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对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5-03-05 06:19孙漾丽白起君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有氧运动

孙漾丽 白起君(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有氧运动对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孙漾丽白起君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老年顽固性高血压(RH)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R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3个月的有氧运动训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 TP)和HRV高频功率(HF)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V)、低频功率(LF) /HF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异性(BPV) TP、BPV LF和BPV归一化低频功率(LFn)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反射敏感性(BRS) HF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RH患者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有效调节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恢复至正常水平,纠正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改善压力反射功能,促使患者血压下降。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有氧运动;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反射功能;血压变异性

第一作者:孙漾丽(1978-),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治疗研究。

顽固性高血压(RH)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5%~20%〔1〕。有研究报道〔2〕,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但其相关机制少见报道。本研究中,笔者对老年RH患者采用有氧运动治疗,并观察了其对患者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入选标准: (1)年龄≥60岁。(2)符合RH的诊断标准,即在合理改善了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应用3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使血压(BP)降至140/90 mmHg以下,或者需要联合4种降压药物治疗,BP方可达标者。(3)原发性高血压。(4)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5)在被详细告知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后,自愿参与,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1)明确为继发性高血压者。(2)明确为假性RH。(3)病情较为严重,属于3级高血压(血压≥180/110 mmHg)。(4)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5)由于其他疾病运动功能受限者。(6)近期有过长时间的规律运动者。

1.2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RH患者,年龄61~78岁,身高1.51~1.86 m,病程1.5~26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49±8.36)岁,身高(1.68±0.04) m,病程(6.53±7.42)年。观察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9.78±8.43)岁,身高(1.67±0.03) m,病程(6.75±7.21)年。两组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有氧运动能力测定治疗前,采用有氧递增负荷跑台(h/p/comos10198,Germany)测定观察组患者的有氧运动能力,测试前均进行热身活动,跑台的起始负荷:坡度为0,速度为1.5 km/h,之后每分钟逐级递增坡度0.5%、速度0.5 km/h,直至受测者在不断鼓励下,仍无法保持现有速度而终止运动时,停止测试。测试期间采用运动心肺功能仪(Oxycon Pro,德国Jaegar公司),测定受测者在每级负荷下的摄氧量(VO2)、CO2呼出量(VCO2)、通气量(VE)以及心率(HR),并计算出呼吸交换律(RER),RER = VCO2/VO2。测试期间不断嘱受测者读出主观疲劳感觉(RPE),共分为6~20级。最大摄氧量(VO2max)判定标准〔3〕: (1) VO2指标平台,不再随负荷的增加而上升。(2) RER≥1.15。(3) HR>180 b/min,且不再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4)受测者达到力竭,即RPE>17。此时得到的VO2值便是VO2max。

1.4方法两组患者在实验期间均接受相同的抗高血压治疗。对照组患者保持安静状态。观察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运动处方干预,以有氧跑为主要训练项目,频率设定为3次/w。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偏差,故第1周的运动强度为30% VO2max,往后每周将强度提升10% VO2max,当强度提升至60% VO2max时维持不变,直至实验结束。每次训练前,均需要进行充分的热身,结束时进行整理活动。整个实验过程中采用心率表(Polar FT4,芬兰博能)监测心率,合理调控运动时间和强度,将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身体形态、血流动力学及自主神经功能等。

1.5观察指标

1.5.1身体形态学测量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

1.5.2HR和BP测定测试前1天要求RH受测者停止接受任何可能对BP造成影响的治疗和药物。RH受试者取端坐位,采用电子血压计(HEM-6111,日本欧姆龙)测量BP和HR,连测3次,取平均值,得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R值。

1.5.3自主神经功能指标的测定RH患者取仰卧位,安放心电电极,依照指令调整呼吸,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处理和分析系统(8SP,澳大利亚AdInstrument公司)记录10 min左右心电信号。采用电子血压计测1次血压,得到SBP、DBP值,将其输入系统作为脉搏波的定标值。所有信号均经A/D转换,采样频率为500 Hz,以同步采集数据。检测心电R波峰值,计算出相邻峰值之间的时间,得到动脉阻力指数(RRI)值。连续获取256个心动周期的心电和血压数据,通过快速傅立叶转换法,得到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的各项指标,包括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归一化低频功率(LFn)、归一化高频功率(HFn)以及LF/HF比值(该指标仅限于HRV分析),以及反射敏感性(BRS)各项指标,包括总BRS(TBRS)、低频RBS(BRS LF)和高频BRS(BRS HF)〔4〕。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t或χ2检验。

2 结果

2.1身体形态学指标两组RH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及BMI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身体形态学指标对比(±s,n=39)

表1 两组患者的身体形态学指标对比(±s,n=39)

时间  组别  体重(kg) BMI(kg/m2)治疗前  对照组 76.87±11.64 27.35±4.76观察组 77.20±11.49 26.88±4.65 t/P值 0.126/>0.05 0.441/>0.05治疗后  对照组 77.63±11.58 28.42±4.47观察组 74.96±11.21 26.94±4.18 t/P值 1.035/>0.05 1.510/>0.05

2.2两组HR和BP治疗后,观察组RH患者HR、SBP及DBP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对比(±s,n=39)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对比(±s,n=39)

时间 组别 HR(次/min)  SBP(mmHg)  DBP(mmHg)治疗前对照组 77.9±5.1  147.96±10.62  97.61±5.84观察组 78.1±5.2  147.12±10.85  96.52±5.79 t/P值 0.172/>0.05  0.346/>0.05  0.828/>0.05治疗后对照组 80.4±5.0  147.53±11.48  96.34±5.64观察组 73.2±4.8  138.97±8.36  91.48±4.81 t/P值 6.487/<0.01  3.764/<0.01  4.095/<0.01

2.3两组HRV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RH患者HRV TP 和HRV HF高于对照组(P<0.01),HRV LF/HF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2.4两组BPV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BPV TP、BPV LF和BPV LFn低于对照组(P<0.01),BRS HF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2.5两组BRS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BRS HF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表3 两组患者HRV指标对比(±s,n=39)

表3 两组患者HRV指标对比(±s,n=39)

时间  组别 HRV TP(ms2)  HRV HF(ms2)  HRV HFn(%)  HRV LF(ms2)  HRV LFn(%) HRV LF/HF治疗前 对照组 2 236.74±418.46  283.41±43.76  34.52±6.37  647.87±135.21  49.86±7.46 4.19±0.78观察组 2 241.92±435.27  278.65±42.84  36.30±6.61  652.45±140.13  50.35±7.54 4.10±0.81 t/P值 0.054/>0.05  0.485/>0.05  1.211/>0.05  0.147/>0.05  0.289/>0.05  0.500/>0.05治疗后 对照组 2 675.82±417.69  248.61±56.52  27.25±6.04  649.54±157.21  43.26±8.52 4.20±1.02观察组 3371.28±526.24  354.43±74.49  28.06±6.16  652.92±164.73  42.73±7.89 3.17±0.83 t/P值 6.464/<0.01  7.068/<0.05  0.586/<0.05  0.093/<0.05  0.285/<0.01  4.891/<0.01

表4 两组患者的BPV指标对比(±s,n=39)

表4 两组患者的BPV指标对比(±s,n=39)

时间  组别 BPV TP(mmHg2) BPV HF(mmHg2) BPV HFn(%) BPV LF(mmHg2) BPV LFn(%)治疗前 对照组 39.12±4.54 7.21±1.75 25.83±4.72 10.84±4.26 25.41±3.38观察组 38.78±4.36 7.40±1.72 24.75±4.68 10.62±4.15 25.82±3.49 t/P值 0.337/>0.05 0.484/>0.05 1.015/>0.05 0.231/>0.05 0.527/>0.05治疗后 对照组 36.41±3.65 6.14±1.25 24.94±3.86 11.57±4.23 22.98±3.77观察组 28.26±2.74 7.84±1.93 26.71±4.15 5.48±2.74 18.10±2.31 t/P值 11.152/<0.01 4.617/<0.01 1.950/<0.01 7.546/<0.01 6.893/<0.01

表5 两组患者BRS指标对比(±s,n=39,ms/mmHg)

时间 组别 TBRS BRS HF BRS LF治疗前对照组 6.22±1.69  5.14±0.78  7.96±1.54观察组 6.75±1.71  5.08±0.96  8.52±1.70 t/P值 1.377/>0.05  0.303/>0.05  1.525/>0.05治疗后对照组 6.44±1.84  5.68±1.14  8.21±1.33观察组 7.06±1.95  6.41±1.27  8.79±2.13 t/P值 1.444/>0.05  2.671/<0.05  1.442/>0.05

3 讨论

RH的发病机制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密切相关〔5〕。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而迷走神经功能显著下降,导致交感-迷走神经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呈现交感优势,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受损,中枢神经系统无法正确接受BP变化情况,BP调控能力失效,故机体BP持续升高〔6〕。李瑾等〔7〕的研究表明,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黄雅雯〔8〕研究显示有氧运动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对患者进行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训练,能够维持有氧运动产生的降压效果。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9〕。运动过程中,通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机体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一般在15 min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程度。

有研究表明〔10〕,长期的规律运动可促使高血压患者的SBP、DBP分别下降8 mmHg和5 mmHg,降压效果显著。本探究结果与上述报道一致。提示规律的有氧运动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有利于RH患者BP的控制。

RH患者的确切患病率目前尚不清楚〔11〕。HRV主要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功能的调节能力以及交感、迷走神经间平衡性,是判断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指标〔12〕。BPV主要自主神经对外周血管的调节能力与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反应能力密切相关〔13〕。而BRS主要反映BP变化导致反射性心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是评定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14〕。本研究结果提示有氧运动可促使RH患者的心交感神经功能降低、心迷走神经功能增强,从而纠正心血管自主神经的失衡。结果还表明有氧运动可提升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反应能力,促进机体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而且有氧运动可恢复BP升高所引起的心脏迷走神经的反射调节机制,提升压力反射的缓冲能力,有效避免了BP波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杨斌.顽固性高血压52例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12) : 132-3.

2谭春琼.健康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6) : 1235-7.

3赖丽丽,赵杰修,崔书强,等.不同湿度高温环境下机体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 30(9) : 806-9,824.

4黄伟.不同运动方式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 33(5) : 431-9.

5 Yoshitomi Y,Kawanishi K,Yamaguchi A,et al.Effectiveness of the direct renin inhibitor,aliskiren,in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J〕.Int Heart J,2013; 54(2) : 88-92.

6 Alnima T,de Leeuw PW,Tan FE,et al.Renal responses to long-term carotid baroreflex activ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13; 61(6) : 1334-9.

7李瑾,陈伟,高民,等.个体化运动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 16(5) : 27-31.

8黄雅雯.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 38(16) : 3258-9,3262.

9 Dimeo F,Pagonas N,Seibert F,et al.Aerobic exercise reduces blood pressure 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12; 60(3) : 653-8.

10高翔.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3; 25(5) : 61-4.

11房晓芳,范克新,肖庆飞,等.顽固性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34(8) : 2303-5.

12李倩,蔡世洁,魏静丽,等.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 33(3) : 256-9.

13张广慧,何明利.血压变异性与脑卒中风险的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 13(7) : 749-52.

14黄丹,陈杰,杜唯佳,等.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初步研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 34(2) : 103-5,110.

〔2015-01-26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外科与麻醉·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No.121PPTGG504-2)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600-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84

猜你喜欢
有氧运动
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影响情况
从五禽戏看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对骨密度的促进作用
母系遗传对有氧耐力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拔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的跳绳运动创新思考
论中小学校开展毽球教学的意义
有氧运动改善心肌梗死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抗炎机制
复合氨基酸制剂和8周递增负荷有氧运动对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ADP和CRP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