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2015-03-08 12:12段杨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宫外孕甲氨蝶呤孕酮

段杨平

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段杨平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宫外孕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2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 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 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3.3%(P<0.05), 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用于治疗宫外孕,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治疗有效率, 且不良反应较少, 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宫外孕;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正常情况下, 受精卵应在子宫内着床发育, 宫外孕也叫异位妊娠, 指的是受精卵在子宫外着床并发育, 以输卵管最为常见[1,2]。患者常表现有月经停止、阴道出血、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 一旦输卵管破裂, 将会引发反复的剧烈腹痛,甚至会导致休克, 对女性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手术治疗虽能取得一定效果, 但往往会对患者造成某些伤害, 而且当前未婚未育患者有所增长, 对手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临床上药物治疗应用较为广泛, 本院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患者,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宫外孕患者, 年龄20~40岁, 均有停经表现, 且停经时间30~65 d。其中38例为初次怀孕,82例有孕产史。患者均表现有轻微腹痛、不规则引导流血等临床症状, 经检查, 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低于3000 U/L, 妊娠包块大小为3.6~5.0 cm, 全部确诊为宫外孕。本次研究排除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将4 ml注射用水与20 mg甲氨蝶呤相混合, 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1次/d;观察组在注射甲氨蝶呤的同时, 加用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628,10 mg), 口服2次/d,100 mg/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监测两组包块大小、血孕酮水平及血清β-HCG水平, 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 在此基础上给出临床疗效评定。有效: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 经检查妊娠包块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孕囊也有明显的缩小, 同时患者体内血孕酮水平及血清β-HCG水平降低30%~50%;无效:临床症状依旧明显存在, 包块大小、患者血孕酮水平及血清β-HCG水平降低量较小, 或病情有加剧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包块大小、血孕酮水平、血清β-HCG水平均有明显变化(P<0.05), 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 经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包块大小、血孕酮水平及血清β-HCG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包块大小、血孕酮水平及血清β-HCG水平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包块大小(cm) 血孕酮水平(ng/ml) 血清β-HCG水平(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3.2±1.4 1.8±0.6a 13.6±5.5 7.5±3.4a 1995.7±275.9 856.5±81.6a观察组 60 3.0±1.2 0.6±0.5ab 13.5±5.8 4.2±2.5ab 1995.3±273.5 712.7±61.2ab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有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共有5例出现口腔溃疡、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宫外孕可能是由受精卵游走、输卵管手术、输卵管炎症、输卵管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输卵管妊娠可能性最大, 一旦输卵管破裂, 极有可能出现休克, 甚至导致死亡[3,4]。临床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手术会出现创伤、出血, 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感染, 或盆腔内发生粘连情况, 增加了患者疼痛, 且易引发并发症, 影响到患者生育能力。保守治疗则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甲氨蝶呤为抗叶酸类抗肿瘤药,可杀灭滋养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形成四氢叶酸后, 可有效阻止嘌呤、嘧啶的合成, 从而对滋养细胞造成干扰, 还能破坏绒毛结构, 致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 因而在宫外孕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随着医学研究进步,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效果更佳, 在当前广受关注。近些年来宫外孕发生率不断上升, 与性传播宫内操作都有着一定关系。血HCG测定使得早期宫外孕诊断成功率大幅提升, 所以若能及时发现, 并在破裂前采取保守治疗, 可减轻对患者的伤害。米非司酮具有良好的抗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功能, 孕酮受体和拮抗孕酮受体在相互竞争中组织了孕酮作用, 最终将胚胎杀死, 排出人体。采用米非司酮, 能够对子宫内膜形成刺激,以至于有前列腺素放出, 之后会出现宫颈软化、产生宫缩,进而蜕膜, 最终导致胚胎发育停止死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 且包块大小、血孕酮水平及血清β-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说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且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推广应用。

[1]黄灵坚, 曹聪明, 沈立红, 等.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12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中外医疗,2013,32(36):94-95.

[2]张永琴.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大家健康,2014,8(3):156.

[3]王云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宫外孕中的治疗作用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22-23.

[4]李泽荣.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医学美学美容,2014,29(10):2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082

2015-01-30]

450000 郑州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宫外孕甲氨蝶呤孕酮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怀孕了你还在频繁测孕酮吗
孕酮低可致不孕或流产,它有3 种表现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宫外孕有哪些症状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怎样预防宫外孕
关于宫外孕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