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策略

2015-02-28 11:56马海洋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新生代农民工

马海洋

(河北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被定义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群体。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 894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为12 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58%。新生代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从业结构得到大幅优化,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竞争力。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口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劳动者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和优化。职业培训是提升和优化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主要方式,对于增加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再生产,提升经济效益,扩大社会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与其他劳动者群体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本独具特征。因而,依据现实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特征予以分析,采取相应的职业培训策略显得十分必要。

一、人力资本概述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针对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做了系统地研究和阐述,形成人力资本理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区别于物质资本,而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总和。传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主要包括人们由教育、培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与健康水平等。世界银行《2007世界发展报告》中拓展了人力资本的内涵,指出人力资本应广义的包括技能、知识,以及人们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能力。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推广,学习意愿和能力也被社会认为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

人力资本理论将人力资源作为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部分进行研究,视人力资本为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一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强劲,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大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在经济生活中,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二是人力资本以提高人口质量为核心,教育与培训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投资行为,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人力资本投资为教育与培训投资。三是教育与培训的投资应考虑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劳动力市场中人力价值的浮动为衡量依据。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特征

(一)学历水平低,职业技能缺失

学历和职业技能水平是个体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要素。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但与城市新增就业人口相比,学历水平依然较低。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总人数的12.8%。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也较为缺乏,20岁及以下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仅为31%,21岁到30岁的仅为35.9%,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身无“一技之长”。学历水平偏低,职业技能缺失的人力资本特征,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被贴上“低水平劳动力”的标签,在就业中身陷边缘。

(二)职业流动率高,职业经验泛化

新生代农民工常常被社会称为“工漂族”,短工化现象普遍。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频率是第一代农民工的6倍。有记者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进行调查时,发现有3年时间,7个城市,10份工作,横跨零售业、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打工“履历”,并且这一现象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并非个别。[1]较高的职业流动率、职业流动的“水平化”使得新生代农民工难以纵向积累个别职业经验,职业经验的专业性差,呈现泛化的特征。在职业流动中,新生代农民工管理地位、薪酬待遇、技术等级等方面难以获得提升,职业地位上升困难。

(三)职业阅历不足,职业适应性差

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第一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35.9岁,而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1.7岁,下降14.2岁(见表1)。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校门,缺少或没有职业阅历,职业规划往往不足。相关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心气高但缺乏能力,工作期望值过高与自身能力不足的反差使他们容易陷入心理矛盾;耐受力低,普遍要经历1年-3年才能完全适应城市职场生活,甚至有超过10%的新生代农民工一直觉得难以适应,经常被职场压力“逼迫”得身心俱疲;耐挫性弱,没有经历过传统社会的深刻磨难,一旦遇到职场上的不如意和工作的挫折,就容易垂头丧气,一蹶不振。[2]如果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适应性差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有力改善,则极容易导致职业枯竭,影响职业发展。

表1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平均年龄比较①单位:岁

(四)网络媒介素养较高,信息获取能力强

网络是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高度依赖的工具,是人们获取信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同时网络媒介素养也是劳动者人力资本构成的重要内容。新生代农民工呈年轻化趋势,与城市青少年相似,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心和运用能力较强,网络媒介素养较高,网络是他们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项对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中,38.39%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占空闲时间的1/4-1/2,16.96%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占空闲时间的1/2-3/4。[3]网络媒介的运用是从事诸多工作的必备能力,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运用网络更加频繁,网络操作更加熟练,信息获取能力更强,从此方面来看,他们的人力资本存在优势。

(五)具备基础文化知识,拥有一定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能够使劳动者尽快补充职业所需,提升从业能力,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之一。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6.1%,初中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60.6%,高中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12.8%。相对而言,第一代农民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24.7%,初中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61.2%,高中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12.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1.8%(见表2)。在新生代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1/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1/17,文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虽然高学历者少,但是绝大部分已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并且在学校的学习时间较长,对学习活动的认识更为深刻,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表2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较②单位:%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策略

(一)以技能培训为主,增强职业能力

《论语》有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如果新生代农民工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洪流中立身,他们学历水平低、职业技能不足的人力资本状况就需要得到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错过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机会,致使学历的提升有较大难度,即使参加函授、电大等学历教育,也会因为耗时长,学历含金量低等原因,难以彰显竞争力,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因此,应转变思路,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突出人力资本中的技能优势,以技能补学历,从而弥补学历与技能的双重不足,增强职业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应以技能培训为主,提升人力资本硬性指标,具体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遵循市场供求。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专业设置上,应顺应市场中人力供求关系,培养地区急需且供给不足的专业人才,以提升人力资本再生产转化率。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温州乐清的“中国电器之都”,设置电器与电机专业;针对温州瓯北的“中国阀门之乡”,设置阀门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温州瑞安的“中国汽摩配之都”,设置汽车电子专业。[4]二是技能求专不求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前经济社会分工更加细致,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更加需要的是出类拔萃的“专才”,而非样样通、样样不精的“通才”。只有有专业才能成为专家,只有成为专家才能成为赢家。因此,技能培训应注重深度,而非广度,使新生代农民工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实现专业技能的精通。三是注重实践操作。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应立足实践,整合现有资源,创设实操环境。通过校企合作、创建实验基地、模拟实践环境等,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操作能力,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二)开展“定制式”培训,注重培训的连续性

新生代农民工从业“短工化”,行业变更频繁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职业培训是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主要以职业学校为办学主体,由于规模和意识的限制,企业参与较少,责任心不足,缺乏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机构。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意在解决当下问题,如择业、就业、岗位转换等,所以更加青睐于实效的短期培训。因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缺乏连续性保障,难以持续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给予帮助、施以影响,不利于他们职业的纵向发展。

为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持续性,改善行业经验断裂、泛化的人力资本现状,应开展“定制式”持续职业培训。“定制式”持续职业培训是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需要,依据行业特征和变化,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量身定做的职业发展培训服务,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专业持续发展,即“系统地维持、改进、拓宽知识和技能,在工作生活中发展个人从事职业和技术职责所必须的素质”。[5]一是定制“持续职业发展计划”。“持续职业发展计划”的定制是新生代农民工了解个体职业发展需求,进行“定制式”持续职业培训的关键和基础。职业培训办学主体应根据参与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特点和意愿,以及行业状况和未来前景,精心定制“持续职业发展计划”,既包含短期计划,也包含长期计划,并建档和归类。二是完善“追踪式”保障服务。职业培训主体应杜绝“一次性”服务,定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进行追踪调查,了解他们的具体职业现状和职业发展关键期的需求,依据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职业培训策略,规划未来发展蓝图。三是开展持续性职业培训。依据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发展计划和现实职业状况,开展形式多样、时间灵活、短而精且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以达到巩固其职业信仰,拓宽专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促进职业发展的目的。

(三)完善课程设置,加强职业规划

职业要发展,规划需先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往往忽视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对职业定位、职业目标设定和职业通道设计等缺乏指导。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将职业规划定义为“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地、系统地计划的过程”。如果新生代农民工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会有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能够在职业发展中抗拒短期的利益诱惑,抵御困难所带来的压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预定方向努力,使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变得充实。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应完善课程设置,增设职业规划课程,不仅要使新生代农民工具备职业规划的能力,还要指导与督促他们制定符合自身能力的科学职业规划,树立实施的信心与决心。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择业观。新生代农民工应根据客观能力与所处环境择业,遵循一定的原则,避免朝三暮四。新生代农民工应遵循喜好原则,从自身兴趣出发,增强从业积极性;遵循擅长原则,挖掘自身能力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遵循发展原则,即所从事的职业在未来具有足够的市场和发展空间;遵循价值原则,对从事该职业对自身的价值进行衡量,即是否值得去做。其二,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能力不足,社会人力与物质资源缺乏,鉴于此,规划涉及职业目标、职业发展策略、具体计划等的职业发展路径显得尤为必要。在规划中,应以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为导向,基于客观环境,以时间为单位,以策略为“催化剂”,制定客观具体的职业发展计划,并在实施中依据环境变化不断完善。其三,挫折意识。培根曾说,“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新生代农民工耐挫性普遍差,面对职场的挫折,容易灰心丧气。因此要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使他们了解挫折的普遍性和两面性,掌握面对挫折时良好心态的保持方法,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远程职业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较高,为开展网络远程职业培训提供了条件。网络远程培训具有开放性高、学习时间灵活、资源丰富等优势,能够缓解新生代农民工工学矛盾,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彰显学习过程的主体优势等。然而“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新生代农民工远程职业培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培训资源质量不高,多为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内容冗长乏味;二是新生代农民工自制力不高,容易被丰富多彩的非网络学习内容所吸引,导致“网络迷航”;三是交流、反馈不及时,与面对面教学存在差距;四是“引导”作用差,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单纯的自学效果不佳。

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网络远程职业培训需趋利避害,注重细节,完善设计。首先,提升课程质量。课程质量是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网络远程职业培训的关键。要打破“一人、一机、一房间”的录制模式,走进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现场讲解录制;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穿插视频、音频进行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例如,在课程导入时利用播放录制好的情景剧引出实际问题,增强教学趣味性;课程内容简明扼要,主次分明,一门专业可分为多节课来讲授,每节课力求“短而精”。其次,完善课程设置。每一门远程职业培训课程都应有相应的选择、反馈、评价、调节、交流机制等相配合。对每一门专业课进行层次划分,如入门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使新生代农民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通过后台对每一名学员的浏览记录监控,了解学员学习进度,在必要时予以敦促;完善课程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在线测试,了解每个学员的学习效果和不足之处,及时提供反馈指导意见;搭建即时交流平台,使师生、生生间交流便捷。再次,远程和现场培训相结合。在开展网络远程职业培训的过程中,定时进行线下面对面指导,教师对该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并对下一阶段网络远程学习提供指导。

(五)创新培训方法,引导自我导向学习

开展职业培训,应抓住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人力资本特征,引导和指导他们“自己引发以评价自己的学习需要,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自我导向学习,以促进他们职业持续发展。

创新培训方法,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导向学习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引导树立自我导向学习理念。“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树立自我导向学习理念十分必要,只有如此,才能激发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导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学习动力。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营造终身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习观树立的关键,终身学习倡导学习者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将传统教育的教学原则向“自学”原则转移,为自我导向学习提供理论氛围。二是加深内涵理解。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新生代农民工对自我导向学习的概念、特征、内容、意义等有深入全面的认识。三是培养个人责任意识。美国成人教育学家布若凯特将“个人责任”视为交互性自我导向学习模型的核心。应以激发个人责任为内在动机,对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通过学习改善生活处境的愿望加以正确引导,以激发他们强烈的自学意识。另一方面,完善学习指导支持系统。诺尔斯提出,自我导向学习虽然提倡学习的自主性,呈现自我计划、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等特征,但是仍离不开教师、同伴等的协助。完善的学习指导支持系统必不可少。一是教师应发挥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以帮助者的身份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新生代农民工将自我导向学习融会贯通。二是指导新生代农民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以提升自我导向学习效果。三是提供完备的学习资源,指导新生代农民工掌握寻求和整理所需学习资源的方法,“授人以渔”。

注释:

①②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1]三年换了十份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工漂现象”调 查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2-02/08/c _111502055 _3.htm.2012-02-08.

[2]严翅君.警惕:新生代农民工成“职业枯竭”早发群体[J].江苏社会科学,2000(1):125-131.

[3]王圣贺,李 彬.浅谈新生代农民工网络素养的发展变化[J].新闻传播,2013(6):172-173.

[4]林碧瑜.校企合作“订单式”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模式初探——以温州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228-230.

[5]Construction Industry Council[R].CPD information sheets of the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 members of the CPD in Construction Group,1986:3.

[6]刘奉越.城中村改造中社区整合及成人教育应对[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5-7.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新生代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