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疾病控制机构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调查

2015-03-03 02:44陈红缨蔡晶洪希成徐敏娜
医学与社会 2015年6期
关键词:信息量公共卫生湖北省

陈红缨 蔡晶 洪希成 徐敏娜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430079

湖北省疾病控制机构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调查

陈红缨蔡晶洪希成徐敏娜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430079

摘要目的:了解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促进信息资源规范化管理,为疾病防控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该省CDC所有监测系统基本信息。结果:2013年该省CDC有61个监测系统对58类公共卫生信息开展了监测,其中传染病监测系统最多(25个,41.0%),其次是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11个,18.0%),卫生应急监测7个(11.5%),业务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系统各6个(分别占9.8%),损伤和中毒等疾病监测、地方病监测各3个(分别占4.9%)。国家和省级共开发网络平台22个,由9个不同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61个监测系统分别由省CDC 8个所处23个科室管理。2013年所有系统共收集信息量325523040项;有14个(23.0%)系统无专项运行经费。结论:信息系统条块分割、管理分散,信息资源共享不足,需逐步规范信息资源管理,建立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关键词公共卫生;信息资源

公共卫生信息是制定、实施、评价公共卫生防控策略与措施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公共卫生各领域纷纷开发各自的信息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及信息标准,信息孤岛现象较普遍,导致数据缺乏共享、资源浪费[1]。为了解疾控机构信息资源现状,促进信息资源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适应疾病预防控制需要的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对湖北省疾控中心2013年运行的各类监测系统进行了调查。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设计统一调查表格采集湖北省疾病控制机构(CDC)所有监测系统的情况,调查主要内容有监测项目来源、监测对象、报告方式、原始采集表格等基本情况以及监测方案等相关资料。由各监测系统负责人员填写后上交表格,调查人员逐项审核填报数据,并与相关监测人员反复核实。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专家会商法,根据CDC的主要工作内容,将省CDC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为业务管理、基础信息,传染病、损伤和中毒、地方病、健康危害因素、卫生应急监测7大类。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系统、疫苗管理、实验室质量管理、编码维护和用户权限管理等系统。基础信息系统包括死亡信息登记管理、居民营养监测、预防接种信息、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等系统。传染病监测包括传染病报告系统、传染病专病监测系统和项目监测,以及传染病相关症状和病媒监测、损伤和中毒等。疾病监测包括伤害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地方病监测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病例监测。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包括食物、空气、水、病媒、职业、医用辐射、烟草等危险因素的监测。卫生应急监测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自动预警、救灾防病、异常接种反应、食源性疾病暴发、卫生舆情等监测。分析各类系统分布情况和数据信息量,编制《2013年湖北省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目录》。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和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3年该省CDC有61个监测系统对58类公共卫生信息开展了监测,其中预防接种、疫苗、血吸虫病3类信息,国家级和省级分别建立2套相对独立的监测系统,因此分别计为2个系统;疟疾、土源性寄生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霍乱、地氟病、地砷病7类疾病的监测,虽然也有国家和省级两级监测,但监测对象和方案一致,省级仅扩充监测点,因此均计为1个系统。

61个监测系统分为7个大类,其中传染病监测系统最多,为25个(41.0%),其次是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11个(18.0%),卫生应急监测7个(11.5%),业务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系统各6个(分别占9.8%),损伤和中毒等疾病监测、地方病监测各3个(分别占4.9%)。

2.2 系统建设和管理

61个系统中,国家级建立的有47个(77.0%),省级建立的有7个(11.5%),另外有7个(11.5%)系统在国家基础上,湖北省建立了省级监测。系统建设情况见表1。

表1 湖北省监测系统建设情况

61个系统中有41个系统建立了网络直报平台,其中国家级建设的网络监测平台19个(不同登录网址的平台),包涵38个湖北省使用的子系统,这19个平台由6家不同的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湖北省自行开发或引用的网络监测平台有3个,由3家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61个监测系统分别由湖北省疾控中心8个所处23个科室管理,其中大部分科室(69.6%)管理1-2个监测系统,有3个科室管理3个系统,1个科室管理5个系统,还有3个科室管理7个以上系统。

2.3 信息量和工作经费

61个监测系统有原始数据采集表格182个,平均每个系统有3个表格;有9370个监测指标,平均每个系统有154个监测指标。2013年共收集信息量325523040项,平均每个系统信息记录量5336443项。监测系统的信息量情况见表2。

表2 湖北省监测系统的信息量情况

注:均数指每个系统平均的数量。

61个系统中,有14个(23.0%)系统无专项经费,47个(77.0%)有监测经费的系统平均监测经费为108.2万元。无专项经费的系统信息量均值为4281129项,有监测经费的系统的信息量均值为5650792项;差异性分析显示,两组信息量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t=0.145,P=0.885)。

3 讨论

3.1 监测对象的覆盖不全,结构有待优化

61个监测系统中传染病监测系统占41.0%,其余依次为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卫生应急监测、业务管理和基础信息、损伤与中毒等疾病及地方病监测,显示疾控机构从传染病监测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到了其他方面,涵盖范围逐步扩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和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步成为人民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胁,而省级监测对象中缺乏慢性病相关监测;其次监测系统绝大部分(88.8%)为国家级,省级独立开展的监测较少。因此需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的监测的力度,不断优化省级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分布。

3.2 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不足

①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分散在8个所、处,23个科室管理,信息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共享利用率低。②67.2%的监测系统虽已建立信息化网络报告系统,但多是为解决部门内单一问题独立开发的系统,数据难以横向互相利用;即使同一网络监测平台上的子系统,因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和协同技术,数据一致性和同步更新性较差,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大疫情与结核病专病两个子系统,结核病部分数据一直难以同步;还有同一监测对象多个网络监测平台,如国家和省级分别开发预防接种、疫苗冷链管理系统,数据重复采集,增加基层工作量。③不同应用系统往往由不同的公司开发,标准不统一,开发技术和水平也不均衡,一旦业务上需要共享和交换数据,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信息化报告程度虽然不断提高,但信息化共享利用低,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信息技术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需大力加强数据共享意识,尽量保证同一监测对象在同一网络监测平台上,尽量选择长期合作的公司,且制定统一的平台规范,保证不同平台实现对接。

3.3 经费支持不均衡,监测数据质量难保证

监测系统专项经费的分析显示:61个系统经费之间的差距较大(SD=182.351),其中传染病监测系统之间的差距最大(SD=242.240),其次是健康危害因素监测(SD=195.376)。部分系统只考虑最初建设时硬件、软件等一次性投入,没有通盘考虑系统后期管理维护等运行经费[2],导致部分系统一直没有专项工作经费,监测数据质量没有保障,个别系统零数据,系统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应根据各监测系统的特点及当前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合理配置不同类别监测资金,保障系统的正常发展。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由于业务本身不统一,信息系统条块建设不可避免,从统筹管理的角度考虑,通过梳理信息资源和编制资源目录,应理清信息系统现状,避免重复建设,优化系统管理;同时逐步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为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共享平台打下基础[3]。

参考文献

[1]金水高,刘丽华,郭赟,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的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5):353-356.

[2]毛玲,王宏涛,王京萍,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2):79-81.

[3]何升良,金彬彬,傅一晴.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统计信息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2):87-88.

Investigation of the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Hube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en Hongying et al

Hubei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Wuhan, 430079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status qu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Hubei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n to promote standard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Survey interviewing was applied to collect all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surveillance systems in provincial CDC. Results: In 2013, there were 61 surveillance systems for 58 categories of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which were broadly divided into seven different categories including 25 (41.0%)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s, 11(18.0%)health hazards surveillance systems, 7(11.5%)health emergency surveillance systems, 6(9.8%)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s, 6(9.8%)bas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3(4.9%)injury and poisoning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s, 3(4.9%)endemic surveillance systems. There were 22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development platforms which were powered by 9 different companies. The 61 surveillance systems were managed by 23 departments of 8 institutes. Conclusion: This paper carded 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which could avoid duplication and optimize systems management then to gradually standardize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data sharing platform.

Key Words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Resource

(收稿日期2014-12-16;编辑邱心镜)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23/j.yxysh.2015.06.018

猜你喜欢
信息量公共卫生湖北省
重磅!广东省发文,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加大住房供应……信息量巨大!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飞扬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