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若干思考

2015-03-18 08:01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弘扬中华

刘 箭



当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若干思考

刘 箭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影响力、有益于后代并可以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也是促使民族腾飞的价值准绳。弘扬传统美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惟有坚持发展的思路,认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才能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提供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影响力、有益于后代并可以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1]他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许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仅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进一步发挥精神财富的力量,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有选择的继承才能为更好的创新打好基础。对祖先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现了优秀的传统美德的内涵, 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尚德。以德为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仁、义、礼、智、信、廉、耻、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2]

所谓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克己复礼是仁的出发点,爱人是仁的终极关怀,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3]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以民本为用,它构成伦理与政治的思想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仁爱来说,“仁者爱人”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核心,有助于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仁”演绎成为许许多多的道德准则和政治信念,包括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培养和道德精神的形成。

所谓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和“忘恩负义”。中国文化在道德人格上素来追求“宁为善死,不为恶生”的气节。正是这种浩然之气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深层,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

所谓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是人类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行为举止,是维护正常生活秩序的经验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礼的基本精神是等级、有序、和谐。礼的形式即礼仪、礼节、礼制,待人、接物、处事之道。礼的内容即礼的基本精神。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知书识礼”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的能力。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人的成功就是一个识人的过程,而知己识人就是搭建人脉、使人脉成为成功的阶梯的过程。在笔者看来,智体现个体的智慧和办事能力。

所谓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4]。信是真、诚、实的总和。“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民无信不立”,“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地位和作用越发显得突出和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造假和腐败等一些社会诚信缺失的行为屡屡出现。

所谓廉,是指廉洁方正。廉正思想可以约束人们的态度和动机,规范制约人们的行为方式。廉洁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廉洁工作是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重要内容。廉洁是领导干部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是为政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普通百姓热切希望领导干部做到的。近期频频出现的“老虎苍蝇”,无不都是放松廉洁自律、逐步腐化褪变,最终违法乱纪,走上犯罪的道路。只有不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再辅以法律和制度建设,才能有效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尤其要注重从法律制度上约束、监督领导干部,督促其廉洁方正。

所谓耻,是指有知耻之心。君子知耻,不与道德低下的人同流合污,也不做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亦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孝,即“孝道”,就是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品质。有学者指出:孝是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得以建立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发性核心价值观与首要道德。[5]孝是子女等晚辈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进程中,孝道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若人人在家都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家庭就会和睦、幸福,社会稳定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在家能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也多会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信条。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上人际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融洽,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当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不仅是人们生活的行为准则,更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品质、优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向标。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社会精英。当下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国无德不兴。”道德建设不仅是一种国家治理、社会秩序整合的工具,而且是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软实力。和谐稳定的社会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和谐理论是“仁爱”思想的延续,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需要运用传统美德来构建。如果我们每个个体和组织都发自内心按照传统美德的要求和标准做人,做事,那么我们的社会也一定是安康和谐的、稳定和睦的。

第二,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按照上述传统美德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仁爱道义、团结有爱、真诚相待、礼尚往来、诚实守信、廉洁方正、忠孝仁义的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物质文明的发展举世公认。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包括物质方面的现代化,亦包括精神方面的现代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就包括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有助于清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有利于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改善社会风气。同时,健康的社会风尚可以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快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以笔者拙见,当下中国最稀缺的是孝道和诚信。孔子曰:百善孝为先。儒家学说认为孝慈为仁,是义的根本,慈是对父母而言的,孝是对子女而言的,子女必须对父母及长辈心存孝道,要敬老、爱老,进一步引申出对国家亦应忠孝,对父母长辈和国家要有报效之心。孟子作了更高的提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梁启超也指出:“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人非父母无自生,非国家无自存。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讲信用,是忠诚信义的概括。诚信要求人们说话做事要诚善于心,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造假、制假、售假现象和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表面看是损害了部分消费者的权益,深层次看,是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百害而无一利,严重的信用危机完全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崩溃,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传统美德不仅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中种种弊端和危机而迫切需要开发的一种市场资源,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民族的复兴是紧密相连的。

第四,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随着信息、交通、通讯等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会面临如何与人交往、与人协作的问题。“仁者爱人”的传统思想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推己及人”的思想可以促进人际的和谐。习近平指出:“传统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同样,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际合作与交流日趋频繁。市场经济中,交际是一种参与竞争的手段,也是人们适应对外开放、开拓局面的一种本领。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也应了解与人相处的方法,坚持“仁爱”的传统美德,坚持“和为贵”的理念,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不以强凌弱,要互相尊重,和平共赢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进而推动我们中华民族的进步和繁荣。[6]

第五,有助于促进当下的廉政建设。以史为鉴,中国历史上既有名垂千古的“包青天”,也有遗臭万年的贪官污吏,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不同的模板,公正廉明是为官者应有的品质。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7]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弘扬中华民族“公正廉明”的传统美德,可以促使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尚,进而使党员干部提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自觉性,调动社会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推动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进程。另外,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弘扬清风正气,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中国共产党反对腐败、发展廉洁政治的坚定决心,就能拥护党采取的反腐倡廉的各项措施,就能积极勇敢地揭发检举那些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腐败分子,真正落实反腐倡廉工作。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普通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当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路径和方法

第一,强化家庭道德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中华美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个人成长中所接受的教育和家庭尤为紧密,家庭道德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第二,强化学校和单位道德教育。学校和单位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场所,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而言,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单位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对本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弘扬工作,可采取各种措施奖励践行者,惩罚背离者。

第三,强化社会的引领和示范效应。要强化社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舆论的道德引导,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教育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的契机,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机制和方法,积极发挥道德模范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全社会推行知荣辱、讲道理、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用榜样的力量凝聚起全体公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严重违背道德者,在特定时期,可考虑提升到违法,乃至犯罪层面,但一定要考虑各类情形,谨慎实施。

第四,强化法律和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弘扬传统美德必须要有健全的民主与法制,要有法律和制度作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树立,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民主与法制作保障。[8]健全的民主与法制,完备的法律仅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严格的执法环境。只有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严格执法才能惩罚那些严重违背道德者,维护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良好的民主与法制环境能促进道德环境的良性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四、当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创造性发展

当下是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固守中华民族园传统美德的同时,也需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只有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批判继承,去粗取精,综合创新,才能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发展继承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进行道德创新,用发展的眼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将现代与传统更科学地结合起来,在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道德的同时,也必须给道德赋予新的时代含义,要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尤其是对孔孟之道中的思想或理念给予重新的加工和整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并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焕发生机。对现存的落后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进行深刻的分析批评,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的伦理道德观,为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服务。

创造性工作尤其要结合当下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发展,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互动发展。简言之,就是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赋予中华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9]

五、结束语

中华美德,是至善、至纯、至人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也是促使民族腾飞的价值准绳。只有每位公民认真践行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才能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上的重要保障和支持。

[1] 习近平. 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J]. 党建, 2014,(3).

[2] 王文平. 论人伦大爱教育[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4).

[3] 黄洪富. 中国古代人格理论综述[J]. 社会心理科学, 2012,(3).

[4] 许俊德. 铁人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J]. 大庆社会科学, 2010,(10).

[5] 肖群忠.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 (3).

[6] 杨群红. 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4,(12).

[7] 任福全,吴德义,左守秋. 中国德治思想与政治实践[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8] 张同基.对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理论思考[J]. 宁夏社会科学, 2002, (4).

[9] 王易,白洁. 试论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 2014, (5).

Some Ideas on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LIU Jian

(College of Marxism,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 is the outstanding cultural heritage that has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Chinese history, which is influential and beneficial to the descendants and may inherit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very Chinese people, are also the criterion of national progress. Promoting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nly by adher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earnestly carrying forward the patriotism a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as the core spirit of the times, in-depth exca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the Chinese nation endless provides the spiritual strength.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virtues; thinking

B82-052

A

2095-414X(2015)05-0066-04

刘箭(1970-),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法律及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弘扬中华
身边的传统美德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