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5-03-12 01:20张秀珍
商场现代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改革会计教育模式,是当今会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普通高等院校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培养目标

一、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过高。目前我国许多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目标定位过高、范围过广,过分强调教学和科研人才的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致使大部分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的能力,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完善。目前许多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理论必修课时比例过高,选修课时较少,实践课时较少,而且与理论课脱节,模拟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课程设置导致课程体系内容达不到会计教育目标的要求,致使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3.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目前我国会计教育,从教学方法上看,虽然采用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略有应用,但主要的教学方法依然是“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基本是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课下背,没有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手段看,除“粉笔+黑板”外,多媒体教学比较普遍,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教案上墙,网络教学运用较少。

4.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从目前会计专业任课教师来看,95%以上是来自高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担任过会计或者从事过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校教师少之又少,高校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差,甚至出现了教会计的教师做不了会计,这样的教师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符合国家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其次,要考虑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普通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能在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种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从事会计、财务等管理工作,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2.优化理论课程体系。普通高校为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首先,应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入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性。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模块化理论教学体系,在每个模块中设置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适当降低必修课的课时,扩大选修课的比例,使本专业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学科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选修课的机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与改革,将财务会计学的知识结构系统化,将《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部分内容整合为《初级实务会计》;将《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内容认真梳理,合理确定归属;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整合为《财务管理》课程,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讲授《管理会计》内容;应增设《会计理论前沿》、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前沿课程。

3.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应将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为一个独立模块,将实践教学分为校内模拟和校外实习两个小模块。二是应加强会计多功能模拟实验室建设,使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相结合,使会计学科,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模拟相结合。三是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活动,聘请企业高级会计师、财务管理人员加入课程团队,进入实践课堂讲学,改变传统单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开放性的办学模式。

4.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法的研究,应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可根据各门课程性质的不同,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目标任务驱动法、探究式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丰富教学内涵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会计实际中的证→账→表与基本理论相结合,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应适当增加网络教学,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为此,各高校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专业带头人引进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事务所等有关单位锻炼,率先提高动手能力。三是要加强会计教师的学历提高和继续培训,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掌握会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研和科研能力。四是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五是定期举办公开课评比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韩明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0(4).

[2]张秀珍,方佳敏.会计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

[3]邵瑞,刘睿洁.我国会计人才素质培养的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08(10).

作者简介:张秀珍,教授,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管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