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2015-03-08 12:12董永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血浆脑梗死

董永华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董永华

目的分析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比较分析两组的叶酸水平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评价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脑梗死复发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初发水平,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 明确患者疾病后可给予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预防脑梗死疾病的发生。

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

脑梗死也可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分析其发生主要是因脑部供血供氧不足, 导致脑组织坏死。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 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因此, 明确脑梗死发生相关因素, 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1]。本次研究中, 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样分析本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55~75岁, 平均年龄(65±9.1)岁, 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5例(对照组), 男25例, 女20例, 年龄50~76岁, 平均年龄(63±9.2)岁, 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用作分析比较。

1.2 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接受MRI、颅脑CT检查, 被确诊为脑梗死疾病, 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妊娠疾病。

1.3 方法 清晨在两组空腹状态下, 抽取患者的静脉血3 ml,并将采集的静脉血标本放入到抗凝管中, 实施离心, 充分分离血浆, 并采用检测仪以及配套的试剂监测受试者的同型半胱氨酸 (Hcy)。若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15 μmol/L, 判定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之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纤维蛋白原(FIB)、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 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复发以及初发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经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者Hcy、FB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的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检测指标 对照组(n=45) 观察组(n=50) Hcy(μmol/L) 15.38±3.31 22.75±4.31aFBS(mmol/L) 6.12±1.45 7.43±2.28aSBP(mm Hg) 141.51±19.81 155.32±20.38aDBP(mm Hg) 84.95±13.31 92.35±13.71aTG(mmol/L) 1.65±0.20 1.62±0.25 TC(mmol/L) 5.20±0.28 5.27±0.35 FIB(mmol/L) 3.54±0.62 3.81±0.79

2.2 脑梗死组复发组与初检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 脑梗死50例, 复发17例, 复发率为34.0%, 初发33例(初发组), 所占比例为66.0%。复发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为(23.3±4.3)μmol/L, 初发检测结果为(19.4±4.2)μmol/L, 结果表明复发患者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初发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为一种常见、多发的神经系统疾病, 当前临床明确的该疾病的致病因素为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年龄, 但经研究发现一些患者并不具备上述危险因素, 一些临床认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当前临床已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血管疾病所造成的危害列入到脑卒中疾病防治中。同型半胱氨酸为一种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 会直接或间接的伤及血管内皮细胞, 影响正常功能, 导致胆固醇以及脂蛋白大量沉积在血管壁, 对血管舒张因子CO具有灭活作用,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以及形成血栓疾病[3]。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主要为:同型半胱氨酸会伤及内皮细胞损伤, 尤其是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时, 更易受到损伤, 导致血管壁的胶原纤维以及弹力层受损,进而出现内皮毒性, 影响正常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 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改善因子表达, 有利于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以及粘附, 形成血栓;通过促使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增加泡沫细胞, 促使斑块出现钙化, 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氧化, 在多种途径的影响下导致蛋白、糖、脂肪代谢发生异常[4]。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Hcy、FBS、SBP、DBP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的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4.0%, 初发率为66.0%, 复发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初发,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脑梗死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明显的增加, 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占比例较高, 表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主要导致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重视对无明显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的检查, 监测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可有效预防以及减少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同时脑梗死患者以及脑梗死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一旦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明显升高, 应采取措施给予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可有效预防脑梗死疾病的发生, 减少疾病复发率,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牛晓立, 李贯绯, 李彦彬, 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10):2863.

[2]任琳, 李保国, 李胜迪.中青年和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12):114.

[3]祁瑞芳.老年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8):16.

[4]李金兰, 张小宁, 戴黎, 等.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1):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045

2015-01-07]

463300 河南省汝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血浆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