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对象标识符需求分析与实施路径思考

2015-03-03 02:44沈丽宁汤学军徐勇勇吴东亚
医学与社会 2015年6期

沈丽宁汤学军徐勇勇吴东亚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信息管理系,武汉,430030;2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北京,10044;3第四军医大学卫生信息研究所,西安,710032;4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07

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对象标识符需求分析与实施路径思考

沈丽宁1汤学军2徐勇勇3吴东亚4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信息管理系,武汉,430030;2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北京,10044;3第四军医大学卫生信息研究所,西安,710032;4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07

摘要当前,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各地通过推进医院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本文阐述了对象标识符产生的背景及现阶段在我国的管理应用情况。分析了国内外卫生信息领域HL7对象标识符建设存在的缺乏统一规划、无标准化的元数据内容和结构等主要问题,从卫生信息共享文档开发和模板管理两个层面对我国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中对象标识符的需求展开分析,提出从注册机构确认、根节点申请注册、下级节点分配、管理规程制定及注册系统搭建等五个步骤推进我国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对象标识符落地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对象标识符;注册分配

当前,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各地通过推进医院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WS363-2011 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WS364-2011 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WS445-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 等标准已在数据语义层实现了标准化。统一规范的卫生信息共享文档是进一步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层标准化的有效手段。而作为共享文档设计关键一环的对象标识符整体设计和体系建设将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阐释了对象标识符产生的背景及现阶段在我国的管理应用情况,对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对象标识符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并在借鉴国内外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对象标识符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卫生信息对象标识符的实施路径。

1 对象标识符及中国分支节点管理与维护

对象标识符(Object Identifier,OID)是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SO/IEC(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ssion)国际标准权威机构共同提出的标识体系[1],是网络通信或信息处理系统中用于标识对象唯一身份的标识符,是“对象”的身份证。某个对象的OID一旦注册,它在世界范围内永久有效。OID 结构和目前互联网上的域名结构类似,是一种树状结构,不同层次之间用“.”分隔。在《GB/T 26231-2010,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OID的国家编号体系和注册规程》标准中规定了OID分配上的三个并列的顶级弧,标识符和值的分配、分配子部件值的管理机构,见表1。

表1 标识符和值的分配、分配子部件值的管理机构

OID是国家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重要信息资源,需要规范管理。我国于2007年成立国家OID注册中心,对我国各行业OID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保障信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中国负责的OID注册是国际OID注册的一部分,其任务之一是要做好国内OID注册工作,二是要与国际保持一致,随时将我国注册的OID在国际上备案。目前,已在《GB/T 26231-2010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OID的国家编号体系和注册规程》和《GB/T 17969.3-2008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 第3部分:ISO和ITU-T联合管理的顶级弧下的客体标识符弧的登记》两个标准中,明确了“1.2.156”和“2.16.156”两个弧段下分支节点的注册、管理和维护由国家OID注册中心负责[3]。

当前,OID已广泛应用于包含信息安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生物识别、网络管理以及医疗影像等等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系统等相关领域[4]。

2 国内外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对象标识符注册情况分析

要保证OID的唯一性,需要对OID进行严格的注册管理[4]。截至2014年11月,国际OID数据库中已有901137个顶层的OID标识符完成注册,广泛用于医疗、信息安全和物流等领域。以美国为例,其OID注册领域涉及网络通信、网络管理、能源、医疗、信息安全、电子文档格式、疾病控制等等,注册的组织机构有标准协会、大学、公司等[4]。

HL7(Health Level 7)标准是美国HL7标准组织关于医疗信息交换的系列技术规范。在HL7 V3.0中即采用了OID来标识HL7编码机制和命名空间。HL7的OID根节点是: 2.16.840.1.113883,由美国负责维护[5]。在其编码机制下共采用了4000多个OID进行信息标识。目前,HL7在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法国、中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负责HL7 OID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扩展应用。但是HL7 OID注册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发展之初没有统一规划,没有标准化的元数据内容和结构,导致现有各OID注册体系的内容、属性和注册规则不兼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部分欧洲国家的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OID根节点采取了单独申请注册OID的方式。例如,芬兰的医疗信息交换OID顶级弧是:ISO(1) member-body(2) fi(246) 777,设在芬兰国家OID分支下。德国于2009年在德国OID分支下的ISO (1) member-body(2) Germany(276)(0)(76)进行OID医疗信息管理,取代了原来在美国HL7下的OID德国分支(2.16.840.1.113883.2.6)[6]。

3 我国卫生信息领域对象标识符的需求分析

2012年的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和2014年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国卫规划发〔2014〕24号)都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促进人口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方便群众就医。具有业务逻辑特征和明确语义的卫生信息共享文档的规范制订,为整合散布在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中的医疗卫生信息提供了重要载体;为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高医疗保健质量、降低成本以及减少医疗差错,进一步提升卫生管理与决策的水平提供了帮助。

对象标识符是现实世界人们表示和确认某个实体的基本方法,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7]。对共享文档中涉及的实体对象进行统一的、规范的唯一标识面临着急迫的需求,这也是实现信息协同共享为目的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关键的问题。

3.1 业务文档开发需要

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化要求“必须在全球基础上定义无歧义、可标识的标准化信息对象”。当前,在我国面向信息整合共享的卫生信息文档规范研制开发过程及实际应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实体对象,诸如医疗卫生机构标识、患者标识、住院号、病理号、值域代码等等。每一个实体都需在文档中建立一个唯一的对象标识符,用以指向这一实体下的一系列代码[8-9]。

以医疗卫生机构标识为例加以说明,在机构间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时,需要在交换文档中指明信息提供的机构。事实上,在作为交换载体的卫生信息共享文档中,首先将医疗卫生机构当作一个实体对象来对待,而把具体的机构代码作为对象的一个属性的取值来加以处理。这样在生成具体的共享文档时,只需要给这个实体对象标识相应的属性赋值即可。这种解决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把具体的医疗卫生机构代码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维护和管理,其增加或变动不会影响到整体文档的架构。同时,在不同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时,平台也可以利用单独剥离出来的机构代码表验证上传的共享文档中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的准确性。

3.2 模板管理需要

卫生信息共享文档规范中涉及大量可重用的章节、条目等文档基本模板。这些模板构件的管理和维护首先需要解决模板自身的唯一标识问题,模板的创建、注册、发布、利用和废止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一个唯一对象标识进行全程协调,以利于使用者对模板的检索、查阅和使用。其次,模板之间的继承和扩展也需要通过唯一的标识来进行关联和指向,这是解决模板自身重用性和可扩展性的重要保证[10]。最后,模板构件唯一对象标识符的设立有利于实现不同共享文档中同一模板结构的一致性。这也是模板作为卫生信息标准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之一。

以实验室检查章节模板为例。首先需要为其分配一个唯一对象标识符,以在模板著录和管理系统确保其唯一性。其次,这个模板是由血压测量、血常规检查等一系列条目模板构成,在模板管理系统中通过条目的对象标识符可以很好地建立和展示章节和条目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从信息视角上如实反映临床业务实际场景。

4 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对象标识符实施路径

ISO、IEC、ITU协商维护OID顶级弧,具有标识分配、操作规程、解析、编码存储等一系列完整方案和成熟的技术优势,并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成为多种标识方案的转换桥梁,同时也实现了由各个国家自主管理。国际上卫生领域也普遍采用OID标识体系解决互联互通中信息标识问题。当前,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依托国家OID注册中心的有利条件,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全面梳理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目的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涉及到的对象,统筹考虑,使其更好地满足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实要求。

统一的对象标识体系是卫生信息互通和共享的基础,也是顶层设计的一部分。为了对不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共享与交换,需要在信息资源的标识方面统一有关的技术要求,包括标识的对象范围、编码方案、管理机制和应用模式等[11]。显然,作为唯一标识符的卫生信息OID也不例外。为使对象标识符真正落地可操作,切实解决卫生信息共享中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从整体管理、分配方案研制、到注册解析平台搭建三个层面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需要从五个步骤逐步推进并实施OID体系:注册管理机构确认→根OID申请注册→卫生信息OID分配方案→注册管理维护规程制度→OID注册解析系统搭建和应用推广。

4.1 注册机构的确认

首先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OID的注册与维护管理工作,同时具体工作还要由专门人员来承担。对于我国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OID注册管理工作,最佳的选择是由国家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和维护。具体管理工作建议由其秘书处挂靠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负责。这个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4.2 中国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根OID的申请与注册

在这个OID树中,中国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对象标识符申请上,需要考虑顶级弧的选择和OID申请注册问题。其中,申请注册规程问题应遵循标准《GB/T 26231-210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链OID的国家编号体系和注册规程》中的规定,关键是顶级弧的选择问题。

由表1可见,{iso(1) member-body(2) cn(156)}、{joint-iso-itu-t(2) country(16) cn(156) }这两个不同弧段代表着不同的注册管理机构[2]。其中,1.2.156 代表ISO组织体系;2.16.156 代表ISO组织和国际电联ITU共同联合成立特别研究小组负责的体系,联合小组是针对特定项目内容进行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因此,针对顶级弧的选择问题,基于OID的用途和性质考虑,及进一步对于我国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OID,考虑分别在ISO组织管理的分支(1.2.156)下和ISO组织与国际电联ITU联合管理的分支(2.16.156)下的“标准化机构”弧段中申请注册及分配OID根节点,重点解决在互联互通过程中各类信息对象的标准化标识问题。目前,已完成根节点的申请和注册工作,并已获得两个根OID标识: 1.2.156.10011和2.16.156.10011。

4.3 根标识符的下一级节点OID的分配方案设计

良好的OID设计与分配有助于信息共享、降低可能的错误。建立标识分配方案是标识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12]。这就需要对目前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对象进行分类标识,在此基础上对根OID的下一级或下下一级节点的OID标识符进行总体分配与详细设计。通过卫生信息标准与规范研制过程中涉及的对象进行梳理,并结合卫生信息的业务内涵和业务边界,可梳理出两大类中国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OID。①固定的OID,其是指通过它可以直接定位到某一具体对象上,主要用于标识文档模板、编码系统、值域代码表等对象;②可维护的OID,可维护的对象标识符指的是通过它只能标识某一类对象,而对象内的具体编码由实际业务部门或主管行政机构来确定和规范,这一类的OID主要用在实际业务文档标识、患者身份标识、住院号标识、病理号标识、标本号标识等等。

4.4 注册管理维护规程制定

管理流程主要解决操作规程和相关手续的规范化问题。在向国家OID注册中心申请注册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OID的根节点后,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注册与维护管理规范。其主要内容涉及OID注册受理、审查、分配、信息采集等方面的管理与操作流程,用于指导和规范本节点下的OID申请注册和维护管理工作[13]。

4.5 注册解析系统搭建和应用推广

基于当前深化医改卫生信息化建设对OID体系建设的紧迫需求,宜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策略,依据扩展节点分配的体系架构,搭建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OID注册解析系统。进行分布式部署,以实现卫生信息开放系统互连所急需OID的分配注册及可控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在卫生行业以点带面逐步推广OID标识体系的实施和应用,为各地卫生系统提供规范化管理和服务。

5 结论

卫生信息化既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撑和保障[14]。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环境中开放系统互连OID的需求正在日益扩大。通过OID标识,有利于提高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产品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及模板的复用性,有利于建立开放的、统一的卫生信息处理系统,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真正实现高效透明、惠及居民。而在卫生信息OID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考虑OID注册信息元数据著录内容的设计及如何进行分级部署落地问题,以便更好地实现卫生信息OID的管理和落地。总的来说,卫生信息OID体系的建立对规范行业内OID注册,促进我国卫生信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强化了对新医改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辉,吕尧. 证书策略的分类分级研究[J].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9):7-11.

[2]吴东亚. 对象标识符(OID)技术和应用分析[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8):66-68.

[3]徐冬梅,吴东亚,姚忠邦. 抽象语法记法及客体标识符介绍[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6(Z1):44-45.

[4]徐冬梅. 对象/客体标识符(OID)综述[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6(12):34-36.

[5]Benson T. Principles of Health Interoperability HL7 and SNOMED[M]. London: Springer-Verlag,2012.

[6]Ngouongo S M N,Löbe M,Stausberg J. The ISO/IEC 11179 norm for metadata registries: Does it cover healthcare standards in empirical research?[J].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2013,46(2):318-327.

[7]毛军,张晓林,曾蕾,等. URI和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2):9-12.

[8]Boone K W. The CDATMbook[M]. London: Springer-Verlag,2011.

[9]Heinze O,Birkle M,Köster L,et al. Architecture of a consent management suite and integration into IHE-based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s[J]. 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2011,11(1):1-11.

[10]Chen R,Enberg G,Klein G O. Julius - a template based supplementary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ystem. [J]. BMC Medical Informatics & Decision Making,2007,7(1):10-20.

[11]耿伟. 一种信息资源统一标识方案[J]. 保密科学技术,2012(4):12-15.

[12]刘智玮,李蕊. 智能电网中传感器标识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J]. 电力系统通信,2012(12):90-94.

[13]马文静,吴东亚,林召骥,等. 《O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指南》国际提案研究[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3):55-56.

[14]孟群. 卫生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Demand Analysis and Thought on Implementation Path of Object Identifier in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for Health Information

Shen Lining et al

DepartmentofMedicalInformatics,TongjiMedicalCollege,HUST,Wuhan,430030

AbstractAt present,the health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in the key stage,and hospital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gradually achieve interoperability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the object identifier and points out that at present China's national object identifier registr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wo branch nodes. Based on it,we analyze the major problems of HL7 object identifier at home and abroad,such as lacking unified planning and having no standardized metadata content. Then we analyze the demand of the object identifier in China health information interoperability from two aspects: sharing document development and template management. Finally,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from five steps: confirmation of OID registration agencies,applic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root node,design of OID distribution for next node,management process development,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OID registration and pa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Key WordsHealth Information;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bject Identifier; Registration and Allocation

(收稿日期2015-01-14;编辑易莉萍)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为10YJC87003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为11CTQ040;国家卫计委委托课题“卫生信息共享文档修订与维护”,编号为20140302。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23/j.yxysh.2015.0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