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3-12 01:20焦晓晓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摘 要:首先,本文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公允价值难以得到可靠计量及存在利润操纵的行为这两个方面;接下来,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问题的对策,分别对购买法的问题及权益结合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原则。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2006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该准则在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的当前国情,对不同情形下的会计处理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过程中,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性。在我国当前会计准则的要求下,企业合并可分为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分别适合采用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随着会计准则的应用不断深化,在企业合并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使得两种处理方法自身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因此,我国企业合并不仅需借鉴国际经验,还应更多分析我国的发展形势和迫切需要。

一、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问题

1.公允价值难以得到可靠计量

在当前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如果企业合并使用购买法,无论是并购企业的所付成本,还是被并购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都应计入公允价值的范围内,对于二者间存在的差额,则应作为商誉或当期损益。但与此同时,在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上,新出台的准则却并未给出明确的实施办法,导致在对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时缺乏权威性的依据,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其后又重新对准则进行了一定补充,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从另一角度来说,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秩序良好的证券市场,资产评估市场的运行情况也还存在较多问题,因而难以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更多地依赖于主观臆测,随意性较强,这样就无法得出被并购企业的实际可辨认资产值。同时,我国交易市场的运作具有自发性的特点,相关监督机制长期缺失,从而使得定价无法被准确衡量,而购买法的实行正是以公允价值为前提,因此会有失公允。

2.存在利润操纵的行为

由于在衡量公允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主观性而存在一定误差,这样就给并购过程中的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对于并购方来说,可将其合并成本中的合并对价进行人为抬升,同时压低对方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从而使合并后的商誉更高,这样一来,当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超出其账面价值时,其产生的差额就可当期损益,使实际利润得以调整;而对方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由于被人为压低,如果在合并后以正常市场价格售出,就能获丰厚的收益。根据我国当前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无需进行摊销,而是以减值测试取而代之,只需在每个会计期末进行即可。如果并未发生减值,企业就不必进行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这样一来,企业就可通过压低对方公允价值的手段,将资产的折旧、摊销费用的部分进行转化,使商誉减值,从而达到对利润的操纵。

二、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问题的对策

1.购买法改进对策

首先,应对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研究和分析,积极引进其中关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面的有效措施,对资产及负债的衡量需进行严格的考量,确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并在准则的具体条例中予以体现,对我国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规范;其次,如果企业使用了购买法,则应在披露合并对价,对方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的同时,如果部分项目差额过大,还需作出特别说明,对这些项目的价值变化幅度和趋势进行解释;最后,对于并购后的商誉问题,应采取合理的步骤进行确认,这就需要通过商誉减值测试来得以保证,杜绝企业以商誉变化为手段,对利润进行人为操纵。

2.权益结合法改进对策

首先,对于“同一控制”而言,应明确其界限范围,坚持内容优先于形式的原则,从而得知控制方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对其在合并过程的关键程度予以正确评估;其次,应对合并方在合并活动中的权利进行必要的限制,防止其对被合并方的随意处置,如合并方通常会将对方资产变卖,从中获取巨大收益;最后,应完善合并活动的相关报表,在其中整理出已处置资产带来的效益,以及负债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再计算出排除这两个因素下的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各项指标,并分析出对企业今后发展的影响,这样就可根据报表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出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发展动向,同时也论述了我国资产评估市场不够成熟的现状,说明我国既应该借鉴国外的处理原则,也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对企业合并处理准则进行完善。本文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陈伊暄.电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对策——基于"三重底线"概念的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01):127-129.

[2]田婷.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由上海第一百货与华联商厦合并案件引发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1(01):326-327.

[3]黄世忠,陈箭深,张象至,王肖健.企业合并会计的经济后果分析——兼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计量属性的整合[J].会计研究,2012,20(08):246-247.

[4]黄毅哲.国内外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方面的比较差异和相互影响

——公允价值的使用及资产减值[J].科技资讯,2012,16(34):390-391.

[5]陶伟.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CAS20)与国际趋同及对企业合并的导向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15(11):214-215.

作者简介:焦晓晓(1991.04- ),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

猜你喜欢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企业合并中会计报表的处理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浅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
控制权归属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认定条件辨析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营改增”会计处理及其对企业财务影响解析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企业合并的所得税税政研究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