-519.

2 吴成甫,王银铃.青年人48例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医刊,2013,40(6)92-93.

3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2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493-499.

4 宋育林,谢惠君.230例大肠癌内镜诊断及病理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3):179-180.

5 巨卫平,朱振红.26l例结肠癌分折.中国医师杂志,2002,4(5):457-458.

6 邓美玲,朱加美.结肠镜检查288例结肠癌临床分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5):457.

7 王慧超,葛相栓,钱峰,等.结肠镜诊断134例大肠癌临床特点分析.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3):163-164.

8 王志勇.消化系统疾病内镜诊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36-240.

猜你喜欢
癌肿分化腺癌结肠镜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
忌口与否 请君斟酌
一种特殊的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