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体会

2015-03-08 12:12潘燕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控制率管理水平血压

潘燕芳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体会

潘燕芳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两个社区的老年高压患者各80例, 将其按社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的用药管理工作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期限为6个月。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护理干预。6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与患者血压控制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采取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之前, 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与血压控制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之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用药管理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 能明显改善患者用药管理行为, 提高血压控制率。

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护理干预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现阶段,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的主要特点为: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服药率低、控制率低、认识率低。由于高血压危害性较大, 许多患者都需要进行长期甚至是终身服药, 这不论是对于家庭还是社会而言, 都是沉重的负担。绝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患病之后, 生理功能衰退明显, 尤其是记忆力下降, 加之缺乏高血压相关知识、用药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 导致患者在保管药物及用药行为方面均存在不恰当行为, 从而无法有效控制高血压。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两个社区的老年高压患者各80例, 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之后,有效提高了用药知识, 能自主规范用药行为, 且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1月, 选取两个社区老年高压患者各80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社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 且均满足半年以上用药经历、无交流障碍、自愿参与并配合本次研究等要求。160例患者年龄52~90岁, 平均年龄(73.3±4.5)岁。观察组中男47例, 女33例;对照组中男45例, 女25例。在临床诊断分级方面, I期患者96例, II期患者6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①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 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收入情况、血压等级、患病年限等;②患者用药管理水平调查表, 主要包括患者对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用药方式、用药剂量、药物副作用、辨别变质药物方法、按照用药的意义、保管药物常识、用药禁忌)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按时用药、按次用药、按量用药、擅自用药、停药)。并设计不同情况的评分项目。

1.2.2 护理干预方法 开展小组活动:合理分组后, 每周1次开展药物管理讲座, 对相关高血压知识及用药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完毕后, 每个小组均需推荐1名患者对用药管理情况进行介绍, 最后进行小组讨论, 相互促进对方的用药行为规范, 纠正患者的不良用药行为与错误用药知识。

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每人一本健康宣传手册, 便于患者随时随地查阅用药知识。并且在小组活动结束之后, 患者需要在手册最后一页留白处记录自己本周的用药情况及血压情况。

实施针对性教育:上门随访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为患者进行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健康知识教育,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计划, 同时做好监督工作。

调动家属参与:充分调动家属参与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的积极性, 促使家属协助并监督患者用药。

获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在卫生服务中心挑选医生与护士各1名, 专门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咨询服务, 并为其免费测量血压。

1.3 测评方法 护理前后,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的用药管理情况加以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用药管理水平比较 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前,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血压控制率、用药管理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问卷分别为78份、76份)。见表1。

2.2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用药管理水平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问卷分别为79份、77份。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与血压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3。

表1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用药管理水平分值对比(±s, 分)

表1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用药管理水平分值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掌握用药知识情况 用药依从性 用药管理水平观察组 78 15.89±4.10 12.56±2.34 33.45±5.67对照组 76 15.76±4.23 12.75±2.56 32.89±6.02 P>0.05

表2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分值对比(±s, 分)

表2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分值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掌握用药知识情况 用药依从性 用药管理水平观察组 79 19.98±4.12 16.79±1.32 38.89±3.52对照组 77 16.74±4.13 15.14±1.26 32.25±5.45 P<0.05 <0.05 <0.05

表3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2]。临床上认为老年高血压是由于年龄的增加, 人体主动脉壁内膜和中层逐渐加厚, 导致中层弹力纤维减少、断裂, 造成脂质、胶原、钙盐沉积, 使动脉管腔变窄, 导致其硬度相对应增加, 血管压力无法缓冲进而呈现上升状态。针对收缩压升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 其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弹性回缩造成人体舒张压下降, 进而形成收缩压升高[3]。病发时大多伴有头痛、皮肤苍白、心悸、多汗、阵发性肌无力、乏力、麻痹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 会危及患者生命。

近年来,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体现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 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据健康教育理论相关内容显示[4], 卫生保健知识是养成健康信念的先决条件,而健康信念是改变患者行为的动力来源,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的护理干预则是源于这一理论。向老年高血压患者讲解健康知识, 有助于形成优质的健康行为, 并付诸实际行动。本次研究选取两个社区的80例老年高压患者, 分组后对观察组的用药管理工作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护理干预, 发现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与用药管理水平与治疗组患者相比, 均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干预, 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用药管理总体水平, 还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血压控制率, 需引起重视。

[1]任海静, 李亚芹, 任海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2,25(14):2956-2958.

[2]魏霞, 吕广秀.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中国医药指南,2014,30(21):1-2.

[3]陈焯然, 张洁, 陈贤梓.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护理学报,2009,14(9):65-66.

[4]吕雪.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3):5184-51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56

2014-12-24]

510300 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控制率管理水平血压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加强技术设施建设,提高无线电管理水平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熔铸“祥龙文化”品牌 提升五精管理水平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最怕啥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