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2015-03-08 12:12汤战丽蔡文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
关键词:出血量脑出血家属

汤战丽 蔡文香

对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汤战丽 蔡文香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30~40岁男性患者60例, 按照出血后送治时间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为6 h内送治患者30例;Ⅱ组为6 h后送治患者30例。分析比较患者语言、肢体活动、自理能力等预后效果。结果Ⅰ组由于送治及时, 出血量小, 术后恢复快, 预后效果良好;Ⅱ组由于发现比较晚, 颅内充血严重, 病程长, 个别术后自理能力较差, 有2例患者因为送医时间延误、脑室大量充血、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与出血点、出血量、送治时间有关, 出血量越小, 累及范围越窄、送治时间越短、致残率和死亡率越低。

脑出血;预后效果;相关因素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脑出血多发生在饮酒、劳累、排便、情绪激动时, 发作突然无前兆, 脑出血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1]。且康复时间较长,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给患者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压力。由于多数人对脑出血相关知识缺乏, 患者往往被延误就医, 错过抢救的黄金时期, 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样是脑出血, 有的患者出院后不影响正常生活, 有的患者则语言功能、行为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有的患者甚至因此失去生命,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的不同, 通过本院对60例同年龄段男性, 首次脑出血病例为依据, 分析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脑出血住院男性患者60例, 年龄30~40岁。住院时间最长56 d, 最短14 d, 平均住院时间35 d。入院时意识障碍患者15例, 神志清楚患者35例, 失语患者10例。所选患者均为首次脑出血入院。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6 h内)和Ⅱ组(6 h后), 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1.2.1 出血点、出血量 壳核出血最为常见, 比例约为60%~65%。出血量<30 ml时, 患者症状较轻, 预后良好, 出血量>30 ml时, 临床症状重, 可出现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偏瘫甚至死亡;丘脑出血比例为15%~24%。患者出现偏盲、失语。部分患者出现堵塞中脑导水管而致脑积水;脑桥出血比例在10%左右, 常常无征兆发病。伴随剧烈头痛、头昏、呕吐、面部一侧麻木等。脑桥出血多从一侧遍及双侧, 出现面部和肢体整体瘫痪。双侧病理反射阳性, 由于破坏了联系丘脑下部调节体温的纤维而出现中枢性高热, 同时呼吸不规律, 病情恶化速度快, 多在发病24~48 h内死亡;小脑出血患者约占脑出血总比的10%, 患者往往先是一侧枕部疼痛、眩晕、呕吐、病侧肢体共济失调, 伴有神经麻痹、眼球震颤等;原发脑室出血较为少见, 仅占脑出血的3%~5%, 而继发性脑室出血往往由于丘脑出血后破入到侧脑室, 导致整个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系统全部充血, 这种情况非常严重, 有生命危险。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2], 为避免脑出血情况严重, 首先要让清醒的患者保持冷静、不要剧烈活动, 对于昏迷患者尽量不要移动位置并保持呼吸顺畅。对于长时间昏迷、出血量大的患者, 必要时作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若出现血压、体温过高应注意预防二次出血, 若出现心率减慢, 则注意脑水肿的发生, 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避免延误抢救最佳时机。防止压疮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及感染。

1.2.2 出血时间及预后效果 脑出血6 h内为临床抢救最佳黄金时间, 出血时间越长、送治时间越晚、抢救越困难、病情越严重。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不同系统的损伤, 给预后及今后生活带来相应难度与困扰。

对于送治及时、出血量小、清醒快的患者, 病情稳定后可先执行被动运动, 一般术后1周内开始进行, 可由护士指导家属给患者进行全身肌肉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无力, 也可辅助症状较轻的患者用一侧上肢抓牢防护栏, 让身体可以侧躺10~15 min, 然后休息片刻, 再换对侧翻身, 这样可以避免压疮的发生, 同时能够活动同侧肢体增强肌肉力量。若患者一侧无法用力, 家属可在肩臀部垫枕头使其一侧身体抬高。

血压稳定的患者可在2周后下床活动,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每天分多次练习在床尾坐, 尽量不要让患者背靠物体或家属辅助。这样可以预防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当患者可自行站稳后, 让患者手扶栏杆或家属搀扶下练习行走。在此期间, 护士应根据患者恢复进度, 分别制定康复计划, 对于运动中枢受损伤的患者, 应嘱家属锻炼患者自行进食的能力, 从使用勺子开始, 自己穿衣服, 拿大的物体, 空闲时多做一些可以恢复手指灵活性和力度的训练。对于语言中枢神经受损伤的患者, 护士应嘱家属多与之沟通, 从简单的字和叠词开始练习,鼓励患者多说话、慢慢说、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3]。

而出血量大、损伤严重的患者, 需长时间卧床, 部分患者有肢体瘫痪的可能。重度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肢体麻木、活动受限、语言障碍, 且长期营养差、同体位卧床,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 易形成褥疮, 勤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更换体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记录Ⅰ组(6 h内)、Ⅱ组(6 h后)患者预后不良效果的发生率,60例首次脑出血男性患者, 在同出血点、相近出血量下, 患者在不同送治时间, 采取护理措施后的预后效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表160 例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症状统计比较[n(%), n=30]

3 讨论

脑出血疾病的出血点、出血量、送治时间对于患者预后效果起到决定性因素, 所选60例患者中, 有2例患者由于救治过晚而导致死亡。上述表中可以看出在相同年龄段的患者中, 个体恢复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在同等出血程度和位置的情况下, 救治的时间越早, 恢复的效果越佳, 反之, 医治越晚,后遗症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 风险也就更大。

往往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酗酒、便秘、情绪易激动等因素促使脑出血的发生。加之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够,忽视身体给出的危险信号, 导致抢救不及时, 错过最佳救治,造成严重的各系统损伤, 给今后的生活带来痛苦。护士应加强脑出血疾病的健康宣教, 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家属对疾病危险征兆的预判能力, 若出现肢麻肢瘫、失语及突然头痛、呕吐、意识改变加重, 需尽早就医, 防范出血情况的复发, 提高患者存活率。

[1]陈云生, 程红, 王莉.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包头医学,2013,37(3):149-150.

[2]关健伟, 向阳.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10):631-632.

[3]吕秀英, 段淑荣.急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0):700-70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71

2015-01-20]

264200 山东省威海立市医院南院区

猜你喜欢
出血量脑出血家属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