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雕版印刷

2015-03-15 02:05
中国三峡 2015年3期
关键词:刻字陈家木板

扬州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有“杭集扬帮”的大名。两年前寻访过的扬州雕版“杭集扬帮”的根据地杭集镇王集村陈东组,在现代的拆迁中已差不多变成一片废墟,只留下雕版世家陈家一栋孤零零的院落。寻访过很多手艺世家,看过很多手艺命悬一族的案例,但从未见过一门手艺像陈家之于雕版这样彻底。

雕版印刷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三类。官刻是官府组织的刻印工厂;坊刻是由私人作坊主聘请雕版印刷艺人开设的作坊;而家刻则是家族传承或拜师带徒式的个体户。清末,国外先进的印刷技术引入之后,雕版印刷官刻逐渐消失,而坊刻和家刻却艰难地延续了下来。

杭集镇太小,不得官刻垂青,却是坊刻、家刻云集之地:陈恒和父子的书店“陈恒和书林”在此搜集乡邦文献遗稿,辑刊出版过《扬州丛刊》;陈开良祖孙的杭集刻字坊在此整理过古籍名著《四明丛书》、《暖红室》;雕版学者杜信孚在此著书《明代版刻综录》……正是这些书林、字坊、学者、刻工构成的“杭集扬帮”,让扬州成为了中国雕版印刷重镇,让古老的雕版印刷得以传承下来,成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

如今的杭集镇已经不再是历史上以雕版印刷术闻名海内的雕版之乡,而变成了“中国酒店日用品之都”。小路被熙来攘往的人群塞得寸步难行,陪我一道的老扬州不断用地道的扬州话问路,但是路人皆笑而不答,他们都是外地务工人员。

陈义时大师的住所在一片拆迁景象的包围中,是一栋二层的青砖小楼和几间平房构成的小院,小院里种满了盆景。在和煦的阳光里,陈义时和老伴儿正坐在躺椅上晒太阳,两人手中同样捧着一个青铜小火炉,场景份外温暖。

工作台上的刻板和工具。

房子是陈氏家族的老宅,但陈义时年轻时一直被父亲派往扬州城中的广陵古籍刻印社工作,没住过几天。退休后终于可以回到老家了,种种花,晒晒太阳,刻刻字,带带徒弟,一天就过去了。

地处扬州西郊的杭集镇,地方虽不大,但自古就是扬州雕版印刷的中心。雕版印刷繁荣之时,仅陈义时家所在的陈家庄,也就是如今的王集村陈东组,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就多达六十人。自祖父陈开良开办“杭集刻字坊”以来,雕版印刷就成为了陈家四代人薪火相传的职业,年长日久,雕版印刷不再是一门职业这么简单,已经成为了陈家人的精神家园。在陈义时年幼时,仅家里的刻字坊就有三十多位工匠,写样、雕刻、装订各司其职。父亲带着工人来往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拉订单、送货。也不断有外地的客商慕名而来看版、下订单。用现在的话说,杭集有雕版印刷完整的产业链。

陈家的祖宅是一个三进的院落,第三进小院是个五六十平方米的院子,正中间是一个巨型水池。陈义时走到水池边挽起衣袖把手伸进黑色的池水中,捞起一块黑色的木板。他介绍道,这是黄梨木,一种只开花不结果的梨树,因为木质坚硬,是做雕版的好材料。陈义时先是眼睛凑近瞅瞅,然后用鼻嗅嗅,最后用指甲扣扣后,摇了摇头自言自语:“糖份还没除尽,还得呛呛。”呛,是指雕版版材制作过程中用石灰水去除木质中的营养物质的工序。用石灰水呛过后,木材中的养料就被去除了,做成的雕版就不容易被虫蛀。呛好的木板捞起来后,不能暴晒,那样容易开裂,也不能堆放,那样容易腐烂,应放在通风阴凉处阴干。

雕版印刷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原料制作开始,到写样、刻版、印刷、装订等有几十道工序。以前,祖传的雕版印刷技艺是一门发家致富、不外传的手艺。为了防止技术外泄,家里做雕版印刷都是流水线,每个工人一生只会学一道工艺。但是如今,学的人少了,没有那么多人配合,就必须教所有学徒全套工艺。

又回到第一进的小院中,沿着外露在院子中的楼梯拾级而上,连绵不绝的“沙沙”声正是刻字的拳刀划在黄梨木上发出的声响。一块黄梨木板,一把锋利拳刀,黄灯青卷,三位花样年华的女孩正屏气凝神刻版。“发刀要快,干净利落;挑刀要准,不偏毫厘。”陈义时站在三位女孩背后,厉声指导徒弟。在指导完后,一边看徒弟的动作,一边观察她们的表情。陈义时教徒很严,希望徒弟能够用心把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但是又怕自己太严厉把她们骂跑了。现在收徒弟不容易,这几位徒弟主动请缨学习雕版印刷技艺,让陈义时非常感动。

刻版是雕版印刷的核心技艺。以前挑刀的只会挑刀,发刀的只管发刀,就怕学徒把技术学跑了。现在反转了,技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愿学,好在还有年轻人找上门自己要求学,不然祖传的技艺真的就要失传了。

其实他的儿子陈静也还在家族雕版印刷的行当里,他注册了一家名为“扬州市东方雕版印刷文化传承保护中心”的公司。父子俩在何为传承上存在分歧。陈义时认为,传承就是自己成为工匠,能拿得起拳刀刻得了版。陈静则认为,传承就是让工艺和市场找到平衡点。

父子俩虽在雕版传承上有分歧,但在守护技艺上空前默契。陈静坦言,他成立公司是准备开发雕版衍生品,看中了陈家雕版世家的名号和父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传承人”的金字招牌。他其实和父亲一样,都在寻找传家守业两相宜的办法。

上左:陈义时检查正在“呛呛”的黄梨木。

上右:检查正在阴干的木板,从原料制作开始,到写样、刻版、印刷、装订,有几十道工序。

下左:为使木板上的画稿更清晰,需给画稿上油。

下右:雕版印刷的图案根据色彩的差异分割成几部分,最后通过各个拓印拼凑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猜你喜欢
刻字陈家木板
PbI2/Pb5S2I6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Porous AlN films grown on C-face SiC by 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
沈辰绘画作品欣赏
智海急流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商朝
———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