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015-03-01 15:05季诚夏
生产力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汇率波动

季诚夏

(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由于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经济逐渐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种联系的日益密切,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外贸问题在贸易发展中的日渐凸显,我国亟待理清头绪,明确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行业的各种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政策去趋利避害。此外,国际贸易收支和汇率间存在的相关性始终是国内外学术界所探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尤其浮动汇率盛行之后,对于汇率波动率与变动情况影响国际贸易收支的相关研究从未间断。本研究针对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对人民币汇率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进行分析与对比,从而提出解决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存在的出口问题、推动变革汇率形成机制的系统性变革、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予以不断完善等相关措施及建议。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拓展了国内流通渠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贸易只用人民币结算,所以汇率变动对其不产生影响,但在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于政治变化导致的出口波动等因素,导致企业需要建立内销流通渠道,这一方式成为了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战略选择的结果。具体实施过程中,出口企业需要构建多元化的销售网络,而此类型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由于实力不强,产品价格一般较低,可以考虑与其他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或自建网络销售平台,借助于对新型网络的运营去开辟市场,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另外,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自主开发销售渠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销售渠道的扁平化运作,同时也可强化和代理商经商之间的合作,重点创建零售和批发紧密结合的现代化分销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产品集中流通,进而促进劳动密集型出口高速发展。

2.加快产业的转移升级。综合当前的企业发展情况看来,对于那些固守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企业,随着金融形式的动荡,人民币升值使其更加难以生存,且这种情况会促使其参与到优势的动态转移分工中去,从这里不难看出,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出口企业的发展战略也会发生变化。具体说来,借助于产业转移去找价格更低的投资场所,类似于福建、广东等地的企业会向周边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转移其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此借助地缘与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其企业利润,还实现了利润方面的提升;另外,为了提高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发展问题,也可以借助技术创新来代替人工等,让企业自身的生产率得以提高,使得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更利于企业的高效发展。如在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通过“腾笼换鸟”、“造林引凤”转移出去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承接高端产业和人才,创造优良发展环境,促进了该地经济的有一次腾飞,到2012年上半年,该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升了10个百分点,对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则实现了大幅降低。[1]图1为2005—201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图(人民币兑换美元)。

图1 2010—2015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图(人民币兑换美元)

3.推动了贸易进口战略。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民币波动,其中在升值方面,因为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促成了进口商品的下降,这种情况下,其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发生了降低现象,并促使相应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得到了缓解。综合来看,人民币波动,利与技术进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起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和先进技术,导致新发展阶段国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很多竞争优势,对国际产业分工链地位的提升极为有利,也更能利用相对低廉的外汇,实现对国家战略物资进行购买,如高新技术、能源等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4.有利于企业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国际分工中,国内劳动密集型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在具有最低价值链附加值的制造与生产环节,但是从微笑曲线来看,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营销渠道与研发创新等环节则大多被国外经销商所掌控。企业在单纯展开出口贸易过程中,可制造贴牌对OEM进行生产,企业研发与管理的关键是不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与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然而,基于现阶段诸多不利生产营销环境,应该以营销为本质取代以生产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由单纯只重视产品质量逐渐转变为形象和品牌兼顾,由以往的来样加工逐渐转变为依照市场需求对相关产品进行设计与研发,以此使企业转型升级目标得以实现,对生产环节逐渐拓展至价值链前后方予以全面突破,从根本上说,企业品牌价值在终端消费市场主要是将企业产品附加值反映出来,同时也反映出在生产、设计、研发以及营销方面企业所创造的综合价值。由此可见,品牌优势将该产品和其它产品之间档次进一步拉大,所以该产品更易得到市场认同。比方说,安踏、特步等知名体育企业,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品牌优势,对广东地区阿迪达斯、耐克等工厂进行了吸收与整合,以此获得很多品牌溢价,所以,基于企业汇率保持不变,也能够取得优异业绩,而且对企业更高品牌价值的创造具有刺激性作用。

(二)消极影响

1.对产品定价策略的影响。目前经济发展中,人民币的长期升值,使得定价风险成为了当前出口企业面对下游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在接受订单方面因为不确定人民币升值幅度,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不敢贸然接受长期订单,此外,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看来,急剧缺乏人民币汇率衍生品方面的价格指导,造成了客户提价范围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旦在合同期内发生升值幅度超过订单提价幅度,极易导致企业亏损,形成硬性财物损失等等,威胁到了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2]另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还会使企业陷入两难选择,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需要保住现有的销售渠道,并接单生产,就算是一些情况下明知亏损也不能停产,而频繁变更报价则是解决的唯一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订单的生产周期进行最大幅度的压缩,使得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降至最最低。[3]

2.汇兑损失引发的利润削减。综合看来,新时期我国的加工制造业存在两部分的出口产品,资产余额造成的汇兑损失和结汇损失,据笔者的研究发现,通过远期结汇来锁定汇率风险是国内出口企业的主要运营方式,基于当前银行远期结汇定价普遍偏高等现状,使得新时期外贸企业中具有较长收汇期的企业需要承担更大风险,必须和买方签订共同承担风险的合同,在规避风险方面,反而不是衍生品套期保值、远期结汇等方式。[4]从这里不难看出,在汇率避险方式方面,可供企业选择的并不多,所以,如果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比议价幅度大,势必会加剧出口企业的损失。图2为五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图2 2010—2014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3.对价格竞争优势形成了削弱。统计分析指出,2012年7月以前,在外贸发展方面,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08.52,而美元结算是当前国际贸易普遍采用的形式,基于此,这种人民币的升值现象,在不断提升国内商品对外报价水平基础上,对市场价格竞争优势具有削弱作用。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民币汇率相对比较高,造成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订单出现大量转移。[5]比如服装与纺织品行业,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于2013年首季度向美国出口的服装与纺织品数量同比降低7.8%与1.7%,但是越南向美国出口的数量却持续攀升,同比增长33.0%、30.0%,印度向美国出口以上商品的数量也同比增长1.8%、0.5%。

除了最主要的人力成本刚性上升外,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原材料、信贷等的成本增加,在这种发展的大背景下,其只得多次提价以维持正常经营,然而从外部面临的大环境看来,国际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而且国际需求也极为低迷,这样就会造成进口商不愿提升出口商品的价格,甚至有些进口商要强烈要求降低进口产品价格,就该现象及做法中不难看出,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暴露出了长期依赖出口的现状,它们更原因以量取胜,这种经营模式下,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6]

4.导致结构调整阵痛。现阶段,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国内加工制造出口产品,其中一种是以往优势产品制造业,像:玩具、鞋类、箱包及服装等,另一类则为国外代工生产业。目前国外一些企业将生产制造基地创设于我国,对我国低廉的商品与劳动力加以利用,再向全球各地销售。就算是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也只是将劳动密集型部分选定在我国,具有较低科技含量,而且具有极为有限的技术溢出效应。[7]然而,自全球汇率改革后,通货膨胀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等住所因素彼此叠加,从2008年所发生的金融危机到现在,东部、东南部发达地区很多企业纷纷倒闭,基于这种发展状况,逐渐加快了国内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移师海外的速度,这些企业中很多都是中小型发展企业,同时也包括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大企业。

二、出口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问题的解决对策

综合当前我国的经济现状看来,外向型经济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巨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近年来国际市场疲软的影响,当前国内对外贸易增速出现下滑趋势,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刺激其发展,应当联合金融机构及政府等等,给与其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进而促进我国外贸的转型升级,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在我国众多的外贸企业中,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是其中的低利润率区域,这也是得其对汇率的波动尤为明显,针对此,国家应在战略层面去降低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实施有效的措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其弹性,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出口企业的压力得到减轻,带动了其更好发展。[8]具体措施如扩大人民币交易空间,强制结售汇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等,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打下基础,并有效缓解人民币过快升值压力;另外,也可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控制过度投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伤害,提高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市场化,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二)创新推广人民币汇率避险产品

当前发展的大背景下,银行系统能给企业提供汇率避险的产品,具体的有出口发票融资、人民币跨境产品及相应的金融衍生产品,其显示出品种少、费用大以及手续多和门槛低等特点,基于此,应当积极结合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有效促进外汇交易品种创新,对其中的参与手续进行简化,并降低参与门槛和费用,加强培训推广等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出口企业汇率避险解决方案。[9]

(三)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体系

在当前发展的大环境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规避美元等国际结算货币的汇率风险,和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我国在2009年7月起开始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尝试,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的国家的央行,为了促进贸易方面的发展,就人民币互换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了协议,但并非说这种改变已趋近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机制还有改进的空间,首先,人民币汇率非市场化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是大部分国外企业所不想通过人民币结算的重要因素,因此,确保人民币汇率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人民币海外结算率;其次,中国香港和大陆人民币汇差套利导致人民币结算基本上都在东南亚、香港等区域集中,基于这种情况,央行与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和国外发达国家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以此保证国外企业能够尽可能以人民币的方式实施跨境结算;[10]最后,健全银行流程与海关税收等诸多细节,重点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资信往来、授信往来,便于贸易双方开立人民币信用证等,也可降低人民币信用证贷款利率,促成人民币境内外流通的良性循环。

三、结论

本研究对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中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积极、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劳动密集型出口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要意识到出口产品结算中人民币汇率的作用与重要性进一步推动变革汇率形成机制,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予以不断健全与完善,同时对汇率风险对冲工具进行进一步创新与推广。但是,知识从汇率领域着手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全盘考虑,也就是说,从物流、政策、培训以及税收等领域提升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延长具有较低市场竞争力的劳动密集行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时间,同时也有利于该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为提升劳动密集型行业高附加值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1]关丽静.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12):156-157.

[2]邱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通信设备行业贸易收支影响的研究[J].国际市场,2012(7):78-82.

[3]黄伟斌.货币政策、汇率变动与股市收益——基于产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3):120-121.

[4]任冰,孟博.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2(21):81-82.

[5]Lall,Sanjaya,Weiss,John,Zhang,Jinkang.The' Sophistication' of Exports:A New Measure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J].ADB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 NO.23,2005.

[6]张姊媛.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天津市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2-13.

[7]胡健坤.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研究——基于2000-2011年的经验证据 [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87-188.

[8]Cui,L.,M.H Syed.Is China Changing its Stripes?The Shifting Structure of China''s Exter-nal Trade and Its Implications.IMF Conference on Global Implications of China s Trade[J].Investment and Growth,2007:154-155.

[9]蔺江波.汇率波动与我国出口加工贸易的相关性研究和实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65-166.

[10]黄素章.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04-105.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汇率波动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碎片化培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