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探究

2015-03-12 22:03叶舒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县域经济发展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成为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县域经济是具有行政区划特色的区域经济,能够在城市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构建起纽带,县域经济得到较好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县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还能够调节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本文主要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阐述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涵义,并对其内在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内在动力

县是我国重要的行政区域,其构成了我国完善的行政体制。县域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尤其是“十六大”以后,党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自此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内容,各界学者也不断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创新建议。因此,加强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县域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县域经济是具有开放性、多样化特点的城乡一体化经济,其主要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中通过合理利用资源、统一安排形成的开放式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县域经济主要以县城本身作为重心,将城镇联系起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其发展领域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及乡镇企业,因此区域化的特色非常明显。县域经济具有七个层次的内涵,一是县域经济是集县、城镇、农村三地的区域经济为一体,实现共同发展。二是由县级政府统一领导,财政独立。三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仍然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动向,并不是在固定的区域内封闭进行,而其仅仅是地域上的封闭,实质上的开放。四是存在无法取代的地域特色,这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源背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五是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无可取代。六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因地制宜地选择重点产业进行。七是能够为国家“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手段模式以及切入点。

二、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其产生来源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分析,地域性对于动力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气候以及土壤等相关的自然资源便是最根本的动力;而对于以发展工业为主的县域经济而言,其所处的位置、矿和有色金属等工业的资源便是最重要的动力。要想理清不同县域经济之间的动力机制,首先应当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解和掌握。

在实际的发展中,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然资源以及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包括县域内的地理风貌、气候、水利以及土壤、矿藏等资源。而人文资源则是由历史经过积淀而不断形成的无法更改的资源,同样具有自然性。其次是县域内的人口数量以及科技水平。这些因素不同于自然因素,可以后天再生与形成的。再次便是市场问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广阔的市场,正是由于市场的引导性机制发挥的作用,才能够为下一步县域经济的发展计划制定蓝图。最后为组织机制,经济的运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一个健全的、科学的管理组织予以统筹,并进行合理的指导规划。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将县域经济的发展动力分为传统型驱动力、政策性动力、知识经济动力以及城乡合作动力等。

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综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县域经济发展典型特征来看,可以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总结为五类。

1.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都结合自身特色,由传统的农业化模式向工业化模式过渡,实现产业机构化升级。尤其是乡镇工业的发展非常迅猛,不仅是县级经济的发展助力,还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曾一度占据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一半份额。

2.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尽管农业在部分县域内所贡献的经济能力逐年下滑,但是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我国不断出台了相应地扶持政策,帮助开发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强村集体与企业合作,并实行市场化经营,逐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3.服务业发展模式。过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一直占据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位置,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一直很缓慢。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身需求不断地加大,服务业便顺势而起。现如今,第三产业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规模,其中以旅游服务与产品批发服务发展最为迅猛。

4.城市化带动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逐渐辐射到周边的郊区城镇。这不仅缓解了中心城区的压力,也为周边城镇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市郊区城镇由于距离城中心近,能够快速获取市场讯息,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此外,还拥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城区优秀人才和资源等,为县域内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5.国际合作发展模式。这种合作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外资企业及国外资源的进驻,并加强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其市场导向的确定源自于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因此制定的发展计划更为谨慎和全面。但由于该模式对于县区域内自身的条件要求较高,这些外资企业一般优先选择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且有特色的产业县域,故而这种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少。

四、结束语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本区域内的事情,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且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各县域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宜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谢时茂.县域经济发展创新模式分析[J].理论科学,2013(1).

作者简介:叶舒(1987- ),女,辽宁黑山人,助理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