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进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视角
——基于江苏靖江太东村、湖南岳阳清水村的实证研究

2015-03-14 05:21刘洪波
关键词:靖江文明绿色

刘洪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部,长沙 410205)

文化进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视角
——基于江苏靖江太东村、湖南岳阳清水村的实证研究

刘洪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部,长沙 410205)

选择江苏靖江和湖南岳阳为调查对象,探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各自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两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数据,发现两地由于各自的产业优势、地区位置等不同,在对生态文明主要考量指标——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方面存在不同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还发现生态文明接受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从文化进化的角度给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包括文化、制度、行政、示范和社会的力量。

文化进化;农村生态文明;江苏靖江太东村;湖南岳阳清水村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属于历史范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障人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本文通过选取江苏靖江和湖南岳阳两地各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地调查,剖析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状,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从文化进化的角度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以便为地方相关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新桥镇太东村地处“上海2小时都市圈”内,长江之滨、江苏沿江开发的前沿,位于苏中靖江市西南部,328国道、姜八公路在这里交汇,新长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在附近横亘,黄金水道长江在身边奔腾,东近江阴长江大桥,南望无锡、常州,西邻泰兴黄桥,北有名城扬州,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村有25个村民小组,共826户,2880人。村域面积3865亩,拥有耕地2738亩,2013年村办企业的销售额为2864万元,农副生产主要以粮食、水蛭等特种养殖为主,生产总值19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 800元。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新墙镇清水村位于新墙河上游,毗邻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属于长株潭城市群“2小时经济圈”,107国道贯穿全境,近临岳阳市区和县城,紧连京珠高速,交通便捷,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全村有耕地1430亩,辖14个村民小组,275户,1070人。2010年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挂牌示范村。清水村葡萄总产值累计达到9000万元,并自酿葡萄酒总产值累计达到1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 420元。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建成了1000米的葡萄观光走廊和清水河水系景观工程,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调查选取太东村和清水村,虽分别地处东部地区的江苏省和中部地区的湖南省,但两地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两地均毗邻城市群;在广义上可以划分为都市型农村;两地农民的人均收入基本相当等。因此,两地的可比性较强。

二、调查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调查数据

2014年8月24日至2014年8月28日,本项目组在新桥镇太东村与孝化村先与村干部进行访谈,随后采取入门进户的面对面访谈方式,共访谈村民192人次,填写调查问卷192份。问卷分为村民基本情况、“两型”农村建设现状及村民态度、村民的愿望等三部分。村民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在年龄方面,被调查者主要是青壮年人,37岁以下的占受访比例的57%,60岁以下的占受访比例的86%;在性别方面,被调查者的男性偏多,占受访比例的60%;在文化程度方面,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的被调查者占受访比例的55%。

2014年8月29日至2014年8月31日,项目组在新墙镇清水村先与村干部进行访谈,随后采取入门进户的面对面访谈方式,共访谈村民197人次,填写调查问卷197份。问卷分为村民基本情况、“两型”农村建设现状及村民态度、村民的愿望等三部分。村民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在年龄方面,被调查者主要是中老年人,37岁以上的占受访比例的53%;在性别方面,被调查者的女性偏多,占受访比例的53%;在文化程度方面,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初中及初中以下的被调查者占受访比例的51%。

三、两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数据分析

第一,两地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存在差异,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与生态文明接受程度存在不完全同步性。

通过调查发现,两地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多关联。从表1、表2可以看到,作为东部地区农村的靖江太东村,在对绿色消费的认识程度上,稍微落后于中部地区农村的岳阳清水村。考虑到两地的收入水平、区域经济水平、产业优势、地区位置、调查对象、政府宣传力度等诸多因素,可以得出结论,并不是区域经济水平高,对生态文明的重要指征——绿色消费理解和接受程度就高。也就是说,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与生态文明接受程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亦不是亦步亦趋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完全同步性。但从表3可以看出,地处东部的江苏靖江属于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已实现小康,因而在日常生活中,相比后来崛起的中部湖南岳阳农村,江苏靖江的农民已更多地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环保因素和绿色因素。

表1 是否了解绿色消费

表2 是否注意消费方式

表3 是否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绿色消费等意识贯穿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两地对绿色生产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表明生态文明的建设有自身的规律与特征。

从表4可以看出,两地在绿色生产方面存在差异,这说明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有自身的规律与特征,也就是说并不是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对绿色生产的接受程度就越高。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本就属于社会意识的一种,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生产方式决定的,但也要看到其作为社会意识,它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譬如,绿色生产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从表4、表5、表6可以看出,岳阳作为中部农村的优秀代表,地处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周边,伴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向纵深展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政府层面要更加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应地,农民对“两型社会”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要高,也更加愿意进行有机农业的绿色生产。这就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只要政策与措施得当,生态文明可以率先在经济后行发展的地区取得突破。甚至经济后行发展的农村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可以直接通过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实现经济后来居上。

表4 是否了解绿色农业、有机农业

表5 是否了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表6 是否愿意从事有机农业的生产

调查显示,在岳阳,有57%的调查对象进行过农作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靖江有61%。在农业生产时是否使用节水技术方面,岳阳有51%的受访者使用过,靖江有60%。对作物更倾向于产量还是质量方面,岳阳有35%的受访者追求的是产量,而靖江有77%。在农作物的农药用量方面,两地的受访者没有不用农药的,其中,岳阳有18%的受访者使用较多农药,而靖江有29%。在农药瓶是否就地处理方面,岳阳有36%的受访者表示就地处理,而靖江有60%。

第三,两地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投入存在较大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两地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表7、表8、表9、表10可以看出,虽然两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基本相当,但是靖江由于地处经济发展的东部,有较为雄厚的上级财政支持,因而在各种投入方面,是要高于地处中部地区的岳阳的。可见,两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投入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

表7 您所在的农村是否有环保意识、绿色消费等知识的宣传

表8 国家有没有派人到您的村里教您一些新的种植技术或农业生产技术

表9 是否有人给您做过土壤养分、重金属、农残检测

表10 您村里跟农业有关的基础建设如水坝、水利工程是否完备

四、文化进化: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新向度

中国农村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那些世世代代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农民,对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乡风民俗,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并作用于自己的实践活动,这也就是社会发展中的文化惯性现象。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必然有一个长期的普及过程,农民对其必然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先进文化与文化惯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生产与生活、情感与心理、认知与行为上的悖论。与生物进化一样,文化也存在着进化的问题。文化进化是指文化特征由上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过程,它往往以文化与社会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2]在一个文化系统中,影响文化进化的因素无非是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创造、法律、制度、宗教等因素。生态文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作为受到行政力量支撑的先进文化与先进生产消费方式,应该是也必然是农村文化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变量。

第一,文化的力量:通过建设“两型文化”来推进文化进化。“两型文化”是伴随着“两型社会”建设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是指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题的思想道德文化、产业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的总称。“两型文化”的核心就是生态文明,[3]其中思想道德文化是构建“两型社会”的指导,产业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是表现,制度文化是保障,技术文化是动力。“两型文化”作为一种政府倡导和主导的文化软实力,一方面具有硬实力的坚实性与支撑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渗透力和凝聚力,甚至比硬实力更加强大而持久。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湖南岳阳在整体经济水平上落后于江苏靖江,但是地处中部地区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周边,自从2009年“两型社会”建设启动起不断酝酿培育“两型文化”,直至2012年正式提出要培育“两型文化”。如今,“两型文化”正在一点一滴地改变长株潭及周边地区的文化生态,尽管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将较为漫长,但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生产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方式的变化。

第二,制度的力量: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实现文化进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就是要充分发挥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用制度来约束资源使用权力,用制度来规范资源开发行为,用制度来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用制度来保障合法环境权益。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4]在调研活动中发现,很多政策的出发点与建设项目的方案都是好的,而一旦执行下来,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例如农村沼气池的建设,本来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但由于气候原因、维修渠道不通畅或建设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很多耗费了大量资金建设的沼气池因此废弃。无论是江苏靖江,还是湖南岳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普遍的改善,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在岳阳的清水村,道路两旁均设置了垃圾箱,但缺乏管理,锈迹斑斑,里面的垃圾已经堆到外面,但无人管理与清扫。可以看出,生态文明的建设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地与传统生态文化对抗的过程。因此,用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实现文化进化的制度力量。

第三,行政的力量:通过政府行为来撬动文化进化。社会与经济发展要顺应时代,任何时代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力量,尤其是政府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条件下,政府不仅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而且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社会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早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文化进化,必须发挥行政的力量,通过各项政策措施,合力撬动农村生态文明的“支撑点”。除了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居民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文化外,还应有政府的行政行为。在调研中,靖江太东村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占地近4亩,设有社区卫生、老年活动中心、居家养老室、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广场等。岳阳清水村设有文化活动中心,健身运动器材遍布全村,每天都会有人在这里休闲或是娱乐;靖江孝化村每天晚上都有人组队跳广场舞,人们都会踊跃参加。在调研中,农民普遍反映,基础的文化活动设施确实都修建起来了,但是农民的文化活动均为自发组织的。各级政府部门可以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并且让这些活动或比赛固定化、传统化,尽最大可能地把农民从麻将室里、牌桌上、网吧里吸引到球场上、草坪上,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现代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进化,将会有效地促进农村的生态意识与生态文明的形成。

第四,示范的力量:通过农村中的“示范效应”来实现文化进化。在中国的农村中,有一种力量具有的推动力是不可小觑的,那就是“示范效应”带来的推动力。在生活中,总是需要一批所谓的“先进力量”来引领人们,在绿色生产中也不例外。政府通过先试行一批村民进行开发绿色生态产业,作为带头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和普及。无论是在江苏靖江,还是在湖南岳阳,这都是一样的。在靖江太东村,笔者参观了许多生态农业的龙头产业,有生态鱼塘、生态特种养殖场等。正是这些龙头企业的示范力量,带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使得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在村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建设。在岳阳县的清水村,由个体户示范到全村跟进,逐步发展壮大的生态果园,使得该村成为一个具有旅游特色的村庄,可见“示范效应”在文化进化中的重要性。

第五,社会的力量: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来推动文化进化。如上所述,影响文化进化的因素无非是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创造、法律、制度、宗教等因素。文化进化需要各种力量实现,比如岳阳清水村积极举办“葡萄采摘一日游”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社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通过土地流转,清水村目前有超过5000亩葡萄种植面积,是岳阳市规模最大的绿色环保农产品种植基地。绿色环保的种植业的大力发展也为该村的旅游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今年,岳阳县旅游局为推进农村生态旅游,在该村开辟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市内外的广大游客。靖江孝化村在进行文化建设方面积极组织民间文艺团队的创作演出,引导民间表演艺术团队搜集、整理、编排系列文艺节目,丰富宣传教育志愿者活动,成立了青年宣传教育志愿者协会,采取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除此之外孝化村还定期举办文化节,开展文化建设成果展、市民文艺嘉年华、文艺演出等活动,吸引城市居民观看与消费。

五、结束语

生态文明、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从根本上说,是由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所引发的。农村的生产达到一定程度,环境的重要性和生活生产观念的变更客观上推进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从对江苏靖江、湖南岳阳的调查可以看出,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本身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生产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如果合理地采取一些正确的措施,实现农村传统生态文化的进化,即便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美丽中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1]方雷.构建和谐社会:生态社会主义可资借鉴的理念与策略[J].江汉论坛,2006(4):19-22.

[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3.

[3]唐爱平.张文雄在湖南社科界学术年会上做主题报告,要求以两型文化引领两型社会建设[N].湖南日报,2012-12-13(3).

[4]何德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N].湖南日报,2013-12-06(13).

2014-10-30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14B105)

刘洪波(1978-),男,副教授;E-mail:leirenzhiwang@yeah.net

1671-7031(2015)01-0095-05

D616

A

猜你喜欢
靖江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靖江马桥镇把牢“安全第一关”
请文明演绎
阅尽王城知桂林——独秀峰·靖江王城
马洲警侨联动——情暖海外靖江人
漫说文明
桂林靖江王陵遗址博物馆宣传教育探析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