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菜油两用油菜的应用研究

2015-03-18 12:22汪新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鲜菜菜油两用

汪新国,刘 磊*,冯 骏

(1.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合肥230001;2.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安徽桐城231400)

菜油两用油菜,在油菜抽苔期摘取菜苔作为蔬菜食用,利用其再生分枝生产油菜籽,既可以生产蔬菜,又可以收获菜籽,从而实现菜油两用。外省对菜油两用油菜应用研究多[1-5],但安徽省研究很少。多年来,安徽省油菜种植面积连年下滑。为稳定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种植效益,全省各地近年来引进菜油两用油菜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影响菜油两用油菜生产的基本因子

桐城市从2010年引进菜油两用油菜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摘苔时间、采摘量、油菜籽产量、配套施肥、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试验和示范,系统分析了菜油两用油菜的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为发展菜油两用油菜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1.1 适宜菜油两用的双低油菜品种 桐城市2010和2011年分别引进了“宁油16”和“宁油18”,进行了连续4年大区品种比较试验(表1)。结果表明,“宁油16”和“宁油18”稳产性较好,适量摘苔后菜籽产量仍较当地主栽品种“核优56”增产3.38%。其菜苔色泽鲜绿,具有甘蓝的清香,入口甜,口感好,食用品质与矮脚黄蔬菜品种相当。由于其再生分枝能力强,采摘一次菜苔后,只要管理跟上,其油菜籽产量基本不受影响。

表1 桐城市菜油两用油菜品种的产量结构及产量

1.2 最佳的摘苔次数与摘苔量 菜油两用油菜可多次分期采苔,在油菜抽苔至40 cm左右时,摘取15 cm左右长的主苔,可一次采摘鲜苔4 500多kg/hm2;若多次摘苔,可累计摘鲜苔8 850多kg/hm2。由表2可知,多次摘苔量比1次摘苔量增加明显,但比2次摘苔量增加不多,多次摘苔人工成本则增加明显。育苗移栽与直播栽培单位面积摘苔量相差不大,摘苔量多少与油菜长势和摘苔时间、摘苔长度等密切相关。

表2 宁油18不同摘苔次数的菜苔量

1.3 摘苔对油菜成熟期的影响 油菜摘苔后成熟期推迟,1次摘苔的推迟5 d左右,多次摘苔的推迟7 d左右。摘主苔后因失去了中上部的腋芽,一次分枝数较少且较大,一般只有4~5个,但二次分枝较不摘苔的增多。

1.4 菜油两用油菜的油菜籽产量潜力 由表3可知,在直播的方式下,摘除主苔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的,其单株角果数与不摘苔的差距不大;但在移栽方式下,摘苔后不施肥及多次摘苔的角果数明显减少。摘苔与不摘苔油菜每角粒数差距不大,摘苔后施肥的每角粒数略少,摘苔后千粒重一般有所增加,但不施肥的千粒重则降低。一次摘苔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的与不摘苔的油菜产量相当,但摘苔后不施肥或多次摘苔的油菜产量下降15%左右。

1.5 菜苔的加工方法 通过自然日晒、机械烘干等方法,可将鲜苔脱水加工成干菜,一般10 kg鲜苔可制干菜1 kg。自然日晒方法加工成本相对较低,需18.0元/kg,但受天气因素制约较大。利用小型茶叶加工机械加工干菜苔成本相对高,需28.6元/kg,且日加工干菜不超过10 kg,效率较低。

1.6 菜油两用油菜的经济效益 菜油两用油菜摘1次苔,可收鲜菜苔4 125 kg/hm2左右,收菜籽2 250 kg/hm2,与不摘苔油菜相比,产量基本不减。鲜菜苔按市场批发价2元/kg计算,鲜菜苔产值8 250元/hm2,扣除摘苔人工费和施肥成本2 250元/hm2,菜苔净收入6 000元/hm2。因此,种植菜油两用油菜较普通油菜净增收6 000元/hm2左右。

表3 宁油18不同摘苔次数的产量结构

2 菜油两用油菜的发展应用前景

经几年的发展,桐城市菜油两用油菜已从最初的0.67 hm2发展到 2014年的 146.67 hm2,累计推广面积 246.67 hm2,主要是在城郊结合部依托种植大户不断扩大。全省很多地方,尤其是沿江油菜产区的城郊结合部,在菜油两用油菜的引进、试种和加工等做了很多的尝试,总结了不少配套栽培技术和生产经验,有力推动了菜油两用油菜的发展。据初步统计,2014年全省菜油两用油菜种植已有2 000 hm2。桐城等地在菜油两用油菜发展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为稳定安徽省油菜生产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也初步展示了菜油两用油菜的发展优势。

2.1 发展菜油两用油菜的优势

2.1.1 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根据桐城等地的试验结果,种植1 hm2菜油两用油菜,鲜菜苔加上油菜籽产值可达19 500元,比普通油菜产值高8 250元,扣除增加的成本,增加纯效益在6 000元/hm2,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2.1.2 稳定油菜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菜油两用油菜,能够大幅度提高油菜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激发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对稳定和发展油菜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油菜是养地作物,秸秆可完全还田,菜籽饼又是优质饲料和有机肥料,种植油菜可保护和提高土壤地力。另外,油菜比小麦成熟早、让茬早,有利于下茬水稻提前播栽并获得较高产量。因此,扩大菜油两用油菜的种植可调整安徽省沿江江南地区现在的稻-麦栽培模式,优化种植结构。

2.1.3 解决菜油争地矛盾,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我国人口众多,对植物食用油、蔬菜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冬季,作物生长速度缓慢,可用于蔬菜、油料生产的土地资源有限,发展菜油两用油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油菜苔是一种很好的时令蔬菜,由于油菜菜苔叶色翠绿、苔茎粗壮、纤维含量少、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高,食用时口感清脆,风味厚重,很受消费者欢迎。鲜菜苔脱水加工成干菜可长期保存,适宜炒、蒸、烧、汤食,风味独特。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田家杂兴》:“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苔芥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就描述了当时油菜苔作为一种商品蔬菜进入市场交易的景象。每当油菜抽苔时,油菜苔炒年糕便是一道美味的农家菜。

2.2 菜油两用油菜的发展潜力 安徽省是全国优质油菜优势产区,油菜生长季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特别是沿江江南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人力资源丰富,适宜发展菜油两用油菜。油菜苔又是群众喜爱的蔬菜,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从现有生产条件看,安徽省利用城郊结合区域优势发展菜油两用油菜,在稳定油菜种植面积的同时,为市场提供鲜菜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预计全省每年可发展菜油两用油菜约6.67万hm2,在不影响油菜籽产量基础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鲜菜苔27万t。种植户由此可增加收入6 000元/hm2,每年共计可增收4.0亿元。随着菜苔深加工条件成熟,菜油两用油菜发展空间将会更大。

3 当前发展菜油两用油菜的主要制约因素

3.1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选育相对滞后,生产上可供选择的品种相对较少 在全国范围内,目前能作菜油两用的品种,只有宁油16、宁油18、杂780、浙双72、中双7号、赣杂油2号、华杂8号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品种比较单一,且熟期和特性相近,不能适应大面积生产合理布局,难以满足大面积生产对品种的需求。菜油两用油菜不仅要求品种再生分枝能力强,摘苔后菜籽产量高,而且要求菜苔的食口性好、粗纤维含量少、营养品质佳,这无疑增加了品种选育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菜油两用油菜的发展。

3.2 市场主体培育不够,产品开发能力有限 鲜菜苔上市相对集中,时间较短,而短期内市场需求量有限。种植菜油两用油菜,仅为市场提供鲜菜苔,难以大面积发展。必须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制成苔干、脱水菜苔、保鲜菜苔等系列化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拉长市场供应周期,才能为大面积发展菜油两用油菜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菜苔加工产业不发达,加工企业寥寥无几,苔干的制作还是手工操作,方法传统,加工能力十分有限,市场主体培育不够,难以带动菜油两用油菜的大规模发展。

3.3 菜油两用油菜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与之相适应的措施还有待加强研究和组装配套 发展菜油两用油菜,生产用工增加。一般摘苔每公顷需增加用工30~45个,且季节紧时间集中,采用水煮日晒等传统方法加工干菜苔,也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这与当前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产生矛盾。油菜摘苔后生育期明显推迟,一般摘苔1次,收获期推迟5 d左右,多次摘苔,收获期推迟最多可达10 d以上,且角果成熟一致性相对较差,这既影响机收,也会影响下茬作物生产。与普通油菜生产相比,菜油两用油菜摘苔后,需及时增施肥料,加强管理,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油菜籽的产量。

4 发展菜油两用油菜的对策

4.1 加强菜油两用油菜品种的选育与引进,确立适宜不同区域的主推品种 大力扶持菜油两用油菜品种选育研究,设立科技专项,组织科研等部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发掘优良品种资源,加快菜油两用油菜品种选育协作攻关,将“双低”和杂交优势相结合,培育出高产优质菜油两用油菜品种。增设菜油两用油菜品种区试组别,加速新品种的审定。加强菜油两用油菜新品种的引进,在适宜推广区域布点开展品种比较试验,根据菜苔适口性及产量、分枝能力、油菜籽产量、熟期等,筛选确立生产主推品种。

4.2 优化生产布局,加强示范推广应用 科学合理区域化布局,提高菜油两用油菜的集约化生产水平,既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又有利于菜苔的采收和销售,从而提高菜油两用油菜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和总体效益。努力解决目前各地菜油两用油菜种植分散、不能成片、与其他油菜相间种植等问题,实现“成片种植、分期采收、集中加工”。根据市场需求,在油菜主产区城郊结合部优先发展菜油两用油菜,采摘鲜菜苔及时供应市场。根据菜苔加工产业发展情况,加大菜苔深加工力度,逐步扩大菜油两用油菜的种植区域。整合相关项目资源,建立菜油两用油菜生产加工示范基地,总结成功经验,加强示范引导,促进菜油两用油菜生产加工健康发展。

4.3 加强配套技术研究,稳步推进菜油两用油菜产业的发展 重点就菜油两用油菜的播种技术、栽培方式、施肥管理、菜苔采摘、菜苔加工储存等技术组织开展攻关研究,加强轻简高效生产与加工技术的集成配套,制定菜油两用油菜生产与加工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菜油两用油菜产业的发展水平。

4.4 加大政策扶持,培育市场主体 出台扶持政策,将菜油两用油菜发展列入“菜蓝子”工程和农业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对菜苔加工等在贷款、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与政策优惠,使种植菜油两用油菜与种植蔬菜享受同等政策扶持,加工菜苔企业享受更优惠政策。加大菜油两用油菜品种育种、技术研究、产品加工等方面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健全市场运作机制,实现菜油两用油菜的可持续发展。

[1]戚存扣,陈新军,张洁夫,等.甘蓝型油蔬兼用型油菜宁油16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学通讯,2006(3):26-27.

[2]顾月萍,吴茂平,丁秀华.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宁油16号摘薹试验研究初探[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0):34 -35.

[3]王国槐,官春云,陈社员.光叶杂交油菜油用及菜用特性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4):77 -78,81.

[4]王月星,张冬青,耿玉华,等.双低油菜油苔两用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5(1):38-39.

[5]王燕,王国槐.不同因素对油菜菜薹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497 -9498,9544.

猜你喜欢
鲜菜菜油两用
药食两用说食姜
国家统计局回应水果蔬菜涨价:价格上涨不具有持续性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蔬菜供应充足 售价持续下降
一担菜油
365个被菜油浸香的日子
早晚两用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