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陷阱:《A & P》中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2015-02-22 09:19张四友许雨晴
关键词:商品经济陷阱资本主义

张四友 许雨晴

(1.武汉科技大学 城市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自由的陷阱:《A & P》中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张四友1许雨晴2

(1.武汉科技大学 城市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约翰·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 & P》以艺术的手法,通过对普通民众、Sammy和泳装少女在A & P商场中“自由”行为的描述,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自由的丧失及对自由的追求,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所鼓吹的自由的本质,即自由的陷阱。

A & P;自由陷阱;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A & P》是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自1961年首次发表以来,该小说一直受到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对该小说的解读,主要集中在创作主题、叙事技巧等方面,偶尔也包括政治社会、人性、宗教道德等角度的探讨,同时还涉及描写情欲、性冲动、性文化抑制、宗教信仰等更普遍的人类学主题,但很少有人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角度对小说主题进行解析。本文主要借助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美国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以及人们追求自由的抗争。

一、文化、政治和经济的脱节与断裂

贝尔认为:“文化是一种借助内聚力来维护本体身份(identity)的连续过程。”[1](P81)个体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自我道德意识、服饰和装扮,来获得这种内聚力。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文化多与社会结构相统一。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种文化与社会结构却呈现出明显的断裂。在《A & P》中,这种脱节与断裂,主要体现在政治与经济的脱节和文化与经济的断裂上。

(一)政治与经济的脱节

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贝尔指出,经济领域遵循的是效益原则,所谓效益,是指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在经济领域,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创造出专业化分工和功能切割的机械式经济模式,正如现代企业中的流水线工作。在这一体系中,劳动者只有分工角色,而无人格。其人已经被物化,成为资本家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的工具。在A & P商场中,Sammy和Stokesie作为收银员,每天从事着重复单调的工作,整天对着电脑显示器查看钱数,重复收银工作,服从超市经理Lengel的命令。这样的工作令他们失望,使他们没有一点活力。商品经济下的生产者没有自己的生活,更没有自由安排自己的人生,被迫沦为商品经济操纵的对象。[2]然而,在政治领域,资本主义强调的是平等自由。平等是指无阶级性,自由是指不受约束。在A & P商场中,人们可以自由挑选商品,随心所欲地购买其喜欢的产品。在这个超市中,人们可以买到动物食品如猫粮、狗粮,可以买到食物如牛奶、通心粉、葡萄干等,还可以买到调料如果酱、黄油,此外还有饮料、零食等。然而,人们的选择范围仅限于A & P超市所提供的商品,无法真正购买获得自己喜欢的物品。普通民众这种看似自由的购物,其实是在商品经济束缚之下的,并无真正的自由可言。消费者是商品经济社会的牺牲品和被压制对象。他们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制约,但却不知道社会这台大机器的发展动向,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温顺的人推着自己的小推车沿着过道走下去……还要看看周围,弄清楚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是不是对的。”[3](P613)同样,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中,人们无法摆脱这种生活模式,资本主义社会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只不过是一个深深的陷阱。

这种政治制度上的自由平等与经济模式中的分工明确、等级分明之间的不和谐,导致在美国商品社会中,劳动者被资本家压制,如同机器一般,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工作,失去了自我价值,个人的角色被分裂为各种不同的分工,丧失了人格的完整性。即使在Sammy辞职后,Lengel也是接替Sammy的工作,“站在出纳口,正在检查通过那里的驯良的人”[3] (P617)。这说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使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手段更加高明。在政治与经济不协调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无法获得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必须按照商品交易的规则进行买卖,毫无自由可言,一切都掌握在操纵者手中。由此可见,自由只是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深深的陷阱。

(二)文化与经济的断裂

“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文化复合系统。经济上它建立在财产私有制和商品生产基础上,文化上它也遵照交换法则进行买卖。”[1](P60)在贝尔眼中,经济领域注重的是效率和理性,而文化领域则纵容反抗与感性;经济领域重角色分割与专业分工,文化领域却强调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这两个领域的对立与冲突,导致个体在商品经济生活中畏首畏尾,缩头缩脑。《A & P》中那些年老色衰、穿着保守的老女人们,对美丽少女的心态颇为复杂:她们既有对其已经逝去的美好青春的怀念,也有对女孩年轻美貌的妒忌与羡慕,同时还有一丝对美丽少女敢于冲破常规的佩服;然而经过长期宗教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嫉妒之余,她们对其又有一些嫌弃和憎恨。“经过这一阵,顾客们都推着他们的车子出来了,不过,你知道,都是驯良的人,看到有一场争执,他们都向斯托克西那儿挤过去,……人人都变得神经紧张。”[3] (P615)由于商品经济社会使人们变得驯服,人们都变得胆小怕事,在骚动来临时,不敢出面制止,只会听之任之,甚至连正视骚动的勇气都没有,而是去斯托克西处借收银之名观战。他们的个性自由完全被束缚,并且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他们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自觉、不自知地掉进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陷阱。

在《A & P》中,Sammy作为A & P商场的员工,一方面,他勤勤恳恳,恪尽职守;另一方面,他又对这样的工作感到厌恶失望。泳装少女的出现,点燃了他心中向往自由的火种。他欣赏和迷恋泳装少女的躯体,就是其渴望自由的象征。强烈的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让他毅然与Lengel决裂并辞职。然而,Sammy不仅没有赢得Qunnie的芳心,还因此丢掉了赖以生存的饭碗,等待他的将是另谋生计的艰辛。残酷的现实教育了这位年轻人:自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免费的,自由需要付出代价。

文化是人的连续性创造物。这种连续的过程如果出现断裂,必将带来社会的扭曲和动荡。在《A & P》中,文化、政治和经济的脱节与断裂,使小镇居民生活单调,思想保守。他们在这种文化矛盾中艰难地生存着。

二、现代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

“文化观念方面的变革具有内在性和自决性,因为它是遵照文化传统内部起作用的逻辑顺序发展起来的。”[1] (P101)新文化的发展,源自于对旧文化的抵抗与摒弃。传统的清教教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制约美国小城镇生活的法则。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小城镇。在贝尔看来,美国社会的生活特征主要表现为小城镇生活方式。[4]A & P 食品超级市场座落于一个古老的小镇上。这个小镇承受着新旧发展的双重冲击,一方面,其市政设施年久失修,古老的设施已经影响了民众的生活;另一方面,其现代化的设备体系,又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动荡,以及新旧交替的冲击。《A & P》中,小镇离海边很近,只有5英里,海滨有很多度夏的地方,但是却有人20年没见到海洋。由此可见,小镇上人们生活方式的固化。他们过着传统的清苦禁欲生活,不愿走出自己的小天地,看看外面的世界。这种以传统清教教义为制约法则的小城镇生活方式,已成为制约人们自由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高消费的美国,从商品经济发展过程来看,传统文化尤其是清教精神,已经在资本主义发展中遭到破坏,甚至引起人们思想的崩塌。贝尔认为,现代主义文化存在于一切流行文化中,是对正统秩序的永不言败的反抗。“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1](P74)信仰的丧失,已经成为影响整个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A & P》中,泳装少女想要通过暴露的着装,来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她们故意穿着泳装购物。在这个思想保守固化的小镇,她们用自己的美丽胴体反抗着传统文化。她们深知着泳装购物所带来的骚动,但是她们义无反顾。在受到Lengel责备时,Qunnie“脸红了”,并且为自己暴露的着装找各种借口:“我母亲叫我捎一罐鲱鱼小吃。”[3](P614)这说明她其实是有意而为之的。此外,Qunnie肩带滑落,却听之任之,甚至当明知Sammy等人欣赏她的美丽的胴体时,更是昂首挺胸,使自己的双肩和前胸更加暴露在众人眼中。泳装少女的表现惊呆了众人,征服了Sammy。然而,在面临Lengel的教化与谴责时,她们并没有获得成功,而是仓皇而逃。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青年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古老而陈旧的社会文化遭到这一代人所摒弃,机械枯燥的生活方式受到这一代人的抵制。他们追求自我价值,向往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他们却无法完全摆脱传统道德观念对其精神文化的约束与管制。在新旧社会文化的冲击下,他们感到人生毫无意义,生活乏味无聊。于是,他们只好逃避现实,寻求所谓的自由,但结果却是无处可逃。垮掉的一代实际上处于文化矛盾的夹击之下。他们渴望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但同时又害怕新的社会方式给他们带来的不安与恐惧。这种矛盾,使他们更加怀念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对自由和自我的向往,使他们一次又一次经受着挫折和无奈。他们感觉生活毫无意义,缺乏自由,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很多人深陷于个人价值与社会冲突之中。为了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价值,他们不得不逃离原本的社会生活,企图以此实现个性自由,但最终他们却无法真正获得资本主义所宣扬的自由与独立。[5]这种所谓的独立与自由,只不过是一个大大的陷阱,让垮掉的一代越陷越深。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愿望再一次破灭,掉进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陷阱之中。

总之,《A & P》虽然篇幅短小,故事情节也比较单一,只讲述了一个故事,但作者通过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商品经济新旧文化冲击的描写,巧妙地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扭曲,以及资本主义文化对人类自由的压制。这种对人身自由和个性自由的束缚,使人们跌入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陷阱中,即看似自由,实则束缚的社会现状。但小说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用Sammy的辞职,来展现年轻一代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追求自由的勇气。作者旨在告诫世人,社会状态混乱并不可怕,只要年轻的一代能在困难中有所感悟,在成长中进步并追逐自由,希望也就应运而生。《A & P》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追求自由的决心,即使传统宗教和社会道德再根深蒂固,也无法阻止人们追求自由的决心。然而,《A & P》还告诫世人:现实总是充满嘲讽与无奈。小说中,Sammy最终面对的是空荡荡的街道,曾经令他心动的姑娘早已远去。他意识到了社会的无情与残酷。最终,Sammy还是跌入陷阱,他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心爱的女孩,等待他的,将是另一份束缚自由的工作;然而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他只能再一次跌入陷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的人们,必然要被一定的社会道德所约束,任何反叛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厄普代克对后工业化社会中人类普遍命运的关怀警示。他以此希望人们从容面对,以避免掉进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陷阱。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2]金衡山.“自由”的缘由、悖论及其他——从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说开去[J].国外文学,2005(2).

[3](美)布鲁克斯,沃伦.小说鉴赏[M].冯亦代,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4]金衡山.厄普代克与当代美国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赵伐.论文学批评[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Trap of Freedom: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in A & P

ZhangSiyou1XuYuqing2

(1.CityCollege,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65;2.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65)

A & P,written by John Updike,has reveale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with artistic description and people’s loss of freedom and their pursuit of freedom i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the essence of freedom in America in the 1960s,the essence of freedom is trap of freedom,by whic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mmon people,the hero Sammy and swimwear girls’ free behaviors in the A & P market.

A & P;trap of freedom;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2014-12-16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2011466)

张四友(1959—),男,湖北武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I106.4

A

1673-1395 (2015)02-0035-03

猜你喜欢
商品经济陷阱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浅析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商人形象
初探当代文学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陷阱
商品经济浪潮下明末“鬏髻”的嬗变
陷阱2
陷阱1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