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2015-03-08 12:12洪晓丹朱秋梅曾丹平管玉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知晓率品管圈满意率

洪晓丹 朱秋梅 曾丹平 管玉梅

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洪晓丹 朱秋梅 曾丹平 管玉梅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123例肿瘤患者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1例行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62例采取品管圈活动。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疼痛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其中, 观察组患者对于疼痛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该种方法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品管圈活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品管圈活动;肿瘤;疼痛护理;满意率

品管圈(QCC)最早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提出, 是指为了更好的解决工作问题并提高工作绩效, 同一工作场所的人自发的组成一个团体, 以相互交流、探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有效解决问题, 达到提高业绩的目的[1]。对于肿瘤患者而言, 其最主要的问题为疼痛。肿瘤产生的疼痛不仅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内心的恐慌, 进而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在此次调查中, 本院将重点分析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3例肿瘤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 并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 男40例、女22例, 年龄25~67岁, 平均年龄(50.3±4.0)岁。具体包括食管癌12例、结肠癌15例、头颈部肿瘤20例、霍奇金淋巴瘤5例、妇科肿瘤10例。对照组61例, 男39例、女22例, 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48.5±4.5)岁。具体包括食管癌11例、结肠癌15例、头颈部肿瘤18例、霍奇金淋巴瘤6例、妇科肿瘤11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下述纳入标准:①无精神异常;②具备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对分组情况知情无异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疼痛护理, 具体情况如下: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与肿瘤疼痛相关的知识, 并向患者交代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加剧疼痛感;②心理干预。因患者大多存在绝望、恐惧的心理, 因此给予患者心理干预, 在住院期间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让患者感受到外界的关怀, 缓解内心的压力与恐惧;③疼痛护理。查阅文献,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 帮助患者通过注意力转移、适当给予止痛药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 具体情况如下:①品管圈成立。本院召开品管圈成立会议, 以“爱心圈”作为此次品管圈圈名。召集自愿、灵活、认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护理人员组成此次品管圈。圈内共有10名护理人员, 其中圈长1名(职称为副主任医师), 辅导员1名(职称为主任护师),其他成员8名, 包括医生1名、药剂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护士长3名, 主管护师2名。所有圈内成员愿意积极配合此次调查, 致力给予患者最贴心的护理服务;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活动进行前, 组织圈内成员召开会议。圈员需结合自己在对患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提出自己的看法。此次会议中, 本院共挑选出6个待选课题, 具体为“剧痛缓解率较低”、“癌痛控制要因分析及效果评价”、“护患之间缓解疼痛配合性差异”、“患者自带止痛药物如何管理”、“出院后止痛药物应用指导”以及“提高肿瘤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 并在投票选择后决定此次最终课题—“如何提高肿瘤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课题决定后, 需确定课题研究的主题,本课题的主题为如何帮助肿瘤患者减轻痛苦, 并提高其生存质量;③肿瘤患者疼痛现况分析组内成员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得出结论, 导致患者疼痛护理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疼痛管理制度, 无法为患者提供完整的疼痛护理计划, 导致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 无系统性、无针对性, 进而造成护理不当[3]。而对肿瘤患者引发疼痛原因中,主要包括下述内容:a.护理工作人员并不能掌握患者的疼痛程度, 且实践操作不规范。b.未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教育, 患者面对疼痛时束手无策。针对总结出的原因, 本院确定此次品管圈的活动目标, 即在2周时间内改善肿瘤患者的疼痛感, 并将患者的临床满意率提升至90%以上;④具体实施。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制定完善的疼痛管理制度[4]。在原有疼痛护理基础上, 制定更加完善的疼痛管理制度。每一位医务人员需了解疼痛护理的新型标准, 在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时, 应能对疼痛程度进行合理评估, 并在医师的指导下,护理人员需重新制动护理培训计划并完善疼痛护理应急预案[5]。对于医务人员, 其主要的培训项目包括:通过举办讲座及研讨会的形式, 向医务人员传递疼痛知识培训。将疼痛知识培训划归至继续教育培训中,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召集本组患者, 以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短小会议等形式向患者讲解肿瘤疼痛的相关知识, 帮助患者更深层次地了解疼痛引发原因, 如何积极自我缓解疼痛等[6]。

1.2.2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对于肿瘤疼痛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以肿瘤疼痛调查表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护理满意率以问卷调查中对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技巧、生活帮助等内容评分进行划分, 满分百分制。≥80分为十分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肿瘤疼痛中无痛指肿瘤部位无明显疼痛, 患者生活不受影响;轻度疼痛指肿瘤部分偶发疼痛但不强烈, 不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中度疼痛指肿瘤常见疼痛, 患者不适, 可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重度疼痛指疼痛感明显,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剧痛指患者生活难以忍受, 无法进行正常生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护理知识知晓率比较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对于疼痛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疼痛程度改善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护理知识知晓率比较 (n, %)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n(%)]

3 讨论

采取品管圈活动, 不仅能指引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更加合理的评估, 以至于护理过程能够具有针对性[7]。采取疼痛品管圈活动后, 有效提高了对肿瘤患者的护理质量, 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 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疼痛护理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及疼痛程度改善上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可有效说明, 采取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临床配合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可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肯定。

综上所述, 品管圈活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 可有效帮助肿瘤患者处理在院期间肿瘤疼痛症状[2]。并在此过程中, 通过讲座、会议、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 可增加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互动, 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 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综上所述, 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1]彭翠娥, 王卫红, 谌永毅.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30):3866-3869.

[2]陈鹏, 安志洁.“品管圈”活动提高癌症疼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满意度的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6):714-716.

[3]刘永芳.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无痛示范病房中的效果.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139-140.

[4]朴素宙, 闫红青.品管圈活动在疼痛护理记录单书写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14(30):6843-6844.

[5]王建意.品管圈活动对癌性疼痛患者居家口服阿片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4):4269-4271.

[6]鲁林艳, 张哲, 张莹, 等.品管圈对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9):148-149.

[7]林宁, 吴爱珍.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顺应性中的应用.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4,6(2):133-1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61

2015-01-05]

518116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输液室

管玉梅

猜你喜欢
知晓率品管圈满意率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