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紧急救护专业急救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应用

2015-03-17 18:44李艳红贾欣申秀玲陈瑞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急症病例实训

李艳红,贾欣,申秀玲,陈瑞平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郑州450005)

中德合作紧急救护专业急救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应用

李艳红,贾欣,申秀玲,陈瑞平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郑州450005)

中德合作;紧急救护专业;急救实训项目

为切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给中职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2013年教育厅成立了“河南省中国-德国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紧急救护专业项目”,我校是该项目的实施学校之一。急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急救意识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急救知识需要在实践应用中巩固强化,而救护技能更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本研究以开发设计紧急救护实训项目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现报道如下。

1 急救实训项目的设计

根据紧急救护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以德方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为目标,结合临床急救专家意见,参考网络资源,设计模块化实训项目,包括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常用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常见急症院前救护方案和流程3个模块。

模块一: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包括现场急救护理评估、昏迷患者体位放置、松解或去除患者衣服的护理技巧、静脉穿刺、氧气吸入、吸痰、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肺复苏、创伤院前急救(通气、止血、包扎、搬运、固定)等。

模块二:常用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包括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血糖仪、输液泵、注射泵等的使用。

模块三:常见急症院前救护方案和流程。包括心脏骤停、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危象、糖尿病危象、脑出血、中暑、淹溺、急性中毒等。此模块以急症案例形式,将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急救仪器设备使用实训项目综合设计,达到对学生急救综合技能训练的目的。

2 急救实训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

2.1采取由单项到综合的渐进式实训模式

首先,进行单项操作的实训教学,如急救护理技术、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每项操作均有具体的操作流程、评分标准,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其次,在讲解常见急症救护方案和流程的理论基础上,以急症案例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常用急救护理技术、仪器设备使用实训项目综合设计,训练学生的急救综合技能。

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患者,男,65岁,有高血压及吸烟史,两年来劳累时感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常在休息或含硝酸甘油5分钟内缓解。近两周来发作频繁,每次发作疼痛程度较前加重。今晨起突感左胸剧烈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肢内侧放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片,疼痛无缓解,并持续约1小时,急诊入院。提出问题:该患者发生了什么情况?现场需要采取哪些救护措施?此病例的抢救要求学生掌握氧气吸入,静脉穿刺,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的使用等急救技能。多发伤病例:男,30岁,骑摩托车遭遇车祸,昏迷,全身多处外伤、骨折。此病例的抢救要求学生掌握生命体征评估、意识判断、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电监护、静脉穿刺等急救技能。

2.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气管插管、呼吸机、输液泵、监护仪等的使用要以ECS(高仿真综合模拟人)为载体[1],设计相关参数,呈现急症救护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判断和决定,并实施抢救。急诊机构见习:教师根据学习进度提前将见习计划上报教务科,定期安排学生到医院急诊科见习,熟悉院前急救流程、急救车装备、常用急救设备等,并保证每位学生至少跟带教教师出一次急诊,真正感受现场急救氛围和过程。情景模拟表演[2]:模拟真实的急救场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给出情境中必须出现的操作项目和人物,由学生自愿组成救护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自行设计剧情并组织练习,在课堂上学生当观众,各小组依次表演,教师和学生代表现场评分,最后总结反馈。这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急救思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急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

3 实训考核

3.1考核方式

采取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阶段:单项考核。主要考查学生个体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生命体征评估、包扎、搬运、固定、气管插管、电除颤、氧气吸入、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等。每讲完一项操作后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

第二阶段:综合考核[3-4]。以小组为单位,有两种形式:(1)给出病例,如心脏骤停、淹溺、车祸、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支气管哮喘、脑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典型急症病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签,对抽到的内容进行设计,不仅要把具体病例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相关的急救技能和措施进行综合应用,以情景模拟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2)给出具体的操作,以抽签的形式要求每组学生每人抽一项操作,将组内所有人的操作结合起来,自己设计病例,把这些操作在病例中展示出来。病例的设计要有科学性,符合临床特点,不一定是一个病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计两个或更多病例,把操作合理贯穿在病例中。

3.2评价方式

从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4个方面分析实训教学的效果。除了教师评价外,在单项考核后,要求每位学生对照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客观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以小组为单位的考核则进行小组互评,并写出书面意见。此外,在学期末的考核中,组织校内部分专业教师、临床专家进行现场观摩、评价,从学生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现场点评。

4 结果

期末考核中,理论知识占50分,实践操作技能占50分(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考核),满分100分。我校中德班两个班级共33名学生,其中90分及以上(优秀)1人(3.03%);80~89分(良好)5人(15.15%);70~79分(中等)20人(60.61%);60~69分(及格)6人(18.18%);低于60分(不及格)1人(3.03%)。

5 讨论

5.1重视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我们有3位专业课教师,分别承担中德班护理学基础和内科、外科紧急救护教学。急救实训项目的模块化开发和设计打破了学科界限,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急救技能,要求教师之间经常沟通、密切配合和协作。尤其是常见急症院前救护方案和流程是综合性实训项目,包括了护理学基础操作、内外科紧急救护实训操作、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因此,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是保证模块化实训项目设计及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为此,我校中德班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成员每周进行1次教研活动,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惑进行及时沟通和反馈,并建立微信群,做到信息畅通。

5.2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现场急救中要求团队沟通和合作,因此,在急救实训教学中,应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中德班两个班实施小班化教学,1班16人,2班17人,实训教学中每4~5人为一组。为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教师在授课中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开始阶段学生之间不熟悉,以自由结合为主,逐渐过渡到教师分组、随机分组,保证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之间都有合作的机会。

5.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我校中德班学生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小,知识面相对较窄,急救实训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模块三常见急症院前救护方案和流程有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急救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综合设计病例、团队沟通和协作的能力。这种综合实训项目的实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实训教学中,上课前一周就把病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分配角色,实训课上将患者的病情和相应的救护措施模拟表演出来。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问题,包括病例的设计和表现形式是否合理,技能操作是否正确,团队成员配合是否到位,是否注意和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等。进行多次练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

[1]柳家贤,谈益芬.SimMan综合模拟系统在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4):72-73.

[2]吕静,闫力,迟晓华,等.情境模拟表演在急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7):298-300.

[3]许瑞,王艳波,李芳,等.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在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9-130.

[4]段昌新,史淑霞.急救模拟演练在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30-31.

G40-03

A

1671-1246(2015)22-0018-02

2014年度河南省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中德合作紧急救护专业急救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应用”(WJLX2014171);2014年度郑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中德合作紧急救护专业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应用”

猜你喜欢
急症病例实训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夜间急症多 千万别忽视
“病例”和“病历”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甚者独行理论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探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