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合不同孩子充满童趣的数学课堂

2015-03-17 16:20周晓菁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猴子童谣桃子

周晓菁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似乎是一门乏味枯燥的学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数学的魅力?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使数学课堂弥漫出浓浓的童香,这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童话情境:学习魔力无限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使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如果能以童话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无疑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猴子,说:“小猴子的妈妈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面贴了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也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学生是在童话故事中慢慢长大的,在课堂上故事的魅力依然不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大法宝。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而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如果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二、童言无忌:课堂激情飞扬

美国著名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日益显现,课堂上,学生插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它是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表现,可以说是新课改中涌现的一种正常的、合情合理的现象。而在学生的插嘴中往往蕴含着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也正是教师释疑解惑的良机。

在教学十几减9时,教授完课本上的方法后,我们班有个孩子大声嚷嚷:减9就是加1,减8就是加2,减7就是加3等等。虽然涉及后面的内容,但是我还是相机地讲述了这个十几减9就是个位上的数字加1这个方法。

面对学生的插话,我们要学会耐心倾听、冷静分析、合理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并不断鼓励他们敢于与众不同。在变化无常的课堂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敏锐捕捉学生与众不同言行中有价值的信息,把它们整合到课程资源中去,使它们不再是“节外生枝”,而是“锦上添花”。

三、童谣儿歌: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抽象性强。在教学中,若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一些简短、内容浅显、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辅助教育教学,就能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得到适当缓解。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利用童谣儿歌进行归纳总结,形象生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十的分与合教学时,我给小朋友编了这样的歌谣:1919好朋友,2828真亲密,3737手拉手,4646一起走,55凑成一双手。

歌谣内容顺口、易懂,具有总结性的特点,易于突破难点。既新颖又易学,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数学形象化、生动化,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记忆,也给数学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既好玩又有趣,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要走进数学金字塔的神秘殿堂,摒弃数学枯燥、古板、令人进而远之的严肃面孔,教师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课堂处处散发着浓浓的“童”香,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思维飞扬,灵感激发。数学也不再枯燥无趣,课堂将变得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李海英.小数教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10).

猜你喜欢
小猴子童谣桃子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桃子
送你一箱桃子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