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西藏墨脱:从探险秘境到发现热土

2015-03-15 02:05栏目主持IBE左凌仁编辑
中国三峡 2015年3期
关键词:墨脱物种摄影

栏目主持/IBE 文/左凌仁 编辑/任 红

变化中的西藏墨脱:从探险秘境到发现热土

栏目主持/IBE 文/左凌仁 编辑/任 红

2013年底,墨脱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县难以驱车到达的历史。交通的便利使得墨脱县探险层次的魅力逐渐减弱,但是随着更多人有机会来到这里,墨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生物爱好者、科研人员以及摄影师越来越多地涉足,正在慢慢揭开这一地区动植物资源的神秘与未知。

墨脱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我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也是西藏东南部最为偏远的一个县。在墨脱境内耸立着相隔不远的两座雪峰: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雅鲁藏布江从两座山峰的夹峙中咆哮而出,于崇山峻岭间劈开一道深达五千多米的深壑,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

正是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存在以及高耸的青藏高原造成的大气回流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开始沿着这条宽阔的峡谷一路北伐,挟裹着热量和水分,硬生生地将热带气候至少向北推进了六个纬度,在喜马拉雅南麓营造出一片中国最北端的热带季雨林区域,这也让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墨脱所属区域可以说是中国植被类型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从开始进入墨脱的嘎隆拉山口直至海拔1100米的县城,沿途的植被几乎包括了北半球各种森林类型。苍茫雄浑的雪线,孕育生机的流石滩,云雾缭绕的草甸灌丛,高大浓密的针叶林,茂密繁盛的阔叶林,炎热潮湿的半常绿雨林,最后, 由高向低的小路会把你引向完全陌生的热带季雨林之中,向南绵延与南亚次大陆的森林连成一体。

丰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加上处于印度次大陆和青藏高原两大地理单元的边缘相交地带,墨脱的山地还为生物的南北扩散、迁徙提供了一条绝佳的通道,因为山路险峻,历史上人类足迹难以到达,很多在其他地区难以见到的珍稀动植物,在墨脱地区幸运地得以保存。

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曾在墨脱开展过两次系统的调查,共记录拍摄到约200种鸟类以及40余种兽类。棕颈犀鸟、猛隼、云豹、黑熊、豺以及棘棱皮树蛙、眼镜王蛇、察隅烙铁头等两栖爬行动物,还有墨脱缺翅虫、蓝带枯叶蝶等罕见昆虫,很多物种第一次有了清晰的影像记录,其中猛隼还是在中国境内的首次发现。

对于那些只是想一睹墨脱风光的游客来说,墨脱仿佛一处被解密的秘境;但是对于热衷自然探索的人而言,墨脱的神秘才刚刚露出冰山一角。事实证明,自从通车之后,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研究人员开始进入这片区域,在这里不停地发现西藏物种新记录、中国物种新记录,或者弥补之前的考察的不足,或者修正之前对这里物种认知的错误。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墨脱的物种名录上将会增加许多新的名字,以及更加详实、准确的科学描述。

雅鲁藏布江水在大山之间切出深深的峡谷,有山的映衬才更加突显出水的壮阔。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万千生物来说,江水的多少也意味着雨量的充沛与否。 摄影/程斌

时值深秋,每晚一场连绵雨,早晨开始放晴,雨林最美丽的时刻就是伴随着各种鸟鸣声的云雾奇观,难以言表的神秘氛围让这片山林透出格外原始的气息。 摄影/程斌

用“一日有四季”形容墨脱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巨大的垂直落差,让人在这里既可以抬头看到不远处的雪山,也可以同时看到属于温带森林带和亚热带的雨林。 摄影/程斌

海拔7000多米的南迦巴瓦峰安静地耸立在金色的夕照中,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日照金山”,正是由于这座“神山”的庇佑,这片神奇的土地才更加让人向往。 摄影/程斌

林领雀是一种长得酷似麻雀的小型鸟类,它们依靠数量众多的群体优势生活在村落的周边地带,让人忧虑的是人类的生活垃圾是它们大量的食物来源。 摄影/程斌

各种水的颜色是墨脱之行最让人难忘的,可贵的是这里仍然有自由奔腾的江河,从含有泥沙的黄褐色江水到清如翡翠的江水,有时候竟然只是一岭之隔。 摄影/程斌

上:蛇中之王的风范的确不是浪得虚名,体长四米多的眼镜王蛇在林间坡地上四处游走,它们狩猎其它蛇类的同时,也以顶级掠食者的身份代表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摄影/李成

下:很难想象这种如同蓝宝石般闪耀的蝴蝶就生活在背崩乡的乡间小路上,这种名为翠蓝眼蛱蝶的物种只是墨脱这个蝴蝶王国中几百种蝴蝶种类里的一员。 摄影/程斌

上:黄喉貂算是墨脱经常有机会见到的小型猛兽了,和人们印象中著名的黄鼠狼和紫貂大不相同,它们喜欢成群活动,甚至还有能力捕获大型的食草动物,比如鹿。 摄影/程斌

下: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一只啄木鸟,你的第一反应这绝对是个玩笑。在我们从小所接受的科普教育中,大斑啄木鸟的典型形象已经根深蒂固,白眉棕啄木鸟会让你对啄木鸟这个类群有更多的认知。 摄影/郭亮

墨脱的“土著”民族是门巴人和珞巴人,骁勇的性格让他们在历史上有过很多次交战。不过,无论哪一方输赢,对这里的野生动物进行利用的习俗都不会改变。 摄影/程斌

【IBE简介】

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是一家由专业摄影师创立的自然影像机构。

IBE即Imaging Biodiversity Expedition(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简称,它是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自主研发的一种生物调查方法,通过收集带有科学数据的影像来作为证据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一次调查由多位专业自然摄影师合作完成,在分工拍摄不同生物类群后将影像和科学数据汇总成为调查成果。

IBE希望解决中国自然影像缺失,公众对中国自然了解匮乏的问题。其宗旨是用影像记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传播中国的自然之美。

曾获奖项:

2012年第七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GORE-TEX最佳公益环保精神奖

201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传播奖一等奖

【摄影师简介】

程斌,IBE策划/展览总监,自然摄影师,策展人,专栏作家。作品曾获“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一等奖,“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全球大赛”铜奖。他希望通过自然影像的传播,让更多人关注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郭亮,IBE联合创始人,CEO兼行政财务总监,自然摄影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作品曾获首届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鸟类摄影大赛图片故事组优秀奖,首届中国国家地理“荒野传奇”自然摄影大赛哺乳动物组金奖,铜奖,优秀奖。

李成,自然摄影师,资深工业设计顾问,兽类和两栖爬行类研究者,曾屡次发现国内新物种,著有《蛇:冷艳猎手》,致力于推动中国自然和野生动物的保护。

猜你喜欢
墨脱物种摄影
墨脱之路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墨脱:揭开“莲花圣地”的绝美面纱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空谷幽兰“墨脱”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莲花秘境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