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新品种龙江981在黑龙江烟区的主要性状表现

2015-03-18 12:22邱恩建魏子全陈荣平宋宝刚王春军李尊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烟区龙江烤烟

邱恩建,魏子全,仲 鑫,陈荣平,宋宝刚,王春军,李尊强

(1.黑龙江省烟草公司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中国烟草东北农业试验站,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2.哈尔滨烟叶公司桦南分公司,黑龙江桦南154400)

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烤烟生产主要栽培品种一直都是自育品种龙江911[1],约占烤烟栽培面积的85%以上,该品种为提高省内烟叶质量、凸显地方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推广品种单一,导致退化严重,抗性下降,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同时也对中式卷烟原料多样性的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而黑龙江省可提供生产的后备品种匮乏,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黑龙江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烤烟新品种龙江981是中国烟草东北农业试验站针对东北烟区生态条件特点、烤烟品种现状和卷烟工业需求,以优质、多抗、丰产、适应性强和易烘烤为目标,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定向选育而成的烤烟新纯系品种,2011年12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2012年以来,已成为黑龙江烟区主要栽培品种之一[2]。笔者在此分析了该品种在黑龙江烟区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等指标,以期为其在黑龙江烟区的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烤烟品种合理布局中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与地点 供试品种为龙江981。小区试验于2005、2009、2010年在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试验场(位于宁安)设试验点,2006年在绥化、集贤、宾县设试验点,均以NC89为对照。生产试验于2009年在肇州、绥化、林口设试验点,以黑龙江主栽品种龙江911为对照;2010年在宁安设试验点,以NC89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小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45~60 m2;生产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各试验点试验品种和对照品种种植面积1~2 hm2。试验均按照《黑龙江省烟叶综合标准体系》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检测 2009~2010年小区试验每品种(包括对照)每小区定10株,取第9~13叶位(中部叶)全部烟叶(混合样),送至郑州院进行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鉴定;2010年生产试验每品种定100株,分取第8~11叶位(中部叶)和14~17叶位(上部叶)全部烟叶,试验样品由郑州院进行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鉴定。

1.4 鉴定方法

1.4.1 农艺性状。按照烟草行业标准 YC/T142 -1998[3]进行测定。

1.4.2 抗病性。按YC/T2324-2008“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标准。

1.4.3 产质鉴定。各试验烤后原烟,按GB2635-92分级,统计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

1.4.4 外观质量。按GB2635-92标准进行鉴定。

1.4.5 烟叶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氮、还原糖、总糖、钾、氯和淀粉分别按 YC/T 160-2002、YC/T161-2002、YC/T159-2002、 YC/T159-2002、 YC/T217-2007、 YC/T162-2002 和YC/T216-2007标准进行检测。

1.4.6 感官质量。郑州烟草研究院质量检测中心按照行业相关要求,组织专家组按烤烟评吸项目和相关技术规程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植物学和农艺性状特征 据省内历年试验结果,龙江981平均打顶株高127.53 cm,单株可采收叶数18.98片,茎围9.73 cm,节距 6.72 cm,腰叶长 69.51 cm,腰叶宽27.56 cm,分别比对照增加27.34 cm、1.03 片、1.07 cm、1.50 cm、2.78 cm、4.73 cm。植株筒形,叶形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稍皱,叶色浅绿,主脉粗细中等,茎叶角度中等,田间长势强,生长整齐一致。大田生育期122 d左右,比对照品种NC89早1 d左右,耐肥性强于对照品种NC89。中下部叶片田间落黄较快且集中,上部叶片落黄相对较慢,耐成熟,易烘烤。

2.2 原烟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

2.2.1 外观质量。2009~2010年郑州烟草研究院鉴定结果(表1)显示,龙江981中部叶颜色多在正黄~金黄范围,成熟度较好,叶片结构疏松,身份多为中等,油分多在“有”质量档次,色度多在中等~强范围,整体外观质量优于对照品种NC89。龙江981上部烟叶仅颜色与对照NC89相当,其他指标均略差于对照。

表1 原烟外观质量鉴定结果

2.2.2 化学成分。2009~2010年小区试验结果(表2)显示,龙江981中部烟叶平均总植物碱含量为1.62%,总氮为1.40%,还原糖为 23.96%,总糖为 33.22%,氧化钾为1.18%,Cl为 0.14%,淀粉为 5.42%;与对照品种 NC89 相比,总植物碱含量相对较低,糖高于对照。

表2 原烟化学成分检测结果

2.2.3 感官质量。郑州烟草研究院评吸委员会原烟感官评吸结果(表3)表明,龙江981香气质中偏下~中等,香气量有,浓度、劲头中等,杂气有~略重,刺激性有~略大,余味尚舒适,燃烧性较强~强,灰色灰白,质量档次中等;与对照品种NC89相比,4个样品中2个样品整体感官质量低于对照、2个与对照相当。

表3 原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

2.3 主要经济性状 从历年省内试验的平均结果(表4)可看出,龙江981主要经济性状(产量、等级指数、产值指数和上等烟比例)均超过对照品种 NC89,其平均产量3 209.85 kg/hm2,等级指数 0.57,产值指数 1 830.14,上等烟比例18.58%,分别比对照品种 NC89 提高 12.29%、11.76%、24.34%和5.40个百分点。另外,在2009年生产试验中,龙江981各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龙江911。

表4 省内试验龙江981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2.4 抗病性 烟草赤星病、TMV、PVY、野火病和角斑病是黑龙江烟区危害较大的病害,对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接种鉴定和连续多年大田自然发病结果(表5)表明,龙江981抗PVY、中抗赤星病,中感TMV[2],感野火病和角斑病,对黑龙江烟区主要烟草病害的综合抗病能力明显超过对照NC89。

表5 龙江981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结果

3 讨论

生态因素是烟叶品质特点和风格区域特色形成的基础条件[4-5],对烟叶质量与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雕凿作用[4]。品种选择、栽培调制等农艺措施也是烟叶质量特色能否得以表达的保证条件[6],其中,品种基因型是遗传表达的内因,栽培技术又通过营养调控对质量风格的形成起着修饰作用[4]。黑龙江植烟区多属于烤烟种植的次适宜区[7],生产的烤烟在卷烟配方中大多作为填充料使用[7-8],主要化学成分呈现“一高三低”的特征(糖含量较高,烟碱、总氮、氧化钾含量较低);氧化钾、氯离子、总氮含量是影响黑龙江省烤烟烟叶吸食品质的主要因素,氧化钾含量低于1.5%或氯离子含量超过0.6%,吸食品质显著下降;总氮含量不宜超过1.8%;未见糖含量与吸食品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糖高碱低、香气质好、劲头和刺激性较小、吃味平淡、香气量较少,这是黑龙江烟叶作为优质填充料烟叶的质量特色[8]。不同卷烟工业企业在不同地区对烟叶的香型风格、烟叶质量和等级结构的要求不同,当然也就对品种的要求有所不同,衡量烤烟质量好坏时,也因烟叶的产地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如上海烟草集团对黑龙江省优质填充料烟叶吸食品质的基本要求是香气质较好、杂气少、劲头和刺激性较小、余味干净舒适,对香气量无特别要求[8]。因此,就龙江981而言,只有明确并尊重卷烟工业企业的质量需求,准确质量定位,加强配套技术研究,通过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的最佳结合,进一步彰显优质填充料烟叶风格特征,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其生产和品质潜力。

4 结论

(1)龙江981在黑龙江烟区大田生育期122 d左右,株高较高、节距较稀、叶片较大,田间长势强,耐肥性强,田间落黄好,易烘烤,抗PVY,中抗赤星病,经济性状较好,具有较稳定的农业经济效能和较高的农业应用性。

(2)龙江981原烟外观质量较好;钾含量相对偏低,需进一步提高;另外,应以香气质、杂气、劲头、刺激性和余味为重点进一步改善或提升感官质量。

[1]陈荣平,邱恩建,宋宝刚,等.烤烟新品种龙江91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02(4):22 -26.

[2]邱恩建,陈荣平,宋宝刚,等.烤烟新品种龙江98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15,36(4):18 -23.

[3]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YC/T 142 -199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4]许自成,刘国顺,刘金海,等.铜山烟区生态因素和烟叶质量特点[J].生态学报,2005,25(7):1748 -1753.

[5]邵丽,晋艳,杨宇虹,等.生态条件对不同烤烟品种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2(10):40 -45.

[6]唐远驹.试论特色烟叶的形成和开发[J].中国烟草科学,2004(1):10-13.

[7]王彦亭,谢剑平,李志宏.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汤朝起,窦玉青,刘伟,等.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吸食品质的关系[J].中国烟草学报,2010,16(z1):37 -41.

猜你喜欢
烟区龙江烤烟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图读龙江经济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烤烟漂浮育苗和移栽改进方法研究进展
烤烟漂浮育苗不同育苗盘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