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莲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2015-03-15 08:57杨湘虹吴湖龙刘乐承
长江蔬菜 2015年22期
关键词:剥壳蔬菜

杨湘虹,吴湖龙,刘乐承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在中国莲的三大类型中,以生产莲籽为主要目的的叫子莲。我国莲籽的主产区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河南、广东、山东、河北、中国台湾也有栽培。莲籽鲜食味道清甜,也是餐桌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成熟的莲籽可加工成多种食品。除了营养价值很高外,莲籽及莲叶、莲梗、莲花、莲心等都具有多种药用和保健功能[1]。近年来,子莲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部分产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亮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子莲研究及应用的主要进展,以期为子莲生产提供参考。

1 品种选育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莲类育种工作者先后通过杂交、卫星搭载诱变等手段选育出了一批优质高产的子莲品种,其中建选17 号、建选35 号、建选31 号、太空莲3 号、太空莲36 号、湘莲1 号等品种[2~10]在栽培中表现优良,具有结实率高、单粒质量大、抗性强、产量高等优点(表1),为子莲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栽培技术

2.1 种植年限与品种选择

子莲一般第1 年莲籽产量不高,而第2 年的产量即达到高峰,到第3 年则产量又急剧下降。因而子莲一般以连作不超过3 a 为原则[11],莲农常常采用隔年换地种植来保证莲籽产量。吴景栋[12]发现3种红花建莲始花期、初采期、群体花期相差6~19 d,结实率、实粒数、总蓬数、总粒数等性状不同,进而导致产量差异极显著。黄得裕等[13]认为应选择藕身健壮、扁鼓形、无损伤、无病害、顶芽和节间完整、节间长12~13 cm、具2~3 个节间、带1~2 个子藕的莲藕作种藕。

表1 6 个子莲品种的性状表现

2.2 促进结实

授粉不充分影响莲籽产量。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柯贤港等[14]就发现,使用蜜蜂进行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后来,罗银华等[15]研究指出,经蜜蜂授粉后建莲平均单粒鲜质量增加、结实率提高、产量增加,从而可以显著增收。而且刁青云等[16]发现,除了蜜蜂外, 其他昆虫不能解决莲籽授粉不充分的问题。此外,莲田缺硼会导致有花无蓬、有蓬无籽的现象,而缺硼莲田施用硼肥后可增产33%[17,18]。

2.3 病虫草害防治

莲田除草一直是子莲栽培的难题。鲁运江[19,20]经多年莲田化学除草剂的筛选试验后,找到了一种芽前芽后除草都适宜的混配除草剂——20%都·苄可湿性粉剂,它在防除多种杂草的同时,还能疏根松土,对莲苗的正常生长无影响。

斜纹夜蛾是莲的主要虫害之一。袁承有等[21]通过13 种农药的防治对比试验发现,于早、晚露水未干时用10%的益舒宝颗粒剂300 g/667 m2拌细土撒施,对斜纹夜蛾防治效果显著。夏汉炎等[22]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试验,总结出了斜纹夜蛾的绿色综合防治技术:一是结合农事活动及时摘除携带卵块和幼虫的叶片;二是利用其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使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性诱剂等物理措施诱杀;三是对蛹和大龄幼虫适时喷施化学药剂或昆虫生长调节剂灭杀。

莲腐败病是莲的主要病害之一。刘安国等[23]研究发现,通过改施复合肥、有机肥来减少含氮、磷的化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同时能提高植株对莲腐败病的抗性。 吴得水等[24]认为,整地前每667 m2莲田施用75~100 kg 石灰,对莲腐败病有一定的效果,而在发病后施用则收效甚微。符文葵等[25]则指出,采取冬浸莲田的措施可有效防治莲腐败病,防效可达75%~100%。而对于发病莲田,排干水后采用绿亨一号(噁霉灵)5 000 倍液施于莲蔸周围,防效可达90%。

3 栽培模式

子莲与其他作物或水生生物的合理轮作、套种或立体种养,既可提高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又能有效减轻莲田病害的发生,构建一个科学的生态、经济模式,在生产上有借鉴推广价值。

3.1 子莲与其他作物轮作

郑寨生等[26]研究表明,采取子莲—马铃薯轮作模式,莲腐败病、疫病发病率降低,虽然结实率无明显变化,但鲜食莲蓬数量增加5%以上,达89 006个/hm2,春马铃薯产量22 560 kg/hm2,比单纯种植子莲产值翻番。 张尚法等[27]采用鲜食莲籽—小萝卜轮作模式,每667 m2收获鲜食子莲6 000 个、小萝卜1 500~2 000 kg,产值达7 500 元。黄得裕等[28]研究则表明, 利用子莲的冬季休眠期可以种植一季油菜,每667 m2较单纯种植子莲多收油菜籽120~150 kg。

3.2 子莲与其他作物套种

钟华彬[29]推广的莲—稻栽培模式,每667 m2产红莲60 kg、晚稻472 kg,产值达3 000 元。而徐金星等[30]则发现,莲田套种空心菜,每667 m2净收入高达8 348 元,增收4 000 元以上,套种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9.3。

3.3 莲田套养鱼虾

戴百春[31]认为,莲田的水位管理正好适合龙虾出洞产卵抱卵虾,同时可以解决盛夏高温期僵虾多的问题,从而增加虾的产量。该模式在湖北洪湖市乌林镇北垸万亩子莲基地应用广泛,一般每667 m2收获鲜壳莲350 kg、藕带100 kg、龙虾110~150 kg、鲜鱼50 kg,产值6 000 元以上。陶忠虎等[32]在湖北潜江市的试验示范表明,莲虾共生模式中莲田为小龙虾提供了食物来源,附着物可为其遮荫,而小龙虾吃掉了莲田内的食根金花虫和杂草,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该模式分别比单纯种莲、养虾增收62%、67%,因而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朱小发[33]推广的莲田养鱼技术也表明,每667 m2产白莲75~100 kg、鲜鱼50~75 kg,产值达2 800~3 200 元。

此外,采莲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是提高子莲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莲花是美与爱的象征,是君子人格的写照。而且莲花自产生起就与宗教文化密不可分,被视为宗教圣洁、祥瑞的征兆。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广为世人传唱,人们对莲花的喜爱也未曾间断。因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和普通百姓都喜欢赏莲、观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更热衷于去体验回归自然的感受。 据不完全统计,近30 a 来,全国有30 个省(市、自治区或特区)的160 多个地点,举办过近800 届次以莲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如闽赣吴越不少地方将每年的农历6 月24 日定为莲花节,仅福建建宁县就有各种莲文化节日、观荷节以及建莲会展。将采莲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展与莲有关的旅游观光及文艺活动,如食莲、赏莲、摄莲、画莲、写莲、诵莲、赛莲、舞莲等[34,35],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4 干莲籽的售前处理

4.1 莲籽的脱壳、去膜及去心技术

莲籽颗粒较小不易定位,莲壳坚硬、莲仁质脆,且莲膜与莲仁粘连,使得去壳去膜非常困难,而莲籽的食用和深加工需要去壳去膜,因而去壳去膜困难一直制约着莲籽产业的发展[36]。不少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剥壳机的研制攻关,多数莲籽剥壳机的处理量大于100 kg/h、剥壳率大于90%、仁壳分离率不低于90%,籽仁破损率不大于5%[37~40]。而郑传祥[41]设计的莲籽剥壳机不需要在剥壳前对莲籽进行分级,省去了一道工序,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去膜是指在不伤莲仁的前提下去除其表层的一层非常薄的种皮。赖明泉[42]设计的滚筒式白莲脱衣机,通过莲籽与固定在滚筒上的摩擦板和摩擦筋之间的无序摩擦去除莲衣。吴蔚书[43]、郑为东等[44]提出采用果胶酶制剂及食用碱浸泡莲仁,然后用流动水手工搓洗,直至去净莲衣。

莲心具苦味,为保证莲籽的清甜口感需将其取出或去掉。刘守祥等[45]设计的莲籽穿心脱壳机,不仅脱壳、穿心可以机械化流水作业完成,而且莲心穿净率可达98%,但每小时处理量较小。王飞等[46]设计的莲籽穿心脱壳机,实现了穿心、脱壳同步完成,且每1 h 处理量可达60 kg。庄文星等[47]设计的具有自动对心功能的莲籽穿心机采用自动对中设计,始终保持与每一个待穿心莲籽的中心对准,从而实现准确和高效的莲籽穿心。马秋成等 针对莲籽自动去心过程中的钻偏问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莲籽去心机,钻正率达91.25%。

4.2 莲籽的干燥技术

传统的太阳晒、炭火烘烤等干燥莲籽的方式耗时、费工,而且莲籽易焦黄。而仿照烘烤食用菌的模式建造的烘干房虽克服了以上缺点,但其建造要求高、占地面积大。 同时,由于莲籽富含多酚氧化酶(PPO),烘烤时会催化引起褐变而导致外观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增加莲籽干燥的难度[49]。曾绍校等[49,50]比较了6 种食品干燥工艺的效果,发现经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处理是目前适用于生产的最佳干燥方法。而福建工程学院研制的莲籽剥壳、去膜、烘干一体机的效率相当于41 个普通工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鲁运江.我国子莲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蔬菜,2001(4):4-6.

[2]罗银华.子莲建选17 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8(6):39-41.

[3]吴景栋,魏英辉,罗银华,等.子莲新品系建选35 号区域试验[J].长江蔬菜,2010(14):78-80.

[4]罗银华.子莲新品种建选35 号的选育[J].中国园艺文摘,2012(4):30-31.

[5]杨盛春,吴景栋,魏英辉,等.子莲新品系建选31 号区域试验[J].长江蔬菜,2014(18):19-21.

[6]叶丽荣.太空莲36号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65-166.

[7]张启荣,陈晓刚.太空36 号子莲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3(4):17-19.

[8]谢克强,张香莲,杨良波,等.太空莲1、2、3 号新品种的选育[J].核农学报,2004,18(4):325.

[9]赖伦英,林炎照,袁芸芬,等.太空莲3 号在新罗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4(2):82-83.

[10]杨继儒,周付英.子莲新品种湘莲1 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1995(4):11-13.

[11]刘义满,柯卫东,朱红莲,等.武汉地区无公害子莲栽培技术规程[J].长江蔬菜,2011(3):16-17.

[12]吴景栋.种藕质量对子莲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1(16):34-36.

[13]黄得裕,魏英辉,罗银华.建莲综合标准化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3(4):21-22.

[14]柯贤港,张文松,张含良,等.利用蜜蜂为子莲授粉试验初报[J].福建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169-171.

[15]罗银华,杨盛春,张丽春,等.建宁县建莲蜜蜂授粉效益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3(18):136-137.

[16]刁青云,颜志立,刘光楠,等.莲籽种植与荷花粉生产的双赢生态链面临危机[J].蜜蜂杂志,2012(10):8-10.

[17]鲁运江,吴景栋,杨盛春.子莲高产栽培的障碍与对策[J].长江蔬菜,2014(1):56-58.

[18]鲁运江.白莲高产栽培的几项措施[J].蔬菜,2002(2):36-37.

[19]鲁运江.莲田化学除草剂的选择及使用技术[J].长江蔬菜,2012(16):15-18.

[20]鲁运江.子白莲的优化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9(4):32-33.

[21]袁承有,陈慧,袁海华,等.13 种农药防治白莲田斜纹夜蛾对比试验初报[J].江西植保,2001(1):24-25.

[22]夏汉炎,王智,张夕林.水生蔬菜田斜纹夜蛾发生特点、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7):82-83.

[23]刘安国,刘光亮.白莲腐败病发生规律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7(1):5-12.

[24]吴德水,李本信,黄小明.白莲腐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J].植物保护,1994(2):22-23.

[25]符文葵,周红梅,王春羚,等.白莲腐败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探讨[J].江西植保,2011,34(2),82-83.

[26]郑寨生,张雷,张尚法,等.子莲—春马铃薯轮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8):170-171.

[27]张尚法,郑寨生,陈淑玲,等.鲜食子莲—小萝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12(16):73-74.

[28]黄得裕,李忠才,卢福安.子莲—油菜轮作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9):74-75.

[29]钟华彬.莲—稻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闽北农业科技,2000(2):9.

[30]徐金星,欧阳冬梅,刘凰,等.子莲田套种水生蕹菜的初步研究[J].长江蔬菜,2012(16):70-71.

[31]戴百春.洪湖莲藕高效栽培模式三例[J].长江蔬菜,2011(16):109-110.

[32]陶忠虎,胡德风,周浠.莲虾共生高效模式及生产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2012(2):71-72.

[33]朱小发.无公害莲田养鱼技术[J].内陆水产,2007(1):44-45.

[34]周其厚.桂林江头洲爱莲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3):175-178.

[35]韩启振.许昌莲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98-99.

[36]张松.鲜莲籽去壳去膜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37]张永林,易启伟,余群,等.多联辊刀式莲籽剥壳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8(12):76-79.

[38]王旺平,杜先锋,周均生.BK25 型莲籽剥壳机的研制[J].食品与机械,2009(2):103-105.

[39]吴传宇,陈琼英,张德晖.挤压式莲籽机械脱壳机理试验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9(4):436-438.

[40]余群,易启伟.鲜莲籽自动化剥壳技术与设备[J].农机化研究,2010(6):140-142.

[41]郑传祥.莲籽脱壳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3(5):106-108.

[42]赖明泉.脱衣滚筒及滚筒式白莲脱衣机:200410060979.8[P].2004-10-12.

[43]吴蔚书.速冻鲜白莲的加工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 135-16 137.

[44]郑为东, 吴景栋, 罗银华, 等. 鲜莲去皮方法:200810070959.7[P].2008-04-2.

[45]刘守祥,杨友平,张善彪,等.6CB-5.4 型莲籽穿心脱壳机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3(4):23-25.

[46]王飞,陈义厚.莲籽穿心脱壳机的设计与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6,19(5):79-80.

[47]庄文星,张永林,等.具有自动对心功能的莲籽穿心机设计[J].食品工程,2012(3):151-153.

[48]马秋成,卢安舸,陈锴,等.子籽机械自动去心自适应定心技术与样机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21):17-24.

[49]梁静.莲籽微波干燥特性及干燥工艺优化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50]曾绍校,梁静,郑宝东,等.不同干燥工艺对莲籽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5):227-231.

猜你喜欢
剥壳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虾类剥壳机专利技术综述
蔬菜
青毛豆自动剥壳机轧辊剥壳机构技术特点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L-08型莲子剥壳机
怎样煮出易剥壳的鸡蛋
蓖麻蒴果剥壳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有限元仿真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