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5-03-16 20:02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商业会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平均水平同类总额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 江苏无锡214153)

一、构建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科学性。科学性是设置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首先坚持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才能揭示出公立高校财务绩效的实际,并获得理论界与实践者的认可。因此,一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权重的赋值等加以确定,以防止主观臆断带来的片面性。二是要根据高校财务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在选择指标时,要注意指标的代表性、重要性和完整性。三是既要坚持每个指标的可独立性,又要坚持指标之间的联系性、贯通性、互补性,使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严肃性、权威性,真正起到引导公立高校财务管理行为的作用。四是指标含义清晰,容易理解,不会产生歧义。

(二)整体性。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时的整体性有多种含义,一是设置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整体反映公立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貌,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可以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做到指标既各有侧重,又能相互联系。三是要参考各方意见设置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财政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理论界、受教育者及学生家长等,不能只考虑某一服务对象。

(三)可比性。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时的可比性是指不仅能够在高校内部进行纵向可比,而且在高校之间可以做到横向可比。这就要求设置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及其形成的体系必须是公认的与普适的,指标是统一的、内容是相同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亦即是完全可比的。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公立高校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高校如“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之间就存在差异;不同规模的高校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坚持可比性原则,才能真正评价出各类公立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水平。

(四)可行性。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时的可行性,一是指不仅理论上科学,而且还要考虑实践上是否可行。二是不仅要满足评价的目的,还必须符合客观现实的可能性。如指标含义通俗易懂,数据可以在凭证中直取或稍加整理即可获得,评价及计算方法简单且容易掌握。

二、公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实力水平(25 分)。

1.经费总额增长率(5分)。是指公立高校的年度收入之和,是公立高校办学实力的体现,是对一定时期内收入增长速度的评价。收入增长速度快说明高校经济前景较好,反之,则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能力。收入总额增长率=上年度收入总额÷本年度收入总额×100%。当收入总额增长率超过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增长率,并分别处于上、中、下游水平时,各得5分、3分、1分。低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增长率的不得分。

2.师生人均经费总额及其增长率(6分)。

(1)师生人均经费总额(3分)。师生人均经费总额=本年度收入总额÷(年末平均学生人数+年末平均教职员工人数)。当师生人均经费总额超过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增长率,并分别处于上、中、下游水平时,各得3分、2分、1分。低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增长率的不得分。

(2)师生人均经费总额增长率(3分)。师生人均经费总额增长率=上年度师生人均经费总额÷本年度师生人均经费总额×100%。当师生人均经费总额增长率超过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增长率,并分别处于上、中、下游水平时,各得3分、2分、1分。低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增长率的不得分。

3.资产收入率(5分)。是指公立高校利用资产获取收入的能力。资产收入率=本年度收入总额÷年末资产平均额×100%。该指标越大,说明高校利用资产获取的收入越多,高校的资产获取收入能力越强。当资产收入率超过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收入率,并分别处于上、中、下游水平时,各得5分、3分、1分。低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收入率的不得分。

4.收入支出率(5分)。是反映公立高校隐性负债的重要指标,能够揭示出本年预算收支是否平衡。收入支出率=本年度收入总额÷本年度支出总额×100%。当收入支出率小于1时,说明该年度出现了赤字,而如果连年出现赤字,则该校财务可能面临巨大风险,这时不得分。当收入支出率大于1时,说明该年度收入大于支出,财务运行比较正常,可以得满分。

5.收入负债率(4分)。反映了高校在不考虑支出的情况下,有多少收入可以用来支付债务。收入负债率=年度末负债÷收入总额×100%。该指标值越小,说明高校偿债能力越强,但也并非越小越好。因此,应以在60%以内为界,超过60%不得分,低于60%得4分。

(二)自筹能力(20 分)。

1.自筹收入增长率(10分)。反映了高校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收入的能力。当自筹收入增长率超过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增长率,并分别处于上、中、下游水平时,各得10分、5分、1分。低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增长率的不得分。

2.自筹收入率(10分)。不仅反映了高校自筹收入的能力,而且反映了高校自筹收入的效率。自筹收入率=高校自筹收入÷收入总额×100%。当自筹收入率超过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收入率,并分别处于上、中、下游水平时,各得10分、5分、1分。低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收入率的不得分。

(三)使用效率(35 分)。

1.净资产增长率(5分)。反映了高校的发展能力和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净资产增长率=本年度净资产增加额÷年初净资产总额×100%。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财务风险越小。当净资产有所增长时,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2.生均成本(5分)。反映了高校培养一名学生需要发生的成本。生均成本=年度支出总额÷标准学生人数。当生均成本低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时,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3.师生比(5分)。反映了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师生比=标准年学生人数÷教师年平均数×100%。当师生比低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时,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4.毕业生就业率(10分)。反映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及被社会认可的程度。毕业生就业率=年度毕业已就业的学生人数÷年度毕业生人数×100%。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时,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5.教师人均科研费(5分)。反映了高校对科研的支持能力。教师人均科研费=年度科研费÷教师年平均数。当教师人均科研费高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时,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6.生均设备值(5分)。反映了高校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情况。生均设备值=教学仪器设备值÷在校学生人数。当生均设备值高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时,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四)发展潜力(25 分)。

1.潜在支付率(10分)。反映了高校潜在的支付能力。潜在支付率=(年末货币资金+年末债券投资+年末应收票据-年末借入款-年末应缴财政专户-年末应交税金)÷全年月均支出额×100%。潜在支付率越高,则高校的支付越有保障。当潜在支付率高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时,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2.资产负债率(5分)。反映了高校财务风险的状况。资产负债率=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当资产负债率低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时,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3.融资存款率(10分)。反映了高校盘活存量资金、科学运用资金、有效开展融资活动的成果。融资存款率=融资收入÷银行存款平均余额×100%。当融资存款率高于本地或同类公立高校平均水平时,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同类总额
欧盟:2021 年柑桔进口减少2.5%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七种吃同类的动物
同类(共4则)
多思多想收获多
眼镜蛇咬了同类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