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2015-02-26 15:3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金建伟
新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生命力创设教材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金建伟

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金建伟

【摘要】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其主要形式是开展激励性的评价活动,减少对学生的甄别要求;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所需的数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键词】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激励评价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使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很多时候学生不是按教师预计生成的内容进行学习的,更多的是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自动生成的。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呢?

一、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

“自信是前进的内驱力。”一个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没有自信,那么他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会主动参与学习,他只能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学。反之,如果学生有了自信,也就有了兴趣,那么学好数学就不再是件难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呢?

1.开展激励性的评价活动。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其次要多关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现自己。如在教学中可开展以下活动:(1)以“明星卡”为主,鼓励学生争得“发言星”、“智慧星”、“进步星”、“创造星”、“问题博士”、“小书法家”、“解题能手”、“守信星”等。其中“守信星”主要是对一些学习主动性不够、问题较多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制定一条自己能做到的一周学习目标,如果在这个星期达到了这个目标,就可以得到“守信星”。(2)以“成长记录袋”为主,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一些学生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收集起来。每学期开展2~3次评比、交流,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2.减少对学生的甄别要求。由于现在教材呈现的方式已发生了突破性的转变,传统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已转变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的相关知识学习。没有了“标准式”例题的束缚,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经验感受、不同的理解能力创设活动,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减少对他们的甄别要求,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所需的数学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直接受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允许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数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让他们都能学到“所需要的数学”。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课程实验主张“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

2.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多层化,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才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获取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如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时,由于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前可以预设以下活动——

【课前准备】学生走10米长的一段路,并数出自己大约走了几步。

【课堂教学】

(1)请学生估一估,如果按走10米的步数,走100米大约要多少步,那么100米有多长?

(2)在建立100米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估一估,如果走10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大约有多长?将你估测的理由在小组说一说,再全班交流,看谁的估测比较接近。

【课外延伸】

(1)抓住学校运动会的机会,请学生先在跑道上亲自走1000米,看需要走多少步?大约花多长时间?大约有多长?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的机会。

(2)请学生再想一想生活中从哪到哪大约有1000米?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验证一下。

(3)最后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中的1000米”,谈一谈自己对1000米长度的认识。

在认识1000米的过程中,将课前、课内、课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实践——猜测——实践——抽象概念”的目的,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真实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4.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数学。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再创造,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因此在教学时,可以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课堂应当把学生看成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学生成长的经历,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猜你喜欢
生命力创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贸易生命力
教材精读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