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通络方对酒精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2015-02-28 08:07韩立娟吴连杰
河北中医 2015年7期
关键词:甲胺蓟宾性肝炎

韩立娟 吴连杰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肝胆内科,河北丰润 064000)

酒精性肝病是指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造成的损伤,酒精性肝炎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临床分型,是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发生在有或无肝硬化的基础上,伴有发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现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因。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其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2011-10—2013-10,我们应用化浊通络方治疗酒精性肝炎35例,并与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35例对照,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70例均为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肝胆内科门诊(42例)及住院(28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年龄23~65岁,平均(44.5±2.1)岁;病程5~40年,平均(18.0±3.2)年;主要症状:胁肋胀痛32例,乏力34例,纳呆21例,尿黄31例,大便不调27例。对照组35例,年龄26~63岁,平均(42.1± 2.6)岁;病程6~38年,平均(17.0±2.9)年;主要症状:胁肋胀痛33例,乏力34例,纳呆20例,尿黄32例,大便不调2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参照“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1]中酒精性肝炎的诊断标准。选择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兼瘀血阻络型。排除重型肝炎、消化道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者;合并有肝性脑病者;患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或糖尿病者。

1.3 治疗方法2组均予基础治疗。禁酒,调整饮食结构,以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适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为原则,控制体质量,注意休息,适当体育锻炼。

1.3.1 治疗组应用化浊通络方。药物组成:炒白术20 g,茯苓20 g,茵陈30 g,佩兰15 g,薏苡仁20 g,枳壳15 g,莪术15 g,三七10 g,丹参15 g,鬼箭羽20 g,赤芍药20 g,山楂15 g,神曲15 g,白茅根30 g,葛花15 g,枳椇子15 g,泽泻15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2 对照组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江苏中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45)100 mg,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拜尔Simens Advia 2400型)进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总胆红素(TBiL)]测定; IL-6、TNF-α测定采用北京新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同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1.5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80%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改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80%;无效:疗程结束后未达上述标准[1]。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35例,显效9例(25.7%),有效24例(68.6%),无效2例(5.7%),总有效33例(94.3%)。对照组35例,显效2例(5.7%),有效17例(48.6%),无效16例(45.7%),总有效19例(54.3%)。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ALT、AST、γ-GT、TBiL、IL-6及TNF-α水平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ALT、AST、γ-GT、TBiL、IL-6及TNF-α水平变化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ALT、AST、γ-GT、TBiL、IL-6及TNF-α水平变化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35)对照组(n=35)治疗前治疗后ALT(U/L)109.79±49.4249.90±12.51*△110.95±61.9773.35±15.92治疗前治疗后* AST(U/L)145.44±44.1043.30±14.18*△△139.45±61.2059.39±17.19* γ-GT(U/L)133.05±48.1650.89±16.12*△131.99±53.2081.00±17.17* TBiL(μmol/L)155.43±13.742.35±5.80*△148.34±20.3487.59±13.50* IL-6(g/L)246.6±140.19126.17±79.79*△228.56±108.03159.5±101.22* TNF-α(g/L)513.1±142.63250.01±121.29*△499.98±182.19298.4±101.49*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ALT、AST、γ-GT、TBiL、IL-6及TNF-α水平变化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T、AST、γ-GT、TBiL、IL-6及TNF-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2.3 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由表2可见,2组主要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率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长期大量饮酒是其发病基础,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等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免疫机制损害肝细胞,其中IL-6及TNF-α等是对酒精性肝炎有影响意义的关键细胞炎性因子[2]。当乙醇进入体内后,部分乙醇转化为乙醛,并与肠道内细菌内毒素作用,激活星形细胞和枯否细胞,导致炎症反应,IL-6、TNF -α等分泌增多,进一步诱发肝脏炎症反应[3]。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具有保肝护肝的作用,可增高肝细胞微粒体酶活性,加速肝解毒能力,保护和修复肝脏,防止肝炎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5]。

酒精性肝炎属中医学酒疸、积聚、胁痛、痞满范畴。《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曾反复多条论述,酒为大热之品,多与肥甘之物共进,肥甘厚味,多生湿热,湿热内积,阻遏气机。饮食不节,伤及脾土,脾失运化,津不化气,湿邪内生,内外痰湿相互交结,愈加使气机不畅。王冰言:“人动则血行于经,人静则血归于肝,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长期饮酒不节,久必由气及血,血行不畅致瘀血内阻。酒精性肝炎病机为肝脾功能失调,痰湿阻遏,气滞血瘀,因此健脾祛湿、理气活血、化浊通络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化浊通络方中白术健脾燥湿,扶助运化;茯苓渗湿健脾,使湿从小便而去,与白术合用则湿不内生,脾亦不为湿所困;茵陈苦而微寒,清泻肝胆郁热,利湿退黄;佩兰芳香化浊,醒脾祛湿;薏苡仁健脾益气,渗泄湿热;病久由气及血,经络不畅,故用枳壳、莪术理气活血;三七、丹参、鬼箭羽、赤芍药活血祛瘀;白茅根活血凉血,化瘀通络;山楂、神曲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助络脉通畅;葛花、枳椇子、泽泻清营泄热,引邪从小便而出。以上诸药,消而不伐,补而不滞,共奏化浊通络、清解酒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对肝细胞中毒具有解毒作用,能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增生修复[6];茵陈的有效成分为茵陈色原酮,能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及坏死,具有保肝作用[6];三七能解除血液黏、浓、聚、凝状态,增加实验大鼠及肝外脏器的血液量,使肝血窦扩张,改善肝脏微循环功能[7];葛花、枳椇能促进酒精在体内代谢,降低血浆乙醇浓度,减轻酒精中毒所致的肝脏损伤[8];丹参能减轻酒精所引起的慢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坏死,减少酒精所引起的肝损伤[9]。

本研究结果表明,化浊通络方治疗酒精性肝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IL-6及TNF-α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分析化浊通络方治疗酒精性肝炎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抑制IL-6、TNF-α等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了某一炎症信号通路,实现对酒精性肝炎的治疗作用。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801-804.

[2]张景洲,陈鑫,刘铁军.肝脂溶颗粒对酒精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IL-6、TNF-α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305-306.

[3]邓源,班春林,武晓琼.乙醇诱导肝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4):242-244.

[4]路钧,路钢,段炬萍,等.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7,28 (10):1126.

[5]万华,席宏丽,陶迎红,等.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2):157-161.

[6]武谦虎.常用治疗肝病中药[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340,175.

[7]居乃香,孙静.三七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4,11(11):90-91.

[8]杨牧祥,于文涛,田元祥.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多脏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医研究,2007,20(9):6-8.

[9]安国辉,秦璇,赵瑞占.单味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实验研究概况[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24 (3):189-192.

(本文编辑:石康)

猜你喜欢
甲胺蓟宾性肝炎
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的制备及性状初步研究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测定大气颗粒物的甲胺类及其氧化产物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氟尼辛葡甲胺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水飞蓟宾通过降低MEK/ERK途径依赖的MMP-9蛋白表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
水飞蓟宾联合顺铂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549凋亡及机制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水飞蓟宾体外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480生长和TGF-β诱导的侵袭转移
HPLC-RID法测定葡甲胺原料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