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止痛透骨散热熨联合经络松筋拍打法治疗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

2015-02-28 08:07刘英王清贤
河北中医 2015年7期
关键词:透骨术者拇指

刘英 王清贤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脊柱一科,河北唐山 06300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或颈肩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症状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严重者有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1]。2012-07—2012-12,我们采用祛风止痛透骨散热熨联合经络松筋拍打法治疗颈椎病30例,并与单纯松筋拍打法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60例均为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35.05±8.14)岁;病程6~30个月,平均(17.85 ±11.15)个月;颈型8例,神经根型14例,椎动脉型8例。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57岁,平均(38.55±7.69)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7.40±12.42)个月;其中颈型10例,神经根型12例,椎动脉型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诊。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采用祛风止痛透骨散热熨联合经络松筋拍打法。

1.3.1.1 经络松筋拍打疗法①(耳部)大神经点松筋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首先找准患者耳后两骨中间凹窝处耳部大神经点翳风穴,为治疗颈椎病的起点。术者用拇指和中指压在示指第二节,上下压紧,以指代针,垂直进行点穴按推。操作时手腕微动,按推力量要适中均匀,角度宜小,手法宜轻不宜重,频率和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循序渐进,按推时间为1~3 min。②循经点穴法。术者沿患者头部两耳后乳突至脑后枕骨骨缘,按顺序循经脉路径分别进行定位点穴完骨穴、风池穴、肩井穴、天柱穴、风府穴、大椎穴。在运用经络松筋操作手法中,充分强调“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做到轻重结合,刚柔并济,先轻后重,逐渐增加力度,注意采取点、线、面整体操作手法,找寻气阻点。运用“一指禅推法”和“弹拨法”深层疏开“筋结”和“硬块”组织,使肌肉恢复正常柔软弹性及伸展收缩功能,使整条经络气血运行顺畅。③颈后三脉按揉法。术者侧立于患者身旁,一手按住头顶,另一手用拇指反复点揉、弹拨颈后上、中、下三脉(即颈后上脉、颈后中脉、颈后下脉),由上至下,徐徐向颈项肌肉筋腱组织按揉5~7次。若颈后三脉发现有痉挛筋结和硬块,在点揉此处时应加大力度,打散筋结,使之舒展,对于解除疼痛、麻木等症,颈后三脉处是治疗的关键环节。④钳提松筋法。术者一手稳住患者头部,首先反复施以提拿松筋弹拨法3~5次,另一手拇指和示指将颈前提起,然后快速放下,自上而下,反复5~7次。⑤头部按摩法。分抹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以双手拇指腹为支点,从眉弓中间向两侧、向上至发迹分抹,力度由轻到重,反复操作3~5遍。揉压三经法:术者双手拇指一前一后自印堂穴开始,沿任督二脉,边揉边压至百会穴。然后揉压胆经,双手拇指分别从两侧阳白穴至头顶部。最后按压足阳明胃经,双手拇指分别从两侧头维穴开始至同侧头顶部,每条经揉压3~5遍。头皮松解法:术者手指自然分开,屈曲如爪,以示指指腹着力于头部表皮,由前而后进行节律性搔抓和拍打2~3 min。⑥空掌拍击法。术者先用双虚拳捶打患者颈肩部,然后以双手掌拍打颈后肌肉,自双侧风池穴向大椎及左、右肩峰和肩胛方向拍打,同时拍打上肢四面,拍打力度以患者舒适为度,反复拍打5~7遍。

1.3.1.2 祛风止痛透骨散热熨法药物组成:花椒、小茴香、益智、伸筋草、透骨草、防风、吴茱萸、独活、红花各30 g。上药捣碎和匀,用食盐500 g慢火炒热后装布袋,热熨颈椎患处30 min。每日1~2次。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每日睡前用食盐500 g、小茴香200 g,铁锅慢火炒热后装布袋,热敷颈椎患处。

1.3.2 对照组单纯采用松筋拍打法治疗,操作手法同治疗组。

1.3.3 疗程2组均3 d 1次,3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3]。

1.5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0%,X线显示正常;显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0%,X线显示明显好转;有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X线显示有好转;无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X线显示无改变[3]。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临床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0例,临床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n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14.83±7.1110.27±5.44*△对照组3015.07±7.9614.67±5.83

3 讨论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由于其退变而出现的脊椎其他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导致各种症状和体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4]。目前,临床治疗颈椎病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肾气不足为本,风寒湿痹为标。肾气不足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气滞血瘀是发病的关键环节,寒邪为促发因素,为颈椎病发展的病理基础。根据肾气不足、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的发病机制,我们提出补肾温阳、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标本兼治的祛风止痛透骨散热熨联合松筋拍打法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祛风止痛透骨散由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物组成,方中花椒、小茴香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为君药;防风、独活、吴茱萸祛风胜湿散结,通利关节,治风寒湿痹;透骨草、伸筋草、红花舒筋通络,行气活血化瘀,其中透骨草活血止痛,风湿痹痛新久,均可应用;红花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益智具有补肾温阳、强壮筋骨的作用。上方各药合用,共奏温经除痹、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食盐炒热入肾经,可促进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渗透,消除软组织肿胀,减轻炎症渗出,促进新陈代谢,解除血管、神经的压迫症状。运用热敷疗法,可使药物快速渗透到病变部位,从而更充分发挥药物作用。药物可通过热传导作用,缓解颈肩部肌肉痉挛,加速局部血运,促进局部炎症吸收,而起到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在临床中我们体会,只有颈部气血筋肉通畅,才能使血液正常输送至头面部。若气血无法上达,或有筋结不通,必然滋生污浊、废物,阻滞气血运行,不通则痛。我们采用辨证定位松筋拍打法,松解肌肉痉挛,消除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肌肉等软组织恢复良好的功能状态,从而起到活利气血、解痉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使气血舒畅,脑有所养。通过理筋整复,纠正偏歪的棘突,松解肌肉紧张及痉挛,从而解除血管痉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头面部、颈项部应用推拿手法,可改善微循环和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5]。通过辨证定位松筋疗法,使变窄的椎间隙得到改善,小关节紊乱得到调整,椎动脉通道通畅,从而改善颈椎动脉血供,有利于脑血流灌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祛风止痛透骨散热熨结合松筋拍打法治疗颈椎病,使祛风止痛透骨散通过热熨透皮吸收原理达到强壮筋骨、舒筋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止痛特有的功效;松筋拍打疗法,依经络与筋脉走向,采取点、线、面整体操作手法,将深层筋脉长期阻碍气血运行的硬块、筋结予以疏通,使软组织恢复正常状态及功能,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又无需特殊设备。2种中医外治法相协互补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金汉娜.腹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8-19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4]张永刚,张宏志.颈椎病的基本概念、分型及诊治原则[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3):135-138.

[5]苏赐明,雷龙鸣,吴舸.辨证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4): 573-574.

(本文编辑:曹志娟)

猜你喜欢
透骨术者拇指
降落伞(翻绳)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透骨的事物
悼李公正中先生
绿拇指
透骨祛痹方抗炎镇痛作用与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拇指姑娘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者站立区水平方向X线辐射剂量分布特征分析
胸腔镜手术中扶镜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