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蒙者到现实生存者——浅析鲁迅《狂人日记》的启蒙走向

2015-02-28 01:57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
关键词:生存者先觉启蒙者

张 芊

(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鲁迅的《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是历史上并不多得的现象。鲁迅所处的时代正是文学典范转移的时代,因此鲁迅以其鲜明的历史使命感形成了经典的鲁迅文学。鲁迅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无人能及,他以他强烈的个体体验,在《狂人日记》中以先觉者和庸众的强烈对比,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现代社会历史镜像。

一、启蒙者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便以“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人的心。”鲁迅的小说每每以冷峻的笔触书写人生背后真正的悲哀,在有限的篇幅中,勾勒出国人未觉醒的精神麻木状态,力图“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以达到对麻木国人的精神启蒙,从而推动现代中国的变革。鲁迅说“说话说到有人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他以一种精神斗士的勇气和力量不惮描绘愚昧现代中国的悲哀图景,让人们“知道原来自己的世界也不十分美满”。鲁迅自己说他是在从事“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鲁迅在这一过程中饱含情感,但由于其独特的社会观察视角、冷静的社会剖析与类似一针见血的无情自剖,“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这就无怪鲁迅的冷静。剖析社会建立在自剖基础上,启蒙者建立与大众生存环境之间的血肉联系,意识到自身来自于民间,与大众生活在同样的现实环境中,自身除了具有启蒙者身份的同时也是大众的一份子,启蒙者与民众的关系即寓于其中——启蒙者也是现实生存者。

二、受害者

狂人在日记第一节中说“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经三十多年了。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然发昏。”这看似梦呓的话语已经是在暗示狂人的先觉者身份,传统禁锢人的自由意志的封建礼教已经内化为集体无意识,个性思想的萌发首先表现为打破惯常的思想枷锁。随即狂人转念“然而需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多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现实中狂人显然是受害者,权利意识进一步固化狂人的个性意识,同时狂人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处境。狂人身上强烈的受害意识,“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想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的布置,都已妥当了”,使其独立于“正常人”之外,具备了独立观察冷静分析现实生活的能力,在无理性社会中产生理性精神,发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疑问,此时狂人的身份由现实中的受害者转变为思想上的先觉者: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字、却都笑吟吟的睁着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都要吃了我。”

三、作为现实生存者的启蒙者

狂人此时具有了健全的理性,洞悉了封建纲常礼教、仁义道德对人的精神禁锢和愚化。他企图拯救大哥等村里人“最可怜的是我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这种自尊自信,让狂人具有了实践勇气与行为。狂人这种置身于民间又洞悉自身生存处境的的觉醒让其成为现实社会的启蒙者,不同于庸众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我意识,具有健全理性的“人”正是五四所倡导与企图树立的“新人”标准之一。

觉醒后的狂人并没有以启蒙者身份四处布道,查拉图斯特式的改造愚人,成为“超人”,而是进行自我剖析,思考“我”与封建礼教的关系,“不能想了。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是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最后得出结论“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此时狂人的身份由先觉者变为加害者,建立了与普通大众的关系,“我”虽然意识到封建宗法制度对人的毒害,但是“我”也是这种社会中的一分子,不可能脱离这种社会关系,这就是狂人的第二次觉醒,而这一次觉醒才是真正的觉醒,是人的觉醒——认识到“我”是现实生存者。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认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的理性思考让“我”独立于麻木落后的封建礼教的殉道者以及卫道者之上,但“我”不是飘在空中没有根底的,而是立足于现实生活中,“我”的先觉者身份是寓于生存者身份中的。“我”首先作为人,才能切身体会人的感受,从而意识到愚昧,这种改造人精神的方式是最震撼人的,让人真正意识到个体的悲哀。

四、结语

狂人的第二次觉醒体现了鲁迅进化论的观点:伦理是进化的,而不是进化的伦理。只有立足现实求转变,才能达到真正的启蒙效果。启蒙者不是新思想的占有者,狂人认识到封建制度对人的戕害:“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用虚伪的礼教制度掩盖自身“吃人”的本质。启蒙者是新思想的拥有者,狂人含有“哀其不幸”的人道精神,“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启蒙者在现实生存者身份上产生出个性意识,这种个性意识带有“原罪”思想、权利意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为现代社会“五四”运动倡导的“自由”“民主”等思想奠定牢固的基础,对社会的根本性转变产生极大作用。狂人的第二次觉醒是“人”的真正觉醒。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薛毅,钱理群.《狂人日记》细读[J].鲁迅研究月刊,1994,(11):13-21.

猜你喜欢
生存者先觉启蒙者
国外癌症生存者照护模式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青年乳腺癌生存者自我超越现状及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
从启蒙者“论戏曲”到“甄别旧戏”——20世纪中国戏曲命运的生态观照
春睡梦先觉——纪念高剑父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展
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何其三
《杂文选刊》创刊25周年致启蒙者
恶性肿瘤长期生存者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