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干预在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中的效应

2015-03-09 07:22蒋雅兰冯燕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锐器危害性品管圈

蒋雅兰 冯燕琼

管理干预在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中的效应

蒋雅兰 冯燕琼

目的探讨管理干预在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中的效应, 为预防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开展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 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为20.0%;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为6.7%,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较开展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前, 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率为53.3%, 开展后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率为90.0%,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率较开展前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理干预在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荐。

管理干预;护理人员;针刺伤;效应

近年来,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护理部门已成为各大医院的重要部门, 承担着各科室患者的护理服务任务, 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多种风险, 其中针刺伤在护理人员中是一种常见的护理风险, 近年来, 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人数不断增加, 且针刺伤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2]。针刺伤的危害性极大, 针刺伤是一些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常见传播因素, 这对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可见, 对针刺伤预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4]。本研究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本科室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开展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情况。现将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1~7月, 本科室护理人员有30名,有6名发生针刺伤。本研究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本科室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品管圈活动, 护理人员均为女性, 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4.4±2.9)岁, 护理年资1~17年, 平均护理年资(4.6±2.4)年,30名护理人员中, 本科18例, 专科12例。

1.2 开展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品管圈活动方法

1.2.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定期集中系统培训, 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指出针刺伤的常见发生形式及危害性, 手术刀、缝合针、输液针头、注射针头等锋利器械的常见危险处理方式并告知护理人员正确的处理方法, 使其了解针刺伤的常见情况、危害性及锐器的处理方法。在系统培训后, 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并将考核成绩与工作业绩及晋升挂钩, 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2.2 日常工作规范化操作流程管理 护士长携带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 制定各种注射方法的冲封管和拔针操作流程指引, 并组织学习, 并对年轻护士的护理操作进行指导, 要求护士将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针头、缝合针等锐器放入专用防渗透、防刺破的收集器中, 指导护理人员将收集器携带至病床旁, 以便护理人员在使用后能及时将污染的锐器处理,避免因拿在手中不小心刺伤自己或他人。护士长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对操作不符要求的护士进行指导, 告知其规范化操作流程。为避免护理人员的应付心理, 科室制定奖惩制度,对为按照操作规程处理锐器的护理人员进行扣分, 并与其奖金挂钩, 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

1.2.3 增加护理人员配置 各种疾病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这无形中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有限的时间内, 护理人员要完成护理任务, 只能加快工作速度, 这就导致护理质量降低, 而且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风险大大增加。为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针刺伤发生风险,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增加护理人员配置。

1.2.4 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 一些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往往不足, 未了解其严重危害性, 科室应加强防范宣教,告知护理人员针刺伤的严重危害性, 督促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防范意识, 加强防范措施。

1.2.5 配置锐器处理器具及安全性高的输液器 护理人员根据工作情况及时领取锐器盒, 保证每个治疗车、处置盘均有配备, 以便及时使用。普通型套管针容易造成针刺伤, 为此,本科室采用防针刺伤安全型套管针, 以降低针刺伤发生风险。

1.2.6 加强宣传 科室设计重点鲜明的画报标语, 张贴在醒目位置, 便于护理人员看见, 时刻做好防范措施, 并制作清晰直观的小册子, 时刻提醒、帮助护理人员防止针刺伤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开展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品管圈活动后科室护理人员的针刺伤情况;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观察科室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情况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30名护理人员中有6名发生针刺伤, 针刺伤发生率为20.0%,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30名护理人员中有2名发生针刺伤, 针刺伤发生率为6.7%, 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情况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 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率为53.3%,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率为90.0%, 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30 名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情况(n, %)

表230 名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情况(n, %)

3 讨论

针刺伤是指损伤至受伤者皮肤深部, 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针刺伤是职业性损伤的常见形式之一。近年来, 各种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 各大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大量的患者, 然而患者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离不开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中, 针刺伤是常见的护理损伤之一,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随着医院患者人数的增多, 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大, 护士是接触手术刀、缝合针、输液针、注射针头等锋利器械最多的人员之一, 因此,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风险大大增加, 有研究表明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人数超过医护人员针刺伤总数的60%[5,6]。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性极大,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极容易被一些致病菌感染, 而且输液针头、注射针头、手术刀、缝合针等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感染的重要媒介, 若这些锐器的使用人群为上述疾病患者, 则护理人员感染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7,8]。由此可见, 在护理科室实行护理人员针刺伤管理干预措施对保障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 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刺伤作为临床护理常见损伤之一, 由于其严重的危害性, 所以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 关于针刺伤的预防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保障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且规范操作率明显升高。本研究为管理干预在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粟玉芳, 唐玉梅, 李元晖.等.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与对策.广西医学,2014,36(4):545-547.

[2]龚光明.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680-682.

[3]宋祎.护士意外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防护对策.中外健康文摘,2012,9(34):306-307.

[4]邵芳晓.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2):255-257.

[5]王美容, 朱秀兰, 方东萍.等.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4-1125.

[6]段霞, 施雁.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护理学杂志,2012,27(5):1-2.

[7]韦衡秋.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进展.医学信息,2010,23(6):2020-2021.

[8]刘丽群, 孙湘, 丁翔.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调查.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16-121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209

2015-04-27]

529000 江门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锐器危害性品管圈
特朗普时期以来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变化及其危害性
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酒的危害性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