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护理体会

2015-03-08 12:12姚俊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姚俊荣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护理体会

姚俊荣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护理措施。方法9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并总结其病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围生因素、母乳因素、感染因素及新生儿ABO溶血症等。结论根据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原因, 给予针对性治疗, 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护理措施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 主要是因新生儿血液内胆红素浓度不断增加, 出现皮肤及巩膜等黄染现象, 一般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及生理性黄疸两种。由于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 且病情发展快, 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干预, 患儿可出现胆红素脑病, 不仅可发生严重后遗症, 也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1]。本院为研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护理措施, 选取收治的9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措施, 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 女20例, 早产儿7例, 足月儿38例;出生24 h内发生黄疸6例, 出生1~7 d发生黄疸30例, >7 d发生黄疸9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7例, 早产儿5例, 足月儿40例;出生24 h内发生黄疸5例, 出生1~7 d发生黄疸32例, >7 d发生黄疸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出生时间及黄疸发生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实施相同的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测量血压、体温、呼吸及加强保暖等;观察组在加强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 给予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护理措施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密切观察患儿的黄疸及大小便颜色变化情况。对于病理性黄疸患儿应密切观察其皮肤颜色、具体黄染部位及黄疸发生的时间、程度及范围等。同时需观察患儿大小便颜色变化情况,若患儿大便颜色趋于白色, 颜色逐渐变淡, 尿液颜色呈茶样,则提示黄疸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并有肝脾肿大, 腹部经脉显露现象。②母乳喂养指导。正确指导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及喂养优势, 让产妇了解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可给予新生儿提供丰富营养, 提高其抵抗力, 促进胎粪的快速排出, 进一步加快胆红素排出速度, 缓解其临床症状。新生儿母乳喂养次数每天应保持在10~13次, 并可适当喂给少量糖水;并在母乳喂养期间, 乳母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清淡为主, 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③预防感染。患儿因血清中胆红素水平不断增高, 导致其肝脏功能逐渐下降, 易发生感染现象, 因此,需保持患儿皮肤干燥, 加强对患儿臀部、颈部清洁, 并防止出现皮肤损伤现象;加强保暖, 避免呼吸道感染;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加强病室消毒管理。④健康宣教。积极向患儿家属讲解相关健康知识, 提高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引导患儿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

1.3 疗效判定标准[2]治疗与护理后, 患儿黄疸消退, 临床症状消失且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 为痊愈;黄疸部分消失,临床症状改善, 且胆红素水平下降, 为有效;黄疸无明显消退甚至出现加深现象, 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 胆红素水平未下降或出现加深现象, 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 P=0.043),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n, %)

3 讨论

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 与围生因素、母乳因素、感染因素及新生儿ABO溶血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可将其分为感染性因素与非感染性因素两种, 具体病因分析如下:①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肝炎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在宫内受病毒感染引起的, 主要感染病毒有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人类疱疹(EB)病毒及肠道病毒等;②新生儿ABO溶血症。由于母婴血型不符, 可出现同族免疫性溶血, 其中ABO溶血在我国最为常见;③新生儿败血症。败血症的出现主要是因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 并在其血液中生长、繁殖且产生毒素, 引起全身性反应;其中细菌、霉菌、原虫及病毒为主要病原体;④新生儿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及胆总管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肝内外胆管阻塞, 可严重影响胆红素排出, 引发病理性黄疸, 且病情呈进行性趋势加重;⑤母乳性黄疸, 发病机制需进行进一步研究[3];另外黄疸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包括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陷)及药物因素(如维生素K)也有一定联系。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 总有效率分别为95.6%与77.8%,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在给予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对症治疗的同时, 加强护理干预, 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要加强患儿的病情观察, 积极进行巡视工作, 做好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记录工作, 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异常现象,需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给予处理;并且在护理中可通过水疗或抚触疗法增加患儿排便次数, 促进其体内血清中胆红素的排出, 减少对胆红素的再次吸收, 改善其临床症状, 有利于患儿恢复。

[1]陈锋.3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和治疗体会.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3-74.

[2]马超美.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措施.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22-223.

[3]陈霞.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及处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1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36

2015-01-08]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猜你喜欢
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