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2015-03-15 06:45安富海
学术探索 2015年10期
关键词:藏汉资源库藏族

安富海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安富海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双语课程资源匮乏是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双语课程资源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不高、发展缓慢的有效途径。针对藏族学校双语课程资源困乏和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在国家民委科技教育司和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的统筹协调下,由五省区藏文协作办公室牵头整合“藏汉兼通”的双语课程专家资源、双语教师资源、信息技术专家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建立国家层面的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为藏族地区教师双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促进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

双语课程资源;藏汉双语;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双语教育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保障双语教育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从藏汉双语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双语教育质量仍不容乐观。研究发现,双语课程资源匮乏是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双语课程资源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不高、发展缓慢的有效途径。[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已经建立了新疆双语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新疆双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疆双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新疆双语发展。针对藏族学校双语课程资源困乏和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建立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为藏族学校教师双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促进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

一、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内涵及要求

(一)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内涵

课程资源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结构元素的源泉,是课程实施中富含课程潜能的内容系统和活动支持系统,是课程实施得以高效开展的依托和保证,[2]也是形成课程设计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材料。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发展状况。依据课程资源的功能,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3]数字化课程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并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课程材料。数字化双语课程资源也就是已在网络环境下储存、运行并实现共享的双语课程材料。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是指在服务藏族师生双语教学和学习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框架和结构将优质的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存储在一个信息平台之上,供藏族学校师生双语教学和学习之用的课程资源中心。它包括藏汉双语多媒体课件库、藏汉双语多媒体素材库、藏汉双语视频资源库、藏汉双语网络课程等有利于促进双语教学和学习的课程资源。

(二)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基本要求

数字化课程资源是教育媒体数字化的产物,与传统的课程资源相比,数字化课程资源呈现出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使用过程智能化、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等特点。随着人们对课程本质和信息技术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人们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作用的研究重点由媒体逐步转移到资源的层面上,即由对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益。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应该汲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为藏族师生双语教学和学习提供服务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库建设必须体现优质性。当前我国藏汉双语教学参差不齐,教师们对好的双语教学的标准应该包括哪些要素,具体怎样操作还不清楚,大多数双语教师都是凭借自己关于双语教学的理解进行双语教学,教学过程中经验的痕迹比较明显,双语教学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因此,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必须将优质的双语课程资源纳入库中,尤其是应将一些内涵双语教学理念、体现双语教学特点的优质课堂教学视频纳入资源库,以增强资源库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引领性和示范性。第二,资源库建设应体现学科性。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要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性质,按照各学科知识的特点来进行资源分类和建设,这样不仅方便教师查找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并借鉴优秀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学生通过查找配套辅导材料和测试题及时弥补自己学习的不足和检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第三,资源库建设应具有全面性。回顾当前出现的许多资源库,除了存在建设的盲目性问题外,大多数资源库都存在避重就轻的做法,如大多集中在小学资源建设方面,幼儿、初中和高中相对较少。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一定要囊括双语课程的各个层面,为整个藏汉双语服务而不是只管哪一个阶段。第四,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性。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规范性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的规范性。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强调一定要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关于资源建设的技术要求去呈现藏汉双语课程资源。二是内容层面的规范性。内容层面的规范性主要强调双语词语运用的统一性和一贯性,之前在藏族地区曾出现过小学阶段的词语和初中阶段的词语不一致的现象,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在资源库建设方面一定要解决词语不一致的问题。第五,资源库还应具有操作简便的特性。在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中,不应有过于复杂的操作界面,特别是经过动态的网页登录后,应该清晰地告诉师生其所要的资源在哪儿,不要让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层路径以及复杂的界面后才能搜索到相关的双语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总之,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到藏族学校双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因为这是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出发点,还要考虑到资源库建设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这是由我国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必要性

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政策环境来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级地方政府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保障双语教育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从双语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成果不容乐观,未能实现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双语教育的目标,双语课程资源匮乏是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就藏汉双语教学的情况来说,解决双语课程资源匮乏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建立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藏族地区学校素材性双语课程资源匮乏、条件性双语课程资源运用率不高

藏族学校素材性双语课程资源匮乏是影响藏汉双语教育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藏族学校的双语教师除了国家统一配发的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外,再没有其他可资利用的教学材料。一些年轻的双语教师为了上“公开课”也常常试图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双语的视频材料、音频材料、优秀的双语教学课例,但每次都很难找到他们觉得满意的、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素材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应的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困难重重和课程目标实现大打折扣当属情理之中。藏族学生的双语学习资料更是短缺,走进藏族地区的学校所在地的书店,基本没有适合藏族中小学生双语学习的辅助资料。一方面是素材性双语教学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条件性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国家在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督促各级地方政府为少数民族学校配齐了相应的条件性课程资源,除一些教学点外,乡镇一级的少数民族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电脑室、网络等条件性课程资源。走进藏族学校的设备储存室,我们发现,一些电子白板和相应的教学用具都没有拆封。电脑室的管理员告诉我们,除了“微机”老师带领学生上课,其他老师基本不来电脑室。偶尔有一些不回家的年轻老师会来这里看看电影、打打游戏。素材性课程资源利用率偏低是藏族民族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藏族地区学校领导课程意识不强、教师双语课程开发的能力不足

一般来说,有了条件性课程资源就可以自己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为什么这一看似简单的“常理”在藏族学校没有成为必然,而出现了上述这种一方面素材性课程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又存在条件性课程资源闲置的悖论呢?研究发现,藏族学校的领导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不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不足,同类的研究[4]也证实了这一点。虽然绝大多数藏族校长和教师在经历了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后都认识到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知道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有相应的课程资源做保障,但由于对课程资源的概念、类型、开发方式等方面理解得不够深入,也没有参与过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致使他们关于课程资源的认知只能永远地停留在“认识层面”。一些校长坦诚地告诉我们,外出学习以后也意识到了自己学校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也曾试图号召和组织教师开发过相应学科的课程资源,但都因为自己对课程及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解不够和教师的能力问题而“流产”了。

上述两种现象和问题不是哪一个藏族学校面临的个别问题,而是藏族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应该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建立我国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为藏族学校师生双语教学和学习提供应有的课程资源。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作为一个服务藏族教师双语教学和学生双语学习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具有资源类型多样、信息更新迅速、交流互动便捷等特征,它的建设和运行将能弥补我国少数民族双语课程资源不足,改善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不高、推进困难的现状,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

三、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策略

(一)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定位

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性、交互式等优势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以期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无论何种技术它都充当的是工具的角色,而不是目的。当前出现的许多教育资源库只讲“量”,软件商尽可能多地呈现资源的丰富性,将数据容量大作为卖点,忽视了资源库的教育性和教学性,造成资源内容与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任何资源库都应首先理清自己的服务对象,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资源库只有以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于师生的共同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个出发点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另外,在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系统模型时,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思想,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充分体现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的需求特点。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建设这个资源?谁应该成为资源库建设的主体?资源库的服务对象是谁?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为这些对象提供服务等问题。只有理清上述这些问题才能使资源库真正发挥其促进双语教育发展的作用。

(二)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主体

20世纪70年代,在国家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成立了八省区蒙文教材协作组,80年代以后,又逐步成立了五省区藏文协作办公室、三省区哈文协作办公室、东北三省朝文协作办公室和五省区藏文教材审查委员会。至此,少数民族地区这种跨省的教材开发逐渐发展起来。这些协作办公室在各自民族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方面应该继续发挥协作组的中流砥柱作用,但还应该补充新的力量,因为这些协作办公室主要是负责纸质教材开发的,对媒体资源和信息技术关注不多、经验不足,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鉴于此,我们认为,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应该在国家民委科技教育司和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的统筹协调下,突破原有人事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壁垒,由五省区藏文协作办公室牵头整合“藏汉兼通”的双语课程专家资源、双语教师资源、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建立国家层面的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通过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凝聚和整合国家层面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力量,实现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最优化。

(三)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结构与内容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指出,教育资源一般包括9个方面内容。(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又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2)试题:测试中使用的问题、选项、正确答案、得分点和输出结果等的集合。(3)试卷: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4)课件: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5)案例: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6)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7)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9)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5]

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和藏汉双语课程资源的特点,我们认为,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采用数据库存储模式与文件目录存储模式相结合,将文本、练习题、试卷、案例、文献资料、课件、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网络课程作为条件菜单,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作为第一级菜单,将各年级作为第二级菜单,将具体学科和课程内容作为第三、第四级菜单。所有资源可以按照科目章节的顺序进行查找,也可按照资源的类型进行分类查找,同时配有资源搜索引擎,可进行模糊查询。具体呈现方式如下图所示:

(四)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管理

教育资源库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要从产品层次上升到服务层次,在资源体系自身得到不断完善的同时,更应注重个性化的服务功能,使用户获得深层次的、专业的支持。因此,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资源数据而管理,而是为了更好地为藏族师生双语教学和学习提供更符合藏族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习惯的课程资源。数字化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的管理是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得以有效应用的保障,也是藏汉双语教学资源库能否持续研发和良性发展的关键。在当前藏汉双语课程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藏汉双语教学资源库需要按照“统一协调、集中存储、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即采用在国家民委科技教育司和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的统筹协调下,五省区藏文协作办公室、州县、学校三级管理方式。具体分工如下:国家民委科技教育司和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相关专家、提供应有建设和研发经费;五省区藏文协作办公室从藏汉双语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规划,组织藏汉双语课程建设的力量开发和管理藏汉双语教学资源库,建立统一的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平台,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对平台的运行情况不断进行检测,以便能更好地服务各藏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自治州或县藏汉双语课程资源管理机构需要做两件事:一是负责征集当地优质的课程资源,将本地区有利于藏汉双语课程实施的资源和教师优秀的双语教学案例、优秀的双语教学视频、课程设计等分类进行整理,由五省区藏文协作办公室审核后上传到藏汉双语资源平台上,供藏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共享;二是将适合各地学校实际的优秀课程资源刻盘后寄往网络没有覆盖的牧区小学和教学点,这些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最需要双语课程资源;学校主要负责资源的运用,不仅要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做详细记载,对教师使用率较高的资源分类整理,组织本校教师进行研讨,根据教学需要重新整合资源,还要将自己学校优秀的课程资源分类整理后传送到自治州或县藏汉双语课程资源研发机构,以便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五省区藏文协作办公室、州县、学校三级藏汉双语课程资源库建设和管理要以五省区藏文协作办公室为核心和枢纽,以“优质、便捷、共建、共享”为建设理念,实现资源存储、资源搜索、资源发布、资源下载和资源维护的良性运行,为藏族地区双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优质、便捷、及时的双语课程资源,促进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

[1]安富海.我国少数民族双语课程资源开发及政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6).

[2]黄晓玲.课程资源:界定特点状态类型[J].中国教育学刊,2004,(4).

[3]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4]王标,宋乃庆.教师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3,(2).

[5]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brary of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Curriculum Resources

AN Fu-hai
(Research Center of Northwest Minor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Gansu,China)

The lack of bilingual curriculum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minority bilingual educ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urriculum resources is an effectiveway to solve the problem.In view of shortage of bilingual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Tibetan schools and teachers'insufficiency in developing them,we should integrate all the related resources such as bilingual curriculum experts,bilingual teachers,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experts and establish a national-level digital library of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curriculum resources.And this project should be done under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and Department of Minority Edu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an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five provinces'Tibetan collaboration office.Only in thisway,shall we provide high-quality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ibetan area and thu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education.

digital;Tibetan-Chinese bilingual;curriculum resources

G750

:A

:1006-723X(2015)10-0148-05

〔责任编辑:李 官〕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XJC880001);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研究

安富海,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藏汉资源库藏族
日常交际用语之藏汉对比分析
藏汉双语版话剧《哈姆雷特》亮相首都剧场
藏汉孩子是一家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