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区性维稳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探讨

2015-02-21 18:00万海军聂晨阳胡晓梅曹洪海赵金良
西南军医 2015年6期
关键词:卫勤部队

万海军,杨 俊,聂晨阳,胡晓梅,曹洪海,赵金良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地区性局势动荡,军委首长要求驻地部队发挥“定海神针”职责使命。当出现恐怖袭击、社会治安不稳定、社会秩序混乱,发生重大社会动荡,严重影响地区繁荣稳定时,人民军队有责任和义务依照法律赋予的新时期使命任务,与当地政府紧密配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行列中。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社会大家庭,不同地区政治生态环境、地域、人文、体制等情况不尽相同,执行维稳任务过程中的卫勤保障任务也不尽相同,驻地部队必须针对所在地区的情况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和开展卫勤保障。

1 地区性不稳定因素现状

1.1 社会因素 地区性社会性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普通劳工阶层的劳资矛盾,黑社会犯罪等问题依然突出。某些地区社会民主相对自由,民众经常通过集会请愿、游行、罢工等方式进行诉求正当权利,大量人群集聚,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诱发大规模的骚乱和社会动荡。

1.2 恐怖威胁 由于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敌暗我明,恐怖活动不会选择正面作战的方式,而以纵火、恐吓、劫持、爆炸、袭击为主要表现形式。从实现其各种目的的风险和成本来看,恐怖活动成本较低,风险较小,是其必然选择。2004年,某地区警方曾先后6次收到恐怖袭击情报。2005年11月,巴基斯坦卡拉奇原教旨主义者阿里·里滋维也扬言要袭击某地区的酒店。

1.3 地理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许多地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购物、信息、旅游、情报等活动中心,国际影响力大,重要的地理地位容易成为境内外恐怖组织、非法邪教组织、反动势力等袭击的主要目标,他们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制造最大的影响。

1.4 卫勤保障经验不足 近年来,我军跨出国门踏入异域执行医疗保障任务的机会日显增多,在异国他乡执行重大任务卫勤保障的学术研究比比皆是,为我军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民俗风情、不同医疗体制下执行卫勤任务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国家范围内、相同社会制度下执行不同地区特殊性卫勤保障的研究不多,尚没有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经验可以借鉴。

2 地区性维稳制乱卫勤保障特点与重难点分析

2.1 卫勤保障任务繁重 驻地部队卫勤人员除担负平时官兵的日常诊疗,营区间的定期巡诊,基层卫生连队帮带,干部来队家属、战士考学等体检任务外,还肩负有军事夏令营等重大宣示性活动以及反恐维稳演习、海空难搜救演习、阅兵以及重大节日期间部队营区开放等卫勤保障任务。卫勤保障任务需求多、要求严、标准高,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增加了卫勤保障的难度。

2.2 卫勤保障职能拓展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时代赋予了驻地部队肩负的使命任务更多的内涵,新的历史使命呼唤着新的卫勤保障任务的研究。近年来,我军军事任务的拓展和军事行动样式的变化,催生出军队卫生勤务的一种新类型即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勤务[1]。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卫勤力量不仅是保障队,更是战斗队。在营区开放、卫勤装备展示中,卫勤人员彰显履行防务的能力和决心,对敌对势力产生军事威慑作用,同时激发市民的爱国热情。在维稳、反恐怖袭击过程中,卫勤人员对驻地官兵及民众提供快速高效的医学救援,发挥战斗队的作用。

2.3 卫勤保障对象复杂 随着全军大联勤保障改革的深化推进,部队的卫勤保障也由单一兵种线性保障向三军一体联勤保障转变,而驻地部队可能是海陆空三军联合的部队,保障对象来自不同的军兵种,在执行维稳任务中出现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兵种特殊性,需要及时提供特勤保障。另外,受伤人员不仅是执行任务官兵,还可能会涉及驻地无辜居民、外籍人员,甚至是恐怖袭击者和制造动乱分子等。面对不同的医疗体制、医疗救治原则、民俗宗教文化差异以及面对敌我伤亡人员出现的情感冲突,卫勤人员容易陷入医疗救治和医疗伦理的尴尬境地。

2.4 卫勤保障环境特殊 社会政治和生态环境特殊,不安定的因素容易在某些条件下激化。驻地部队的军事行动一直是国际社会焦点,新闻媒体跟踪的热点,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当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被动,授人以柄,成为炒作的对象。因此,部队卫勤保障工作不仅具有军事性,也带有一定政治色彩。

2.5 卫勤保障力量有限 部队卫生技术人员编制、卫生装备配置由总部按部队建制统一配备,人员编制、装备配置是在排除外部影响下的标准配备,侧重保障部队官兵平时医疗保健和平时战备训练,当驻地部队执行地区性、突发性重大卫勤保障任务时,卫勤保障力量难以跟上现实需求,需要上级组织调配卫勤力量。

2.6 卫勤保障的伤病员病情复杂 由于恐怖袭击、群体性骚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性、地域不确定性、攻击方式多样性,袭击武器日趋高科技而造成不同的伤情、伤势。恐怖袭击和群体性骚乱可能是地面,也可能是空中、海上,不同的方式和环境可能造成不同的伤情、伤势,卫勤保障人员需不断提高卫勤综合素质和保障能力。

2.7 卫勤保障信息滞后 近年来,我军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作战能力大幅提升,但与完成多样化军事卫勤任务的实战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平时的卫勤演练过程中,暴露出通信联络不畅、情报研判不准、指挥协调紊乱、应急出动迟缓等问题,不能高效、精准完成卫勤保障任务,一定程度上制约卫勤保障能力的发挥。

3 提高地区性维稳制乱卫勤保障能力的途径

3.1 加强战备教育和战斗精神培育 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不仅具有军事性,更具有政治性。因此,平时必须引导卫勤人员充分认清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增强卫勤人员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使其认清自身差距,提高工作标准,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努力做到牢记使命、履行使命、不辱使命。常态化开展战斗精神培育,强化全体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纪意识、使命意识[3],确保坚强的战斗思想、昂扬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战斗作风。

3.2 加强卫勤指挥体系建设 成立由驻地部队首长机关、作战、后勤、卫生、情报和基地医院与卫勤分队组成的一体化联合卫勤指挥机构,对卫勤力量实施统一调配和集中使用,在体制上打破建制指挥。统一制定卫勤保障预案,统一卫勤编组,使现场急救、医疗后送、卫生防疫融为一体,减少指挥和保障层次,实行部队、医院两级或一级全程保障模式和扁平指挥体制[4]。针对基地医院与机动卫勤分队、上级卫勤指挥机构、同级医疗机构、下级医疗机构、地方支援力量之间信息通道欠流畅的矛盾,必须加强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信息不能快速有效传递和共享,这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短板弱项[5]。努力建立自动化卫勤指挥系统,积极探索多种卫勤指挥方式,要充分利用卫星电话、有线电话、无线电通信和传真,使上级卫勤指挥中心与下级救治机构之间、各级救治机构之间形成稳定可靠、高效灵敏、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通信网络系统,实现卫勤信息可视化、指挥自动化。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

3.3 加强卫勤技术体系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机动能力强、业务能力全面的院前应急卫勤保障队伍是未来维稳行动中实施现场救护、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保证,平时加强院前急救训练,关键时刻则能有效保障战斗力[6]。针对突发事件现场可能出现的大批量复杂伤病员的特点,院前应急卫勤保障分队应着重加强现场医学救援的研训,在熟练掌握《战伤救治规则》规定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基础生命支持等6项基本技术之外,还应将重点放在伤员的现场初期评估和快速伤势伤情分类;放在针对海水浸泡伤、海水淹溺以及复合伤、多发伤的恰当有效的紧急救治;放在对烧伤、爆炸伤、核化生沾染中毒等的紧急处置,以及正确搬运护送伤员的技术和方法改进上。针对事件现场的不确定性,可能遂行任务的多样性,以及卫勤力量相对有限的现状,立足有限的医疗资源或力量,设定虚拟专业,预编预任人员岗位,按“搭积木原理”完成组织搭建,并设立配套行动预案,施行模块化编组[7],构建能够发挥整体力量与专项救援效能的组织体系。院前应急卫勤保障分队人员必须专业涵盖范围广,综合素质水平高,协作配合能力强,而不在于人数众多,力争“短小精干”。

3.4 加强实战化训练体系建设

3.4.1 制定预案科学实用 未来的仗怎么打,我们就怎么练。在特殊的政治、社会、法制、交通等环境下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卫勤保障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出现任何偏差[8]。因此,要求结合不同的突发事件制订有针对性的卫勤保障预案,预案要求可操作性强,避免“假、大、空”,避免形式化。平时立足最紧急、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做到“一点多情、一情多案,多点多情、多情多案”,以增强处置各种突发情况的针对性、有效性[9]。针对某些地区部队干部轮换的特点,卫勤保障人员要定期组织学习预案,定期拉动演练,使每名成员熟知自己的装备、携行、站位和任务。从而达到平时职责明确,一旦接到预先号令,能正确快速行动。

3.4.2 训练扎实紧贴实战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继续深入转变演练作风,杜绝“演戏”、“练为看”的现象,着重强化瞄准实战意识,从贴近实战的演习中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突发事件的时间突发性、地点不确定性、手段高科技性、伤情复杂性、后果灾难性等特点,严格按照实战要求,采用随机方式选定演练课题,演练过程中随机设置险情,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域进行拉动演练,全方位、全天候检验卫勤力量的应急处突能力。要充分认清某些地区特殊的政治生态环境,使卫勤人员具备临机处置社情、舆情的法律意识和政治敏感性。

[1] 陈国良.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训练之我见[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8):712-714.

[3] 李卫东,陈国良.机动卫勤力量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建设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1):1047-1048.

[4] 徐立,毛常学.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及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2):195-196.

[5] 王大勇,李杰.军队网络医疗建设的现状和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4):385-386.

[6] 汪列兵,杨雁,赵旭君.基层部队卫生员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5): 341-343.

[7] 李卫东,陈国良,张晓苏.机动卫勤分队模块化与保障能力构想[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4):316-317.

[8] 龚亮,杨俊,罗显荣,等.驻香港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2):155-156.

[9] 曹文献.反恐怖主义斗争军队医学救援行动的实践与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03,5(1):4-6.

猜你喜欢
卫勤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拆弹部队 爆炸封印者
老部队
严寒地区某部场区卫勤保障难点与对策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