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2015-03-07 05:52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十三中学050000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过分中学数学数学教师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十三中学050000)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白义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十三中学050000)

中学数学教师要想教好数学课程,首先自己要先对中学数学的课程体系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其次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析与个性化引导,再次就是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除了双基教学之后,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两项能力。教师在课改过程中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分注重学生自主,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能过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过于强调课程资源开发,而使教学内容泛化。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正面教育因班制宜因生制宜

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的统一体,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但是,由于教师缺乏理论性的指导,也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出现了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是虚化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陈旧等流病,这既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形成了教学过程的形式化,走过场。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另一方面也绕了一些弯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学数学教师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

一、部分中学教师让学生过分自主,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中学数学的教学基本理念是以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收放的度把握不好,就会出现偏差。教师在教学中由于过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认知水平只能在原地踏步,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如果教师的主导性差的话,学生的学习环节就会松懈,思路就不会被打开,小组讨论的效率就会低下。中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求助环节能够有方向性且更高效。

二、中学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进候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过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

中学数学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自信心强的学生要给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困难、自信心较差的学生更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与表扬。所以,完整的评价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有表扬,又要有批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与激励,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明确指出学生的不足,使模糊的问题得到明确的和答案。

三、刻意强调学生主观性

中学数学课上,教师刻意地强调学生的主观性,过分地强调学生运用多角度来寻求解题技法,有的多达几种,数学的确有一题多解的现象,但是有的方法却牵强附会,极为勉强。过分制造答案的多样性,看似极热烈的问题讨论,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看似讨论得很激烈,结果一堂课来,没有形成定论,教师的主导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观点,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对结论进行总结,正确处理学生多元理解与体验,形成学生的独特认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内容泛化,过于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

毫无疑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其内容包括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中学数学课程应该体现数学学科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从而更有利于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由于思想的局限性,往往把教材当作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学就变成了纯粹的教书,在课程改革后的今天,教师已不再只是课本知识的执行者、解读者,而是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对教材可以进行补充,可以进行延伸,也可以进行拓展,更加注重数学学科的实用性,注重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整合,力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泛化现象。

1.中学数学教师要科学对待课本,弱化教材的地位。有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片面讲究超越教材,过多过早地补充一些学习内容,甚至从网上下载资料照搬照讲,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教学内容失去了因生制宜、因班制宜的科学支撑。还有的教师矫枉过正,把数学生活化的理解执行过度了,在课堂上,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生活素材,增加了很多乡土文化的内容,上成了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对于数学课本中反映现代文明成果和大都市先进科技成果的题材弱化,这也对学生起到了不好的影响。

2.中学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善于设置情景,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小组进行“问题分析”,最后师生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进行讨论、研究,再通过运算、模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会,从而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中学数学教师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流于形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要是遇到了某些知识,就让学生去自主查阅资料,有一部分教师甚至把极简单的内容也要让学生再去搜集一下资料,结果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说,还起不到培养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还有一部分教师,只是重视搜集资料,而不重视利用和处理,对材料只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而没有进行任何加工。对教师而言,让学生搜集过来的素材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的。我们一线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搜集丰富的资料,广泛的信息,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还要针对高中课程的具体内容作出恰当的选择,使其素材既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实现数学文化的教学目标。

总之,中学数学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中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改的路上多进行理念更新,教学理论的学习,不能在能力不足和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搞偏了内容,影响了教学质量。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过分中学数学数学教师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列控系统过分相特殊场景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校园欺凌,不是“开过分了的玩笑”
不要过分强调“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