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哲学经典之路与理解哲学经典之道

2015-03-18 02:32陈雷
关键词:费尔巴哈反思性升华

陈雷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阅读哲学经典之路与理解哲学经典之道

陈雷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作为哲学学者在治学的过程中,当面对哲学经典文本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阅读哲学经典与理解哲学经典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如果说阅读哲学经典是治学的必由之路,那么理解哲学经典则是治学的根本之道。阅读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哲学经典;理解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哲思。问题式地阅读哲学经典是理解哲学经典的前提和基础;反思性地理解哲学经典是阅读哲学经典的深化和升华;阅读和理解哲学经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研究哲学经典,从中得到有益的教诲,推动哲学发展,创新哲学思维,使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经典文本;阅读;理解;研究

如何结合哲学经典阅读来阅读哲学经典?这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而且需要我们深思的一个治学问题。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认识关于阅读哲学经典与理解哲学经典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说阅读哲学经典是我们治学的一个必由之路的话,那么理解哲学经典则是我们治学的一个根本之道。阅读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哲学经典,而不是纯粹为了阅读而阅读;否则,阅读哲学经典也就失去了其本应有的意义,也就难免陷入到乏味和被动之中。反之,理解哲学经典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哲思,而不是纯粹为了理解而理解;否则,理解哲学经典也就偏离了我们最初阅读哲学经典的目的,也就难免滑入到无为和保守之中。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关于阅读哲学经典与理解哲学经典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 问题式地阅读哲学经典是理解哲学经典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说阅读哲学经典是一种形而下地感性实践活动的话,那么理解哲学经典则是一种形而上地理性思维活动。作为形而上的理性思维活动,理解哲学经典唯有以形而下地阅读哲学经典的感性实践活动作为其前提和基础,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哲学经典,而不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地对哲学经典予以理解。或许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我们有时不必通过阅读哲学经典文本本身,而是通过阅读间接的哲学文本资料,同样可以达到理解哲学经典的目的。诚然,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治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然而,我们也必须同时认识到,尽管我们没有阅读过某哲学经典文本却理解了该哲学经典文本,但是我们所借助的间接文本资料的作者却是阅读过该哲学经典文本的。因此,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说,形而上地理解哲学经典要建立在形而下地阅读哲学经典的字里行间之中。

既然阅读哲学经典是理解哲学经典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来阅读哲学经典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阅读的问题。事实上,如何阅读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譬如,阿尔都塞就在《读<资本论>》中提出了一种征候式阅读。“我们姑且把它称作‘征候读法’。所谓征候读法就是在同一运动中,把所读的文章本身中被掩盖的东西揭示出来并且使之与另一篇文章发生联系,而这另一篇文章作为必然的不出现存在于前一篇文章中。”[1]其实,阿尔都塞的“征候读法”,在我们看来,事实上类似于司马迁在《史记》中勾勒历史人物的互文法。

阿尔都塞的“征候读法”,显然有其新颖性和可借鉴性。但我们认为这种读法更适用于在理解了哲学经典文本后的再次阅读或多次阅读,而并不适用于对哲学经典文本的初次阅读或还未真正理解哲学经典文本时的阅读。因而,就此情况,我们更主张一种问题式阅读。也因此,我们将“阅读哲学经典是理解哲学经典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明确为和具体化为“问题式地阅读哲学经典是理解哲学经典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问题式阅读,其实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哲学经典文本的一种阅读方式。带着问题去阅读哲学经典,既彰显了阅读的主动式,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既有效地避免了为阅读而阅读的阅读被动性,又有效地避免了阅读哲学经典的乏味性,特别是有效地避免了阅读哲学经典的枯燥性。从而也就增量了我们的阅读动力,提升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开发了我们的问题意识,也提高了我们的阅读效率。因此,

问题式阅读同时也就是一种主动式阅读。

也唯有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够在阅读中去探求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达到理解和研究哲学经典的目的,使我们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最终使我们在阅读中获得阅读和理解哲学经典的智思乐趣。

二 反思性地理解哲学经典是阅读哲学经典的深化和升华

正如上文已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能纯粹为了阅读而阅读。换言之,阅读的目的不是阅读,而是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哲学经典的时候,深化阅读并升华阅读,以达到理解哲学经典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理解哲学经典是阅读哲学经典的深化和升华。

感性地阅读活动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感性地阅读经典的层面,那么,感性阅读就只能是一种感性阅读活动而已,并不能达到阅读活动的质的一种深化和升华。那么,这样的阅读也就只能是一种阅读,并不能真正达到对哲学经典文本的一种质的理解,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哲学经典的理解性目的。因此,阅读哲学经典需要在理解哲学经典的基础上深化和升华。

问题是:我们在对哲学经典的理解中,应以何种形式的理解来进一步深化和升华阅读?很显然,理解哲学经典决不是那种盲从地、无反思性地理解,而是一种反思性地、批判性地理解。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要对哲学经典进行理解性的批判和反思,要有所思,有所作为,有所见解,有所洞见。当我们面对哲学经典文本的时候,如果毫无批判性地质疑和反思,反过来却认为我们已经对哲学经典有所理解的话,那么我们只能说它是一种纯粹地为了理解而理解的理解,是人云亦云地、无批判性地理解,是毫无洞见地理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们的阅读哲学经典的活动中,只有批判性地质疑和反思,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哲学经典,提升我们阅读哲学经典的品质和水平,才能够真正达到理解哲学经典的目的。譬如,在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在马克思、费尔巴哈和施蒂纳这三者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才驱使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中和《德意志意识形态》[3]中展开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带着这种问题来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就会使我们反思性地发现施蒂纳在马克思由费尔巴哈的追随者转变为费尔巴哈的批判者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此,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为什么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对施蒂纳展开批判的原因和目的所在。这种反思性的理解,又驱使着我们去阅读马克思批判对象的经典论著,即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4]和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5]然后又在这种阅读中反思性理解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对施蒂纳予以批判地深刻性和尖锐性。同时,也就理解了施蒂纳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之所以能够触动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予以反思的原因,就在于施蒂纳哲学批判的尖锐性和深刻性。就此而论,我们认为“反思性地理解哲学经典是阅读哲学经典的深化和升华”。

三 阅读和理解哲学经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研究哲学经典

在阅读哲学经典的基础上理解哲学经典,然后又在理解哲学经典的基础上对哲学经典阅读予以深化和升华,使得阅读哲学经典和理解哲学经典相互交融渗透,达到对哲学经典的阅读也就是对哲学经典的理解,对哲学经典的理解也就是对哲学经典的阅读的共融状态,即“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6]在这种共融状态下,面对哲学经典文本,阅读和理解也就不分彼此、简约为一,阅读即是理解,理解即是阅读,共同指向了研究哲学经典的目的。对于哲学而言,阅读和理解哲学经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升哲思。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在哲学的阅读和理解中有所继承、创新和发展,即在立足于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有所持存、有所创新和有所发展我们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思想。

这也就充分说明了一个核心问题:无论是对哲学经典的阅读,还是对哲学经典的理解,面对哲学经典文本的是读者,读者成为文本、作者和读者这三者关系中的诠释者和中心者。正如诠释学所分析的那样,在文本、作者和读者这三者之间,读者取代作者成为诠释文本的核心。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文本已经不是作者的文本了,而是读者的文本了。读者对文本的诠释,形成了“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诠释学现象。

读者作为哲学经典文本的诠释者和中心者,阅读和理解哲学经典文本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和诠释哲学经典,意在在持存中有所创新,在创新中有所发展。这样,同时也就拒斥了为了阅读而阅读的狭隘经验主义和为了理解而理解的抽象理性主义。继而更加坚定了我们阅读和理解哲学经典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和诠释哲学经典的实践论唯物史观。

因此,当我们在面对哲学经典文本,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时候,我们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阅读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研究哲学及其文本,从中得到有益的教诲,提升哲思,创新哲学思维,推动哲学发展,使之更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前瞻性,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1]路易·阿尔都塞,艾蒂安·巴里巴尔.读《资本论》[M].李其庆,冯文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3-13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16-530.

[4]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9-349.

[5]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9:3-415.

[6]郭齐勇,主编.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36.

Understanding the Spirit of Classical Philosophy Through Reading the Philosophical Classic

Chen Lei
(School of Philosophy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When facing the philosophical classics,people would have thought about a question: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classical philosophy or not?If it is fundamental to read classics for a scholar in doing research and the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classical philosophy.Problem-based reading is to understand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classical philosophy.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reading is to stud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which makes philosophy full of the time spirit.

philosophy;classic;reading;understanding;research

B-49

A

1672-6758(2015)08-0024-3

(责任编辑:蔡雪岚)

陈雷,在读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3级。研究方向:马克思政治哲学。

Class No.:B-49 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反思性升华
贪吃蛇升华记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
关心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