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的若干思考
——基于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

2015-03-17 18:44黄曦匡德花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学院院校

黄曦,匡德花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1)

高职院校科研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的若干思考
——基于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

黄曦,匡德花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1)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加强科研工作不仅是落实高等职业院校职能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推动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科教协同、产学合作、应用导向成为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方向。在把握这3个方向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路径。

高职院校;科研发展;方向与路径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科研创新、技术积累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技术成果应用成为高职院校科研的重头任务。

1 深刻认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大意义

1.1落实高等职业院校职能的内在要求

1.1.1体现高职教育两大基本属性“高等性”、“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两大基本属性。将科研作为“高等性”的重要标志最早起源于200年前的德国,后来在全世界得到普遍认可。100年前黄炎培先生提出“用科学解决,百业有进步;不用科学解决,便无进步”的观点,表明了“职业性”与科研之间不可分离的有机联系。因此,无论是从体现“高等性”出发,还是从体现“职业性”

出发,高职都离不开科研。

1.1.2履行高校四大职能的需要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一并作为高等院校的4项重要使命提出,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高等教育的职能。习近平在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极大地丰富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的内涵。

1.1.3落实高等教育法等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31条确认了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任务,《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也对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强调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技术服务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加强科研工作也是落实教育法规的需要。

1.2推动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

1.2.1推进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科研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育人能力,教师还能通过科研获取新的知识、技能,积累丰富的岗位一线经验,进而将科研资源等转化为教学资源投入新的教育教学实践。这就使得科研成为推进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

1.2.2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更新教学内容,科研与教学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形式,进而提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1.2.3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通过科研加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推进特色办学,塑造院校品牌,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依靠科研,提供技术攻关、技术推广与技术咨询,成为区域“准智库”,进而整体改善院校的形象。

2 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方向选择

2.1科教协同,加强职教研究

高职院校科教协同有两层含义,一是科研工作紧紧围绕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进行,将科研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是以职业教育研究为重点,突出特色。从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实践来看,职业教育研究的水平与院校办学定位的准确性、院校的知名度呈正相关。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专业教学改革、职业技能测试标准的制订等都需要高职院校主动加强相关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职业教育研究应当被作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心。

2.2产学合作,加强行业协作

高职院校行业性、区域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科研工作必须要加强行业协作,这既是高职院校科研的优势和出路,也是其自身的责任和使命[1]。比如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加强产学整合,创造学用价值,与一百多家企业共同成立生医健康产业联盟,启动产学合作发展,整合纵、横向知识技术与人才,共创生医健康产业多赢局面,通过产学合作达到教师产业研习、产业知识内化以及知识产业转移的目标,实现产学合作的综合效应。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基于服务行业企业,找准科研定位,与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来带动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2.3应用导向,强调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和性质决定其科研应面向医院、服务企业,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将科研的重点放在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上[2]。必须加强院校企横向合作,特别是要加强保健品、化妆品、药品以及医疗、护理适宜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让科学技术及成果通过转让、联合、自创生产等形式走出象牙塔,走进医院,走向社会,变成社会效益,转化成现实生产力[3]。因此,强化应用研究,推进成果转化,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提供应用技术服务应成为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又一个方向。

3 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路径思考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促社会服务,鼓励、支持教职工开展职教研究和应用性科研,推动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现结合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路径。

3.1建立一套科研工作机制

3.1.1科研规划机制根据地方发展需求与学院自身特色,制订科研工作规划。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制订印发了《“十二五”教研科研工作发展规划》,总体部署了科技兴校行动的重点服务领域和区域,将我省医疗卫生行业、健康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科研重点,将新药开发、健康产品研究等作为研究的方向,使学院的科研工作直接为我省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服务。

3.1.2科研考核评价机制美国高校之所以能积极、主动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究其原因,国家法律、政策推动以及企业扶持是外部因素;而高校将科研与社会服务纳入考核评价是其内部因素,是政策落实的重要保障。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借绩效工资改革之良机,将教师绩效考核分为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3个部分,制订了科研工作量标准,超科研工作量给予奖励,提高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3科研成果奖励机制学院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引导教师出成果:职务专利转让后,按照转让费或许可使用费的50%作为报酬奖励发明人或设计人。在世界一流的科学杂志《Nature》《Science》和《Cell》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每篇论文奖励10万元。在SCI、EI源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在2.0(含2.0)以下,按每篇5 000元奖励;影响因子在2.0~15.0(含15.0)之间,按每个影响因子3 000元奖励;影响因子在15.0以上每篇奖励5万元,当年最高不超过10万元。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2 000元;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1 500元。

3.1.4科研培育机制一是加强校管课题培育和科研启动基金管理。设立科研启动金,每年开展院级科研项目立项工作。科研启动经费的使用期一般为2~3年。采用分期拨款的方式,首期拨给申请者科研启动经费总额的70%,经学院中期考核合格后补发剩余的30%。获资助者在结项前应取得规定的研究成果。二是加强立项和验收评审。对科研项目评审时,为避免院内专家评审的主观性,做到课题评审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一般都采取由校内和校外不同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学术委员会评审的方式。另外,为保障科研质量,对于未达到结题要求或延期的课题给予处理。

3.2构建科研管理制度体系

学院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同时为保障科技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并完善科研管理的制度体系,学院先后制订了《学院教研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学院教研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学院学术规范管理办法》、《学院科研启动经费管理办法》、《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暂行规定》、《学院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运行有效保障了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在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执行、结题等环节进行规范;在经费使用方面对科研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工作提供经费和政策保障。

3.3建设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

3.3.1技术研发平台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成较完善的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研究平台,建设了包括细胞工程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分析检测实验室、药理研究实验室、生物制药实验室和实验中心等基地。“中医药有效成分分析与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室”成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2014年学院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5年“国家化学药品3.1类新药——伏立诺他及其胶囊剂”项目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

3.3.2技术服务平台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生物医药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作为重要的科技服务平台,依托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承接药物鉴定分析等业务,与众多单位签订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合同,联合开展多项技术服务。

3.3.3科研工作团队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分析了学院实际,对优势领域进行科研力量的优化组合,从行业企业引进科技开发领军人才,借助其行业企业背景及其前期科研项目,拓展科研领域,开展科技攻关。联合本科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科研力量,共同组成科研团队,搭建不同层次的研究梯队。

[1]王苏琪.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及走向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140-142.

[2]刘建望.论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困境与出路[J].科技管理研究,2014(12):11.

[3]张润昊.高职院校“后示范”时期科研工作的几个基本问题[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90-93.

G640

A

1671-1246(2015)22-0012-02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996)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学院院校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