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

2015-03-05 06:19关德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王 杨 关德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

王杨关德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10月入住该院心内科的214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于患者入院1 w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定梗死相关血管。结果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组及压低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低于未偏移组,三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未偏移组;抬高组左前降支近段及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压低组右冠状动脉支及左回旋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抬高组及压低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未偏移组。结论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抬高或者压低对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的数量、血管的部位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ST段;梗死相关血管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研所

第一作者:王杨(1968-),女,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心电图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MI)多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硝酸甘油类药物及休息均不能完全缓解,并伴有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及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增高,可并发休克或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不良事件〔1〕。我国近年来AMI每年新发病例高达50万例。心电图(ECG)是临床上诊断AMI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査方法之一。研究发现,ECG能预测AMI患者的梗死血管,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也起到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ECG aVR导联ST段的改变对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4年1~10月入住我院心内科的214例AMI患者,其中男144例,女70例,平均年龄(66.3±12.5)岁。入选标准: (1)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AMI诊断标准; (2) ECG呈现AMI的动态改变特征; (3)心前区疼痛超过0.5 h,且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无效; (4)肌钙蛋白超过正常值; (5)符合(1)、(2)、(3)、(4)中的两条方能入选。排除标准: (1)半年内进行过重大手术患者; (2)严重外伤患者; (3)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 (4)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患者。两组患者平均年龄、PCI比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患者比例、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及有家族史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十二导联ECG检查,将TP段作为基线,QRS波群起点作为ST段测量的基点,连续测量5个ST段,取其平均值记做ST段的改变值,因aVR导联ST段偏离基线幅度超过0.5 mm才有临床意义,故将ST段抬高值≥0.5 mm的作为抬高组,ST段压低值≥0.5 mm的作为压低组,其余作为未偏移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1 w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并判定IRA数量及位置,IRA判定标准: (1)完全闭塞; (2)狭窄部位有充盈缺损。观察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回旋支、左主干的病变例数。

表1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n(%)〕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三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抬高组及压低组单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低于未偏移组,三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未偏移组患者(P<0.05)。见表2。

2.2三组患者冠脉造影IRA部位比较抬高组左前降支近段及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压低组右冠状动脉支及左回旋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3。

2.3三组患者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抬高组、压低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未偏移组(P<0.05)。见表4。

表2 三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n(%)〕

表3 三组患者冠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部位比较〔n(%)〕

表4 三组患者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AMI的发病人数约占冠心病发病人数的一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逐渐呈现发病年轻化水平〔3〕。AMI根据ECG是否伴有ST段抬高可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纤维蛋白为主的血栓,进而造成冠脉的急性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透壁性损伤,ECG上表现为ST段抬高〔4〕;后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进而造成冠脉的急性次全闭塞,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伤,ECG上不表现为ST段抬高〔5〕。

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约占ACI患者的70%,前壁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左前降支狭窄或闭塞引起,下壁心肌梗死主要是由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狭窄或闭塞引起,其中以右冠状动脉最为常见,约占80%~90%〔6,7〕。

本研究说明,ECG aVR导联ST段的抬高或者压低对AMI患者IRA的数量、血管的部位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8,9〕。

4 参考文献

1钱芳芳,王小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的预后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08; 9(3) : 22-3.

2岑梅林,黄林贤,胡志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aVR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 6(3) : 350-1.

3宗金波,陈智理,姜昌浩.aVRST段抬对左主干及前降支近段病变的预测价值〔J〕.心电学杂志,2011; 30(3) : 244-5.

4杜乃立,杜瑞芝.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5; 32(2) : 107-9.

5郑玲,徐林,顾海峰,等.双源CT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医学研究等学报,2008; 21(4) : 404-7.

6吴祥.aVR导联在心包积液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 19(3) : 174-7.

7 Channer K,Morris F.ABC of clinical electrocardiography: myocardial ischaemia〔J〕.BMJ,2002; 324(7344) : 1023-6.

8王书鹏,秦历杰.心肺复苏后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荟萃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 22(7) : 774-8.

9罗望胜,向定成,张金霞,等.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 22(6) : 669-73.

〔2015-01-22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514-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41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5》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