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2015-03-08 12:12朱振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川芎嗪缺血性神经功能

朱振清

川芎嗪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朱振清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川芎嗪与血栓通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 给予血栓通治疗)和对照组(60例, 给予川芎嗪+血栓通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为80.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血栓通与川芎嗪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颇具临床价值。

川芎嗪;血栓通;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

脑血管病是内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其中的60%以上,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近几年来, 本院采用川芎嗪与血栓通联合治疗的方式取得显著进步, 本文针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现将研究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2年4月~2014年4月, 研究中共纳入对象120例, 均为该阶段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第九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规定的诊断标准[1];②通过CT和MRI诊断, 排除肿瘤和出血性疾病患者;③患者为初次发病, 发病时间为24~48 h。排除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和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排除具有血液和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 其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龄37~70岁, 平均年龄(51.35±6.28)岁;对照组60例, 其中男41例, 女19例, 年龄36~71岁, 平均年龄(48.90±7.3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临床期间常规对症治疗, 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脱水、降低颅压、降血压、扩血管、吸氧、降糖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治疗, 用药措施为:400 mg血栓通加入至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 每14天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 用药方法为:400 mg川芎嗪加入至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 每14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严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常规、C反应蛋白水平, 并做好治疗后CT和MRI复查。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2]。

1.4 评价标准[3]治疗后,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或以上, 残疾程度0级, 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在46%~90%之间, 残疾程度为1~3级,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 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以下, 或增加, 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清C反应蛋白 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 分)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21.28±2.08 6.50±1.60 33.21±4.40 86.70±7.75对照组 60 20.40±2.89 12.60±2.79 33.48±4.50 62.61±7.30 t1.9145 9.0475 1.0097 13.0023 P 0.0735 0.0052 0.0816 0.004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改善水平比较(±s, m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改善水平比较(±s, mg/L)

注: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60 18.28±5.40 6.90±1.30ab 8.6599 0.0056对照组 60 18.70±5.49 12.20±2.40a 9.0476 0.0051 t -0.4225 14.2109 P 0.5012 0.0011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临床中的常见病, 约占脑血管疾病的43%~65%[4],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较多, 主要是血管狭窄、血栓、血管闭塞等导致。上述疾病均会促进血栓形成, 推进脑水肿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水肿是发生后短期内有脑缺血半暗带形成, 进而推进缺血性脑卒中发生[4]。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血管闭塞和血栓的主要原因, 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证实, CRP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的炎症标志物, 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轻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程度越严重, 其CRP水平越高[5]。CRP不但对机体中的炎症情况具有表达性, 并且能够反映出其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

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机体中钙离子内流, 血小板聚集, 神经介质兴奋性释放而产生的级联反映对神经造成的损伤[6]。所以, 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则是促进脑组织供血改善和增加缺血区域的血供,进而有效的控制脑水肿, 缓解对脑组织的损伤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川芎嗪的主要成分为中药川芎, 具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抑制小血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同时可有效改善血液粘稠度和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进而达到促进脑卒中血供和改善微循环的目的[7]。此外, 川芎嗪对内皮素具有拮抗作用, 能够有效的阻断钙通道, 缓解炎症反应情况。

血栓通的药物成分主要有三七皂苷、人参皂苷, 呈淡黄色疏松固体状或无定形粉末状, 味苦, 微甘, 具引湿性[8]。古代药书中也有关于三七适应证的记载, 主要表现为中风偏瘫、瘀血阻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胸痹心痛[9]等。药理作用表现为:降低血小板活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改善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度, 进而促进血管扩张和脑血管流量增加, 对于改善机体血液动力和降低脑组织损伤同样具有显著效果, 最终达到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目的[10]。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临床中采用川芎嗪和血栓通联合治疗, 其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证实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促进CRP下降,改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 可显著缓解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 促进脑卒中损伤时的脑保护和损伤后的神经修复。

综上所述, 川芎嗪与血栓通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和提高临床疗效, 颇具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赵均峰, 张宪坤, 李闯, 等.缺血性脑卒中107例的治疗及预防.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18-4319.

[2]林峰, 赵君, 常万生, 等.规范化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山东医药,2013,53(27):45-47.

[3]刘强, 戚昉, 龙似维.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和骨保护素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430-2431.

[4]陈娟.干细胞移植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9):3576-3583.

[5]吕燕华, 曹亦宾, 郭红梅, 等.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机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178-4179.

[6]李琦, 吕静, 杨妹琴, 等.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3(6):107-109.

[7]蹇顺华, 冯方俊.脑欣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25-26.

[8]陈维琴.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683-684.

[9]葛立君.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疗效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70-471.

[10]冯崇廉, 林素贞, 傅智丽, 等.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粉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924-926.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by ligustrazine combined with Xueshuantong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ZHU Zhen-q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Henan Shangqiu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4761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ligustrazine combined with Xueshuantong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MethodsA total of12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receiving Xueshuantong for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receiving ligustrazine+Xueshuantong for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Clinical treatment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93.3%, and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80.0%.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and Barthel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decrease degree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RP)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ligustrazine combined with Xueshuantong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linical effect, and this method contains huge clinical value.

Ligustrazine; Xueshuantong; Ischemic stroke; Neurological func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002

2015-01-21]

476100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猜你喜欢
川芎嗪缺血性神经功能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真实世界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联合用药复杂网络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