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

2015-03-08 12:12刘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工作制床边产科

刘红梅

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

刘红梅

目的探讨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48例待产产妇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74例, 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 研究组产妇给予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 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改善及对婴儿护理能力掌握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后心理状态均较护理前发生明显改善, 其中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 且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研究组产妇对婴儿护理能力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均具有积极影响, 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产妇;心理;护理能力;影响

产科作为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 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母婴结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产科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性化、多样化、个体化等护理模式越来越备受人们的重视[1]。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是指一切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边开展, 护理人员边操作边讲解, 让产妇亲自参与学习实践,这不仅体现人性化的护理特点, 且对产妇心理状态和护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2]。本研究为验证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的积极性、可行性, 通过对本院148例待产产妇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待产产妇148例, 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74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4岁, 平均年龄(28.23±3.16)岁, 孕周34~40周, 平均孕周(37.26±1.02)周,体重61~85 kg, 平均体重(69.38±2.32)kg;研究组产妇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8.30±3.02)岁, 孕周34~41周, 平均孕周(37.29±0.05)周, 体重60~84 kg, 平均体重(67.58±2.13)kg;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47例, 大专至本科65例, 本科以上36例。两组产妇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 包括健康知识宣教,保持住院环境卫生, 补充营养等。研究组给予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①采取护士长总负责方式, 开展小组包干责任制,依据科室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责任小组。每位责任护士按工作能力分配母婴数量, 在产妇住院期间所有护理工作均由一名护士负责, 护士长负责本小组工作安排以及护理过程质控落实, 对部分年资较低护士进行工作指导。②所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边进行, 主要包括产妇基础护理、乳房护理、会阴护理、子宫复旧护理等, 同时耐心指导产妇母乳正确喂养姿势以及婴儿脐部和臀部的护理、疫苗接种、疾病筛查等合理处理方式。上述护理类容均有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形式对产妇开展宣教、示范, 并鼓励产妇自行操作, 护士从旁及时给予合理指导, 对于产妇较难掌握内容, 进行强化训练, 直至产妇掌握。③根据母婴床边护理工作的特点, 科学配置护理人员, 以白天集中实施母婴护理工作, 夜间逐渐减少工作量,以分班形式轮流护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产妇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具体表现在抑郁、恐惧、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等8个方面, 分值均介于1~10分, 得分与心理改善程度成反比[3]。观察产妇护理能力:母乳喂养、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沐浴技术以及安抚技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护理后组间比较, 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婴儿护理能力掌握情况 研究组产妇婴儿护理能力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s, 分)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s, 分)

注:与护理前组内比较,aP<0.05,bP<0.01;护理后组间比较,bP<0.05

项目 对照组(n=74) 研究组(n=74) P/t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抑郁 6.58±1.26 3.12±0.57a 6.84±1.32 2.01±0.15bc <0.05/11.9107焦虑 5.85±1.55 2.50±0.36a 6.20±1.57 1.03±0.22bc <0.05/22.0362恐惧 5.96±1.23 2.39±0.65a 5.99±1.20 1.12±0.12bc <0.05/14.2683敌对 6.23±1.20 3.09±0.55a 5.28±1.84 1.52±0.23bc <0.05/16.6560偏执 6.10±1.02 3.02±0.40a 6.25±1.36 1.39±0.25bc <0.05/20.3710躯体化 5.82±1.54 2.01±0.21a 6.25±1.58 1.01±0.18bc <0.05/23.4082人际关系敏感 5.90±1.22 2.85±0.55a 5.84±1.52 1.69±0.31bc <0.05/11.6204精神病性评分 6.08±1.07 3.26±0.85a 5.84±1.32 2.02±0.22bc <0.05/8.9321

表2 两组产妇护理婴儿能力掌握情况[n(%)]

3 讨论

从产妇入院直至出院这一过程护理因素贯穿始终, 随着母婴保健的深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应围绕产科护理的核心内容, 尽可能满足产妇需求, 除照护产妇生理症状之外, 还需要关注其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 从而减轻产妇躯体症状和心理压力, 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4,5]。床边护理工作制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其作为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概念, 这不仅满足产妇心理需求, 而且能够符合新生儿的护理特点[6]。

本研究中对本院148例待产产妇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模式后的产妇心理状态改善及对婴儿护理能力掌握情况予以综合分析, 旨在验证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的应用价值, 从而为产妇探索出临床最佳护理方案。本实验结果得出两组产妇经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具体表现在躯体化、抑郁、恐惧等8个方面, 而应用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的研究组产妇心理状态评分更低, 且低于应用产科常规护理后的对照组。对分娩的恐惧, 对新生儿的期盼、担心及对家庭、社会支持度的考虑均会影响产妇心理状态, 在分娩过程中产程进展是否顺利与产妇心理状态紧密相关, 对保障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负性心理情绪容易引发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危险事件, 由此可见, 对于围生期产妇使其保持愉悦心情尤为重要。由于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实施过程是通过各种方式把卫生健康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于产妇及家属, 满足不同层次产妇及家庭的需求, 同时给年轻妈妈提供学习婴儿护理机会[7,8]。另外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可以让产妇及家属时刻看到婴儿, 了解婴儿不同状态下的反应和应对措施, 这利于缓解产后负性情绪。

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是将所需物品及过程均清晰显示在产妇床边, 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形式在床边操作示范, 包括婴儿臀部、脐部护理、母乳喂养及沐浴技术等, 鼓励产妇参与学习实践, 并对产妇提出的疑问给予解答, 指导婴儿正确护理方式, 这不仅能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婴儿护理能力的掌握度, 而且能拉近护患间的距离, 提高产妇对护士的信任度,进而利于护理工作顺利开展[9]。由本研究表2结果得出研究组产妇对婴儿护理能力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有效验证上述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的积极应用理论, 同时该研究结果与梁妃妹临床试验成果类似, 进而验证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的积极性、可行性, 易于被产妇接受和使用[10]。关于应用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后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还有待进一步实验探索给予验证。

综上所述, 产科床边护理工作制不仅可以有效排解产妇负性心理情绪, 而且能够提高其对婴儿的护理能力, 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1]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5(6):43-44.

[2]操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395.

[3]张明园.精神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6-168.

[4]王玉玲, 王玉杰, 刘铭, 等.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12,25(2):3-5.

[5]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

[6]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7]张士琼, 李德姣.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效果与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4):340-341.

[8]罗世利.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效果观察.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7):2342-2343.

[9]谢丽梅, 王晓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河北医药,2013,35(15):2386-2387.

[10]陈丽, 岑永平, 吕月丽, 等.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393-439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66

2014-12-30]

517300 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工作制床边产科
新语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冰岛试行四天工作制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冰岛试行四天工作制
叮咛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危重症患者急救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警惕“996”工作制催生“过劳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