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理念视角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研究

2015-02-25 09:27屠年松
学术探索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理念发展

屠年松,罗 云

(1.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2.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曼谷 10240)

和谐理念视角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研究

屠年松1,罗 云2

(1.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2.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曼谷 10240)

和谐理念赋予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新视角:首先,它为双方关系发展提供价值追求;其次,它为双方关系发展提供秩序追求。虽然双方有发展和谐关系的基础,但现阶段双方发展和谐关系时遇到了几点阻碍:(1)东盟成员国对“和谐理念”认知有限;(2)东盟成员国内部之间矛盾重重;(3)东盟过于倚重权利政治平衡规则。而加强本国发展,推进国际制度建设,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增强与大国的协调能力成为解决方式。

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和谐理念;和谐理念障碍;和谐理念建议

中国-东盟关系是东亚以及东南亚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石。早在2003年,温家宝总理就与东盟高层领导人签订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十年来,双方在经贸、政治、安全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称为中国与东盟的“黄金十年”,然而,在双方关系发展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南海问题、中国威胁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进步。未来十年,作为中国与东盟的“钻石十年”,双方期待着有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如何在当前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一、文献综述

中国-东盟关系一直都是东南亚研究的重点。目前,针对中国-东盟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第一种是从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单方面探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这方面国内外学者探讨的较多,本文不再赘述;另一种范式是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综合视角出发探索中国与东盟关系,此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将进行重点介绍,曹云华(2009)研究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日益成熟,但多方面的合作仍是方兴未艾,并以建构主义的思想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应该重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建构中国-东盟的共同文化;[1]徐善宝(2007)分析了冷战时期和冷战后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他认为共同利益的建构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基础,未来中国与东盟应该在重视外部因素的基础上继续走构建共同利益的道路;[2]王玉主(2010)强调了内外因素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大国关系的结构性转变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从对抗走向合作的基础,中国与东盟构筑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是双边关系发展的保障,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崛起因素与中国的政治因素会对双边关系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3]温元杰(2012)回顾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往历程,并且分析了双方实现国家利益的机遇期与冲突点,得出了健康的中国-东盟关系对双边发展很重要的结论,强调中国应该大力发展自身实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各方面与东盟进行对话与合作,共同实现国家利益;[4](P32~38)毛汉英(2014)则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他认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争端将成为该地区的不稳定因素,随着美、日、澳等国家的加入,双方可能局部会发生冲突及摩擦,从总体上来说,双方合作处于上升态势,今后还会进一步加强。[5]梅花、胡传明(2010)从“和谐理念”的角度对中国-东盟关系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双方应该展开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6]。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此后部分学者也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对中国-东盟关系进行了分析。姜瑞民、陈文(2014)指出东盟正在大力推进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在这过程中,东盟逐渐凸显出坚持自我主导、大国平衡的对外关系;[7]葛红亮(2014)探讨了中国-东盟共同体构想下的政治互信与安全合作的关系,他认为南海问题将成为双方政治互信与安全合作的关键环节,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向东盟各国传递中国实现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积极意愿,南海问题不应该影响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大局,双方应当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希望美国等大国在南海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和有利影响的愿望;[8]张历历(2013)认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提升了东南亚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为建设中国-东南亚经济一体化做好铺垫。[9]

以上两种研究中国-东盟关系的范式,第一种具有研究层次深的优点,但也存在视角单一的不足;政治、经济、安全、文化本来就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只对中国东盟关系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势必使得研究不全面、不完善。第二种研究范式具有涵盖面广的优点,大部分文章或从共同利益出发,或从命运共同体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东盟共同利益的发展阶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共同利益是“和谐世界”理念的一个物质基础,而命运共同体与“和谐世界”理念也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然而国内外却鲜有文章从和谐世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本文拟从“和谐世界”理念的起源、基础及内在机理等方面出发,探讨中国与东盟和谐关系的发展,为中国-东盟未来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二、和谐理念的起源与机理

和谐理念最初孕育于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中,形成于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系统阐述中,而宋明理学对和谐理念进行了整合,从而使和谐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指出:“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中的“和”是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的意思。“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法则,人们只有做到天和、地和、人和的统一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古人的天和指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和谐,天地万物最终能够达到一体的状态,和谐共处。地和,更多的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睦,“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一个国家在弘扬自己的文化,追求自己权益的时候,必须承认世界的多元性,不能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侵害别国利益的基础上。人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和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交往时应该互相体谅,善于为对方思考,心平气和地交往,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古代的“和谐”理念不仅被思想家所探索,也被古代君王应用于治国方略中,“和而贵”“合则两利”“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古代治国方略中普遍存在,而古代的朝贡体系更是将和谐理念的治国方略发展到了极致。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是历代王朝与周边国家交往的重要方式,周边国家向中国纳贡,中国对朝贡国进行回赠,而回赠的物品价值一般不会小于贡品价值,朝贡使臣会被允许在中国开设商铺,传播教义,并学习中国文化,带回国内进行运用。中国古代特别是秦朝以后,逐渐成为亚洲强国。然而,中国并未实行诸如欧洲帝国的侵略政策,而是与周边国家保持了友好外交,通过礼尚往来体现互相尊爱,这使得古代亚洲成为世界上国与国战乱最少的地域之一,在此基础上,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最终实现了普遍繁荣。

诚然,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及其实践存在着很大局限性,但它确实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和谐关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古代的和谐理念探索了人和、家和、国和、天下和,这正是古人心中和谐理念的一个基本范式,即:家—国—天下,家和是基本单位,天下和是最终的目标,在天下不和时,面对冲突,应有一种和生的理念,即他者的存在并非我存在的障碍和对立,而是自我存在的一种参考和反衬,追求天下和而不同的无外原则,不同的东西可以化入到一个框架之中,在框架内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从而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和谐关系的原因及基础

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了要建立一个普遍发展、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政策主张,这是中央集体第一次向国际社会正式阐述“和谐世界”的理念。①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峰会上对和谐世界理念进行了阐释,随后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也对和谐世界理念进行了阐释。为何中国与东盟需要采取和谐理念的方式发展双方关系呢?因为和谐理念能为双方提供价值追求和秩序追求。在价值追求上,和谐理念包含了和平与安全、公平与正义、发展与进步三个方面。首先,和谐理念能够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和平与安全,历史表明:战争是导致区域饥饿、贫困、国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和谐理念指出双方解决冲突时不应该建立在战争的基础上,不应该任意使用武力,而应该在国际法框架内和平解决,不应该影响到双方的普遍发展,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如果诉诸武力,势必会给双方人民带来苦难,本国国力也会大幅下降,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其次,和谐理念能够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公平与正义。公平与正义包括: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民主原则等,这正是双方解决冲突时所需要的基础。近年来,虽然我国国力大幅上升,但我国依旧采取了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与东盟国家交往,充分体现了我国实现持久和平的决心与愿望。最后,和谐理念能够促进双方的发展与进步。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与进步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最关心的议题,这恰恰是和谐理念的目标所在,和平是发展的前提,而发展能够为和平提供保障。一个国家不发展势必会加剧国内动荡,最终导致战争和贫穷。和谐理念指出:双方的发展是最终目的,面对冲突时双方不应该站在对立面来解决,而应在国际法框架内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来解决。除了价值追求外,和谐理念还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提供了秩序追求,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进步,“中国威胁论”不断被部分国家所提及,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一道障碍。和谐理念倡导了和而不同,倡导了世界的多样性,倡导各国之间需要有包容精神,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这从根本上回击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秩序基础。

实现政治多边化、安全利益共同化、经济发展共同化、文化多样化、环境发展可持续化五个方面的发展恰好构成了实现和谐世界的现实基础。政治多边化是指:区域内各力量的政治交流应当加强,在各力量中应有一个引导区域内行为的框架;安全利益共同化是指,彼此之间的安全是相互的,只有别人安全,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经济发展共同化是指只有实力强的国家与实力弱的国家都获得发展,整个区域内才能获得发展;文化多样化是指保持文化多元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环境发展可持续化是指区域内各国应该大力协作,共同保障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环境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在政治上,中国与东盟高层领导人互访次数明显增加,签署了越来越多的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协议,2002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签订了《南海各方宣言》,主张双方应以和平的态势解决南海冲突;在2005年,中国、菲律宾、越南三国签订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这标志着由中方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理念有了初步实践。2005年,中国出台了《反国家分裂法》,东盟在非外长正式会议上明确支持一个中国政策;2011年7月,中国与东盟就落实《南海各方宣言》达成了一致方针,这为和谐关系的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经济上,双方经贸大幅度发展,在双边贸易方面,中国目前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双边贸易额为547.67亿美元,而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时,双边贸易额已经到了2928亿美元,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为4436亿美元,2002年至2013年双边贸易额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而在投资领域,东盟是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截止到2013年底,东盟国家来华累计投资总额为854.4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盟与中国经济的不可或缺性为双方和谐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2014年8月2日,泰国政府批准了泰国连接中国的泛亚铁路项目,作为泛亚铁路最关键的一环,铁路项目的批准无疑为中国-东盟发展和谐关系添加了新的动力。

在安全方面,双方有着共同的安全利益,中国作为亚洲强国,世界大国,处于亚洲的中心地带,而东盟地处亚洲东西黄金分割线区域内,两者占据了亚洲30%以上的土地,并且东盟十国中的缅甸、老挝、越南与中国的云南、广西直接接壤,陆地边界线约为4060千米,无第三国家插入到双方的地理区位当中,双方有着唇亡齿寒的战略关系。18世纪中期,中国与东盟国家相继被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经过100多年的战争与屈辱,最终才走向了独立。更加印证了以上观点,近年来双方安全合作不断升级,2002年中国与东盟发表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联合宣言》,确定在8个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2003年中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化,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订了《落实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这为中国与东盟未来发展和谐关系打造了坚实的安全基础。

在文化方面,东盟国家与中国有着深入的社会文化交流,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签订了多项文化合作交流文件,例如《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等等,这都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奠定了纲领性基础。另外,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与东盟在南宁举办了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每一届博览会都包括了众多文化交流活动,这为双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最重要的平台。在教育合作方面,近10年来,东盟来华的留学生人数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9%,从2003年的10,300人增长到了2013年的60,000人,双方的教育交流合作正朝着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的方向展开,这为双方发展和谐关系奠定了文化基础。

在环境方面,2011年至2013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分别在南宁、北京、桂林举办,该论坛已经逐渐成为双方高层开展环境政策对话的最重要平台,2011年中国与东盟高层官员起草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东盟秘书处环境办公室主任拉曼·勒楚马兰曾指出,“中国和东盟的环境合作行动计划对未来中国和东盟有很好的指南,将为今后绿色转型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另外,云南、广西两省也在不断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探索与东盟国家的环境合作机制,这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合作、最终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四、中国与东盟发展和谐关系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普遍发展、共同繁荣、实现持久和平的和谐理念本应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的具体合作并不让人满意,东盟部分国家不断违反《南海各方宣言》中的条约,私自侵占南沙岛屿42个,修建军事设施,进行军事演习,还通过立法、旅游等方式使侵占合法化,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发展。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东盟成员国对“和谐理念”的认知差异

中国-东盟覆盖地区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各成员国之间缺乏共同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在东盟十国中,越南和老挝为社会主义体制国家,新加坡、泰国、缅甸、柬埔寨主要信奉佛教,菲律宾以天主教为主要宗教,文莱、马来西亚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印度尼西亚2亿多人口中超八成信奉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各国之间的价值观念产生差异,即各成员国民众、团体和政府具有不同导向意义的象征性观念,缺少核心的经济力量和协调机制,这就使得东盟对自我定位没有明确的认知,不能了解和谐理念对东盟的促进作用。并且,和谐理念未在制定与执行具体政策时贯彻,尚未萌发东盟各国为推动地区合作、促进地区共同繁荣的使命感、荣誉感,东盟各国更多的是维护自身的相对利益与绝对利益。加之,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都是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呈现竞争性关系。最终导致双方经济利益上的冲突。

(二)东盟国家内部之间矛盾重重

东盟国家的内部矛盾主要有三点:第一,宗教信仰不同。东盟十国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近年来,随着宗教激进主义势力的抬头以及回教徒与欧美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显现出冲突倾向。第二,部分国家内部政局不稳,缅甸自1960年奈温夺权并否决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后,政府军与少数民族武装陷入了长达50多年的内战,至今仍未停止;柬埔寨国内最大的两个政党——救国党与人民党在2013年7月举行的国会选举中矛盾激化,国内政治陷入僵局;印度尼西亚各政党在2014年举行的国会选举与总统选举中激烈角逐,虽然佐科维多多以55.15%的得票率战胜了普拉博沃,但后者认为选举存在大规模舞弊现象,印尼宪院将进行初步聆讯,增加了国内政局的不稳定性;泰国早在2006年,军方就发动政变建立了临时政府,他信成为“流亡总理”;之后的8年时间里泰国一共更换了6个总理,政局动荡不堪,2013年10月底泰国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总理英拉被迫下台,并且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这次示威活动虽未造成大规模恐慌,却对泰国经济产生了影响,2013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2.9%,远低于预期的4.5%~5.5%。东盟其他国家多多少少也在政局上出现了不稳定因素。第三,东盟国家内部的历史积怨与领土争端。东盟成员国内部的领土争端一直存在,越南在20世纪80年代侵略过柬埔寨,两国至今仍存在着边界问题;越南与泰国也存在着泰国中部湾的争端;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对西巴丹岛和利吉丹岛存在着主权争执;马来西亚与菲律宾之间存在沙巴主权的问题,马来西亚还与新加坡在白礁岛等岛屿存在着主权争端;泰国与老挝和柬埔寨也存在陆上边界和海上划界争端。东盟国家的内部矛盾繁多使得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在贯彻时难度增加。

(三)东盟国家以地缘政治的眼光审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倚重权利政治平衡规则

一方面,国家的安全与周边的地缘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东盟扼守马六甲海峡入口,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上,是世界海空交通的枢纽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同时东盟国家的陆地面积被海水切割得很零碎,缺乏核心地带,开放的地理结构给了其他国家长驱直入的空间,如何维护东盟内部的领土与战略安全始终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任务,南海作为与东盟各国领海直接相连的海域,同时也是中国与非洲和欧洲相连接的最重要的海上通道,成为东盟国家的战略要地。近年来,东盟部分国家不断侵占南海岛礁,想要扩大其战略安全空间,而且美、日等国还妄图通过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实现其加强对这一地区控制的战略目的,这都为中国与东盟和谐关系的发展构成了阻碍。

另一方面,权利政治的精要是权利平衡,防止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拥有控制其他国家的权利。东盟国家地理结构足够开放,又被中、印两个世界大国所包围,美国更是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不断增强美日、美澳同盟关系,这样的地理条件和国际背景决定了东盟国家必须贯彻国际水平上的政治平衡,注意防范任何一个大国在东盟建立起压倒性的战略优势,利用大国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达到平衡,维护其自身安全。因此,东盟每年发表的报告中都在无不强调积极发展与美、日、俄、中、印、欧、澳等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力图做到左右逢源,相互制衡,这就使得和谐理念很难以“一枝独秀”的形态被东盟国家所接受。

五、中国与东盟发展和谐关系的建议

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中国在与东盟国家发展和谐关系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本国的发展

地区主义学者曾强调,“区域内合作是通过共同观念形成一系列规制,通过共同行动实现一体化,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发展,一个理念的实行必须以利益的实现为基础,只有自己国家实力提升了,才能向周边国家宣示该理念”。在发展中国-东盟和谐关系时,我们首先要加强本国国内的发展,促进国内和谐社会的实现,只有通过制度吸引与社会治理方式的先进性,才能让周边国家理解并接受和谐理念。

(二)推进国际制度建设

和谐理念的实现有赖于我国推进国际制度建设的力度与实现程度,任何一个理念兴起都是在自身发展与外部发展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的,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国际性的平台来倡导和示范,该理念才能被广大国家和人民所认识,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推进国际制度建设,使其为和谐理念的宣传打好基础。

(三)大力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2013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印尼国会上发表了《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演讲,指出双方应当坚持讲信修睦,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心心相印,坚持开放包容,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带来更多福祉。命运共同体中体现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五个方面与和谐关系中包含的政治多边化、安全利益共同化、经济发展共同化、文化多样化、环境发展可持续化恰好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因此,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将为双方发展和谐关系打下基础。

(四)加强与大国的协调

国际政治是大国政治,国际组织、机制是大国操纵的舞台,东盟作为多个世界大国力量所角逐的地域,各种理念都在试图传播并且影响东盟国家的社会理念,虽然不少大国都奉行自由民主理念,但我们仍应看到和谐理念的优势所在,例如自由民主并非世界观①自由民主理念最适合的环境是解决国内问题,而难以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来解决国家之间的问题。,而和谐理念能够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来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和谐理念能够尊重各国自有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做到的是和而不同,这更容易被东盟各国所接受。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使得和谐理念在东盟各国中能够顺利发展。

理念必定饱含理想,和谐理念赋予了中国-东盟关系接下来朝着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持久和平方向发展,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十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应该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推动中国与东盟和谐关系的建设与发展。

[1]曹云华.论中国-东盟关系的可持续发展[J].和平与发展,2009,(1).

[2]徐善宝.中国-东盟关系四十年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共同利益的视角[J].东南亚研究,2007,(3).

[3]王玉主.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因素以及未来双边关系的发展[J].学术探索,2010,(3).

[4]温元杰.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国家利益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5]毛汗英.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4,(3).

[6]梅花,胡传明.“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J].理论观察,2010,(2).

[7]姜瑞民,陈文.加快共同体建设扩大发展对外关系——东盟2013年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4,(3).

[8]葛红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想下南海问题的前景展望[J].东北亚论坛,2014,(4).

[9]张历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踏上新征途[N].浙江日报,2013-10-14.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Relatio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of Harmony

TU Nian-song1,LUO Yun2
(1.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650093,Yunnan,China;2.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National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Bangkok,10240,Thailand)

The concept of harmony gives CHINA-ASEAN relations a new direction:First,it can provide value pursuit;Second,it can provide order pursuit.Although both sides have the intention of developing harmonious relationship,there are some obstacles to it though.(1)The ASEAN member countries have limited cognition about the concept of harmony;(2)Themembers hav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mselves;(3)ASEAN heavily rely on the rules of rights political balance.To settle these issues,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own country,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build China-ASEAN fate community,and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with great powers.

CHINA-ASEAN relations development;the concept of harmony;obstacles;the suggestions

D822

:A

:1006-723X(2015)10-0029-06

〔责任编辑:左安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26);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项目“中国与东盟国家和谐关系研究”

屠年松,男,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罗 云,女,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NIDA)2014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理念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