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北省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的研究①

2015-02-27 05:42任秋君单劲松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师资格河北省体育教师

任秋君 单劲松(石家庄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35)

对河北省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的研究①

任秋君单劲松
(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

摘 要: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科技、文化变成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最重要内容。而我国采用的三级师范教育体制重视职前培养,而对职后培训重视度不够,这种教育培养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该文通过调查河北省当前教师入职、职后培训方式,并与发达国家培训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存在的差异,提出解决问题基本方式,为河北省体育教师入职、职后培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师入职职后培训

单劲松(1977,8—),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体育教师入职、职后教育方式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十几年的期刊论文、报纸文章与相关书籍,并收集大量教师培训的资料以及政府对体育教师培训的政策法规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数理统计法

通过搜集国内外有关体育教师培训资料,运用Excel数据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为论文提供了数据支持。

1.2.3专家访谈法

拜访国内教育学科相关专家,了解有关中国教师教育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对我国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1.2.4逻辑论证法

在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综合归纳与演绎法、比较与类比法等逻辑论证法对河北省体育教师入职、职后培训体系的基本概念、内涵、结构和总体思路与措施等进行了深入论证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河北省体育职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采用的前苏联的“三级师范体制”来培养教师。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如今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师分别由中专、专科、本科院校培养的基本模式已经显现出它的不足。这种呆板培养、教育模式缺乏教育学理论基础。在河北省体育教师培养体系中,同样存在忽视在职培训、入职培养等过程,导致出现职前与职后教育不能有效的结合,没有形成教师培养、职前、职后统一发展模式。这三者相分离的教育模式,致使各级教育资源的浪费与低层次的重复培训不断出现,严重制约着体育教育的发展。

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模式得到教育界普遍认同,已成为当今的教育发展趋势。体育教师的培养也应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进行全程规划设计。建立起各阶段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相互关联的体育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是河北省未来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2.2体育教师入职培养与国外培养方式的比较

入职培训是新教师上岗的先决条件。它是在新教师的过渡、职业感触、自身责任与使命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世界各国一般都很重视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即新任教师在正式上岗之前的必须接受岗前培训教育。其基本任务就是消除和缩小新任教师现有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和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之间的差距,使之符合岗位工作的需要。目前,各国都基本采用以下三种制度:即“师徒帮带”“集中培训”“新教师研修”制度。下面三个表格是各种制度在各国实施的比较。(见表1、表2、表3)

表1 “师徒帮带”制度对比

表2 “新教师研修”制度对比

表3 “集中培训”制度对比

从以上表格对比可以发现河北省对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形式、内容与方法基本上与各个国家相同。但是在入职教育培训过程中,与国外相比较,内容上没有形成统一。在培训时间上也没有形成固定性、在上岗要求上也不大明确。例如:河北省体育教师任用制度中有“见习期”的规定,现实中这种见习常常是有名无实的,采用这种模式与河北省体育教师师资不足有关。而当前所采用的集中培训模式,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体育教师的职前培训基本相似,仍然以课堂教授为主,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培训的目标还是体育教师知识更新和理论提高。在涉及的教学能力上给予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这种培训方式只能算作职前教育的延伸,与职后培训的指导思想不能形成有效统一。

世俗观点认为刚刚毕业的师范学生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与专业培训,且接受的都是新知识、新理论。职后培训与在职教育多此一举。把人力、物力和财力放在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上根本没有必要。由于新任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针对体育教育特点的入职、职后培训也没展开,各个学校只能小范围内进行简单的培训。河北省教师教育的主要经费和人员都投入到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上,入职培训是被人遗忘与忽视的盲区。从整体上来

分析,河北省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新教师缺乏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其二,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入职教育的重要性。

河北省新任教师大多是在校内组织学习提高,国外新任体育教师一般多是在教师进修院校或教育中心接受培训,世界各国一般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官员负责培训。但不管何种培训体制或培训形式,以及时间长短或脱产与否,体育教师若没有教师合格培训证,一般都不允许上岗任课。我国实行的教师资格证考取制度正是对这一教育形式的有力补充。

2.3体育教师资格制度与国外的比较

我国开始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是在20世纪90年代。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即可以任教,到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这是我国教师任用制度的重要变革和重大进步。但是我国对教师资格没有年限限定,教师法也没有对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做出相应规定,导致我国教师资格事实上是终身制,从而制约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趋势与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

通过表4可以看出,各国对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都很严格,并且国外发达国家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欧美、日对有志于从事体育教师的学生在毕业时进行“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后,还要参加地方教育委员会的考试或国家的统一考试、面试、审查,合格后还必须接受为期1~1.5年的“试用期”,鉴定合格后才能转为正式体育教师。而我国(河北)把体育教师资格考试同大学毕业考试结合起来实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通过大学毕业考试就可以获得担任体育教师的资格,试用期为1年。虽然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名称、要求、具体实施办法各个国家都存在不同之处,但都表现出各国对教育的所寄予的希望与要求,并且教育的发展也随社会要求而变化。

2.4河北省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分析

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应该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对拥有体育教师资格的在职体育教师进行提高教育学理论,有重点有目标的提高他们育人能力为目标的高层次进修与专业培训活动。

通过表5可以发现,各国家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差别较大,但为满足社会的日益迫切的需要,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教学质量,大力扩充和发展在职教师进修的各种途径,并使之朝着多样、灵活的方向发展,其中有长期的、中期的、短期的,有脱产的、半脱产、不脱产的,有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有官方办的和民间办的,有面授的和函授的,有校外的和校内的等。

表4 中外教师资格制度对比分析

表5 世界职后体育教师进修类型与对比

表6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发展阶段

3 结论

(1)我国采用前苏联的“三级师范体制”培养教师模式。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已经显现出它的不足。这种呆板培养的教育模式缺乏教育学理论基础。

(2)各个国家对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形式、内容与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河北省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培训与国外相比较,在内容上没有形成统一性。在培训时间上也没有形成固定性、在上岗要求上也不太明确。

(3)由于我国没有明确的教师入职法律规定,导致教师职业基本上为终身制,制约着河北省体育教师的职后自我提高的主动意识。

(4)目前河北体育教师入职教育与在职培训体系不能形成有效的关联,教育培训重复度较高,没有形成阶段性、层次性,存在较高的教育资源浪费。

(5)建立与世界教育发展方向相吻合,并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教师教育入职、职后培养新体系是未来河北省体育教师培养的重点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永辉.我国高校新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2]周征.浅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1997(3):60-61.

[3]吉灿忠,王崇礼.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24-26.

[4]刘凤勇.秦皇岛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5]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李克清.试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体育的作用与功能拓展[J].科技信息,2009(10):263-264.

[8]吕冬生,李亚敬.九江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浅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03-105.

作者简介:任秋君(1977,8—),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课题来源:①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3060179。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082-02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河北省体育教师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浅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