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分析

2015-03-07 05:52河北省邢台县马河中学054000
学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情感

(河北省邢台县马河中学054000)

实现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分析

李青山(河北省邢台县马河中学054000)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素材的作品显得空洞无味。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以考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其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不科学,初中学生缺少写作素材,在教室中闭门造车,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低落,写作水平很差,反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实现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在素质教育下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问题分析生活化教学

过去的初中作文教学采取封闭式的教学方式,仅仅在有限的课本内容中寻找写作的素材,这样的作文教学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狭窄,写作成为“无本思源,空洞无味”,学生绞尽脑汁编写故事,久而久之,学生写作能力就会下降。

一、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于写作存在抵触情绪

写作应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通过写作将自己对事物或者所见所闻通过优美细致的文字来表达出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古代文人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对现实生活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夸张的手法,使文章显得更加优美。今天的初中学生,在对写作是否感兴趣的调查中,有60%的同学不喜欢写作,认为写作是一种负担。由此可见,学生对作文教学已经形成了抵触心理和恐惧心理。

(二)作文内容缺乏真实情感

写作就是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文笔的渲染表达出来,供大家欣赏,只有这样,才能写好作文。但是,在我们平时作文写作中经常出现作文“造假”和模仿别人写作内容的情况。例如,在作文《我的父亲》的写作中,许多学生套用朱自清的《背影》模式,写作的内容明显脱离现实,脱离实际,而且在一些核心句子和修辞上与《背影》完全一致,致使学生的论文“假、大、空”,许多学生不愿意在写作中讲真话、说实话,不能在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造成许多学生“造假”的主要因素是写作的要求过多,而且学生对写作对象的观察不够仔细,生活体验不足,形成“无米之炊”的局面,学生内心表达脱离现实素材,缺乏写作的灵感,写作中无话可说,无法正确清晰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只好胡编乱造来应付教师。

(三)学生写作十分困难,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生认为写作的难点在于没有可写的素材,缺乏写作的灵感,即使有了写作的素材也不会对写作对象进行叙述和准确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无法用单纯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对一名学生的访谈中,学生认为自己所写的作文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经历,就算是经历过,但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无法准确表达。这说明了初中生的写作素材非常缺乏,没有写作素材或者缺乏写作素材的写作显得单调乏味,学生“两点一线”的生活使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因此,学生的头脑缺乏编造故事的内容,便无法写出精彩的文章,写作手法的缺陷也限制着学生的写作效果。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传统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写作变成了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分数作为教学的中心使教师逐渐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以考分为目的的写作教学是一种严重扭曲的语文教学思想。在语文试卷分值的设计中,作文分值占据很大的比例,这使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计划都是以考试为中心,考试中的作文习作方向决定了初中生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选择何种类型的写作方式和培养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能力。一些学生为了取得作文高分,会在考试前去背一些优秀的作文,将一些不存在的事实在试卷中表达出来,显得作文具有功利性。

(二)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者,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从毕业之后进入到学校教学,很少有机会再次深造和培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战斗在教学一线,久而久之,其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依然以主体地位居上,师生之间不能够平等交流,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控制过严,使学生无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阻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家庭教育相对缺失

作文教学不仅仅需要大量真实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需要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培养。许多家长经常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只是关心孩子的生活问题和考试的成绩,很少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词汇的积累等具体事项更是漠不关心,导致学生语言平淡,情感贫乏,无法支撑学生写作。

三、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文章是一种对生活和心声的反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千变万化的。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写作文时应该抱着为了反映生活现实而写作,不是为了分数而编造生活事件来进行写作的态度。写作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会让学生对于生活的情感变得淡薄,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缺少真实情感,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思维产生钝化,这种错误的写作理念正是造成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罪魁祸首。在进行写作时,要让作文回归生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进行创作。让作文和生活融为一体,通过丰富自身生活经历,提高写作内容的精度,改变无源之水的困惑。

(二)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教师在进行作文生活化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对于生活中大小事情的思想意义进行捕捉、洞察和发掘,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哲理,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从自己熟悉的、轻松的生活写起,写出自己的所闻所想,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创造轻松、略带欢乐的课堂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拓展写作思路,充分表达自身情感。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中感悟生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前人、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无声的语言,读书是跟有智慧的人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结合日常生活细细品味。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极思考,全面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知识、真理的好奇和渴望,鼓励学生不断地、能动地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创造性。

(责编金东)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情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